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段阅读及写作能力的训练占重要地位,阅读是写作的积累,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一、课堂上,挖掘课内教材,以读带写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材的实用性不断得到加强,现在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既保留了传统教材中的名篇,又增加了时代感较强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语感,也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敬重与感激的同时,还可学习作者抓人物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列夫·托尔斯泰》中生动传神的眼睛描写,感受列夫·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学习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使学生感受到那承载着作者苦难童年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体会苦难生活中宝贵的人情味……这些文章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写人叙事方面的写作也有着引导作用。
  在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教材的同时,学生个人的思维也在拓展,思想也在成长,构思、立意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海燕》一文中写了海燕在暴风雨中如何奋力向前,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像海燕一样,直面生活中的“暴风雨”!又如《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作者以自己从学的经历来劝慰马生,这对学生思考自身的学习不正是一种指导吗?《马说》一文中,从多个角度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诸如此类的训练,都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从多个角度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这样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就会更注重文章的立意。
  课堂上的教材解读既是对教材内容的解读,也是对写作的有效指导。教师可以以教带读,以读促写,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模仿文段,续写故事,改写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
  二、课堂外,加强课外阅读,从读学写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生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杜甫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书读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写的文章自然就好了。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合理有序的课外阅读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放飞学生的思绪,彰显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捕捉自己喜欢的美文佳句,感悟作品的思路,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感,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欣赏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是读者对材料的再加工过程,教师要注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了解某位作家不同寻常的经历,阅读某位作家的作品,鼓励学生主动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即可推荐学生读一读该作者的其他动物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我们还应倡导个性化、自主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边阅读边积累,有所收获。教师应教导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并将它们记录在“日积月累”笔记本上,还可以将其做成读书卡,交换阅读,真正做到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丰富的积累和大量的课外知识,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材料。
  三、联系生活,加强写作训练,读写结合
  丰