麻醉诱导前低体温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麻醉诱导前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该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资料,经过筛选确定6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诱导前体核体温是否低于36℃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去脂体重(LBW)、脂肪比(AR),并对这些因素依次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寻找对导致麻醉诱导前低体温出现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麻醉诱导前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体温组患者年龄、女性患者比例、LBW高于正常组;体重和BMI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353)和年龄(OR∧=1.151)是麻醉诱导前低体温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和0.022)。在此基础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麻醉术前体温与年龄呈负相关(r=-0.663,P=0.021),并且χ~2检验结果也表明45岁以上的女性术前低体温的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P=0.001)。结论女性以及年龄是麻醉诱导前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并且更年期阶段妇女的发生率上升明显,因此对于更年期女性以及老年患者需警惕麻醉诱导前低体温的发生,术前做好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措施。
其他文献
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时代背景、面对的教育对象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而在教育方法方面也带来一些新问题,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一般方法
本文引用木桶理论,旨在阐明学校中教师的个性、人文素养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教师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要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专业组织。这个组织就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病已经转变为人类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双心护理作为一门心脏病学、心理医学与护理学交叉的综合学科,在强调对心血管疾病
1996~ 1 998年 ,在浙江省金华市市区对危害雪松的红蜡蚧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研究采用喷雾不同的药剂品种及不同的药剂质量浓度 ,在喷后 7d和 1 4d分别进行药效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依地酸钠钙(EDTA)提高撕脱伤后皮肤成活率的效果。方法: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四肢不完全皮肤撕脱伤患者99例,其中治疗组47例,清创缝合后于皮瓣蒂部及边缘真皮下注
乳房肿块是临床常见的体征之一,在女性的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生各种类型的乳房肿块。随着针吸穿刺细胞块活检技术的发展.对乳房肿块的认识逐渐深入。为了解乳房肿块的发病规律及
为了探讨外来物种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的化感潜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香菇草叶及根水浸提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等3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和学习任务为中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突破和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微课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给学生创
面对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变化,学生文化水平层次差异显著的现状,如何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以成绩为绝对评价的考核体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束缚?分层教学便是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