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来源 :高校理论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441504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要求我们深刻地理解其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权宜之计,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它们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其他文献
邓小平的实践思想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指导作用的发展。
基于对中国近代惨痛历史的认识以及中国革命现实诉求的考量,毛泽东指出受敌人控制与影响力最弱的广大农村是革命力量的落脚点和聚集地。在这一分析路径下,毛泽东逐步形成一套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上的生长点。科学发展观既发端于小康社会的实践,又是小康社会建设的科学指南。小康社会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实现社会主
1909年前后,列宁第二次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哲学唯物主义,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还是哲学家费尔巴哈,由此,他给我们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的摘要笔记。我们能看得出,
本文认为,一直流行的带有机械归纳倾向的文化研究方法,忽视了认识形成的能动性和超越性,片面依赖认识的经验出发点,因而带有先天缺陷。它所内在的逻辑局限,造成以往文化研究
布赖恩·帕尔默是加拿大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杰出代表,在劳工史和社会史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劳工史研究中,他考察了加拿大工人阶级的兴起和再塑造。在社会史研究中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他的迂回过渡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
“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是一个仍需学界进一步言说的严肃话题。本刊本期推出的三篇文章,属于对关于毛泽东的同一个问题的争论。显然,作者之间是有着十分不同的视角的,其所依据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毛泽东,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也对“一五”期间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及其实施推
根据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从人类解放的立场来看待和阐释哲学的本性、使命和终极目的这一基本思路,可以从政治哲学维度对马克思哲学理论进行整体性诠释。马克思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