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堂观察指导高中议论文教学的实践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课改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更注重教材,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没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为此,我们运用课堂观察手段,从学生的课前准备、倾听、互动、自主学习、目标达成等多个角度去观察学生,以了解和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进而打造适合学生的课堂。
  基于此,我们选取了文玲老师的一节作文常态课进行观察,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课堂观察实践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部分。
  一、课前会议
  (一)授课老师说课(简略)
  1.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必修三的表達交流版块内容,主题为“学习论证”。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很多种,但例证法是学生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最容易学会的一种方法。而高中必修教材现代文中几乎没有典型的议论文,反倒是文言文中有一些经典的议论文,因而我们决定专门抽出一节课来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例证法。
  2.说目标
  (1)了解掌握例证法的要领。
  (2)在作文实践中运用例证法。
  3.说学情
  本班共52名学生,其中男生32人,女生20人。尽管已经高一了,但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当薄弱,阅读量不够,写作基本以记叙为主,对议论文的结构、论证方法等还没有清晰的概念。
  4.说教法
  (1)教师以教材中的课文以及高考满分作文为范例,让学生了解掌握例证法的要领。
  (2)小组合作,先尝试根据一个论点用例证法写一段文字,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例证法。
  5.说教学过程
  (1)课前任务
  搜集教材中运用了例证法的案例,并以“合作双赢”为论点,试着以例证法写一段文字。
  (2)例证法要领
  运用例证法时需要注意:论据要能证明论点;论据要典型,要有影响力,不能自编故事;论据要丰富,要尽量涵盖古今中外;要对论据做出分析,不能堆积素材;学会压缩素材,做到详略得当。
  (3)案例分析
  教材中和高考满分作文中运用例证法的典型案例。
  (4)写作实践,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探讨课前布置的写作任务。
  (5)作业布置:作文升格
  再次以“合作双赢”为论点运用例证法在原作基础上修改升格。
  (二)授课老师与观察团队的交流
  问:你刚才提到,教材中几乎没有典型的现代议论文,那你认为学生能从文言文中找到例证法的案例吗?
  答:学生首先要理解文言文,然后才能找到例证法的案例,这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的确有难度,尤其是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但预计也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能完成吧。
  问:将“以‘合作双赢’为论点试着运用例证法写一段文字”这个任务放到课前,难度是否过大?
  答:其实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主要是课堂上时间有限,为了保障课堂的完整性才将它放到了课前。这与后面的修改升格前后对照,可以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
  问:小组合作的情况如何?
  答:我要求每个小组长都要“开口”,小组长还要跟老师交流小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问:平时课堂上对学优、学困生要求是否有不同?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如何去判定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
  答:有。学困生能找到一两个比较准确的
  素材就可以,学优生则需要写出比较完整的段落。
  二、课中观察(略)
  运用自制量表观察。
  三、课后会议
  (一)授课老师课后反思
  1.学生的素材积累有很大的问题,我们教师平常还是要督促学生“海量阅读”。
  2.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意识,一来可以保持一种紧迫感,与考试接轨;二来可以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养成修改的习惯,同一篇作文可以反复修改,自己修改、同学修改与教师修改相结合,直至规范为止。
  (二)观察员简要反馈观察数据
  各小组观察员根据观察记录,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反馈综述如下。
  1.课前准备
  有3名同学基本没有做;有10名同学各找了一个课本中的案例,雷同;有20名同学写作练习中写了一则素材;有19名同学写作练习用了两则及以上的素材。
  2.倾听
  有3名同学没有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讲话,主要表现为低头、不做笔记等;有5名同学倾听时没有动笔的习惯;有20名同学能关注师生讲话;有24名同学能在适当的地方有条理地做笔记。
  3.互动
  回答老师提问中,被动回答占大多数,少数同学主动举手回答;小组讨论环节变成了第一小组的“独角戏”,第六小组讨论不积极,其他小组情况总体较好。
  4.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体现在阅读并批改小组其他成员习作中。
  5.目标达成
  有4名同学没有完成目标,10名同学基本完成目标,18名同学接近完成目标,20名同学能较好地完成目标。
  (三)诊断建议
  1.要充分调动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避免小组讨论变成优生讨论情况的发生。
  2.高一就以高考满分作文来要求学生,标准稍高。
  3.可以将作文修改升格放到课堂上,并且使之成为常态。
  总体而言,运用课堂观察得到的数据还是比较科学的,如果能过渡到通过量表自己完成观察则效果更佳。
  【作者单位:江西萍乡市田家炳中学】
其他文献
近日听了石门小学两位老师同课异构《陶罐与铁罐》一课,在揭示课题环节,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生字教学上,但不同的设计带来的效果迥异。  第一位教师示范写“陶”字后,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哪个字跟这字的右半部分一样。孩子们找到了“淘”“萄”等字,该教师满意地小结:“联系生活认识新字是很重要的识字方法。”  另一位教师则让孩子比较课题中“陶”和“罐”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孩子们观察后发现:
期刊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既然《论语》是辑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谈内容的书,那么本文辑录了哪几个人的对话?它是围绕哪个话题展开的?  生:冉有和孔子。(板书)  围绕“季氏将伐颛臾”展开的。  师:这件事就是著名的“三桓犯上”,也就是这段对话的故事背景:  (PPT)孔子所处时代的鲁国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
期刊
丹柯是高尔基浪漫主义小说《丹柯》中的英雄人物,面对强敌的入侵、森林的阻挠、族人意志的消沉和绝望,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带领族人开辟新路,走出困境。一路上,丹柯虽受族人的怀疑、诋毁、责难、诅咒,但他不改初衷,信仰坚定。为了中止人们毫无意义的抱怨,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他毅然掏出了他那颗真诚的、燃烧的心,最终带领大家来到了草原,来到了新的、幸福的生存空间:“……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
期刊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农村小学亲子海量阅读的实施对策  1.正确认识亲子阅读活动的性质和价值  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的阅读活动,这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情境的教育。亲子阅读不应随着知识的积累而结束,它侧重于阅读过程,强调家长和孩子在阅读兴趣、阅读体验、思想情绪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在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为孩子提供充分的观察、思考、质疑和表达的机会,并自觉地与孩子
期刊
读高二时,有一次在政治课上,我睡着了,余常松老师轻轻地走到我身边,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就到寢室休息一会儿。”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内心充满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几年后,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回到母校任教。去看望余老师时,余老师重提我当年上课打瞌睡的事,一再叮嘱我:“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学的前提。”30多年过去了,余老师的话还萦绕在我的耳畔。  教师要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尺。提及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都觉得自己指导功夫没少下,作文时间没少花,可是实际一检查,教学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做到以读铺路,读中学写。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就此略陈管见。  作文教学绝非仅指教师在作文课上针对具体命题所进行的从内容到形式、从立意构思到写作技巧的指导、评改活动和学生的作文活动,它必须同时贯穿于
期刊
与学生谈话和交流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常态,高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同学之间相处难免有些矛盾,和家长也会有不愉快的时候。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消除烦恼。交流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交流可以消除学生的烦恼;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成长。  怎样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怎样的交流才能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要想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知人论世”原则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就需要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需要了解作者的思想状况和创作动机以及诗人、词人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大背景,还需要将“知人”和“论世”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思路,领会作者的感情,才能使其对作品作出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知人;论世;诗词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期刊
③……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反对党八股》)  此例能否根据有比喻词“像”来判定它运用了喻证法呢?当然不能,因为比喻修辞与比喻论证不是一回事。可靠的依据只有两条:一是推理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二是语言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段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训练占重要地位,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课堂上,挖掘课内教材,以读带写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的实用性不断得到加强,现在用的人教版初中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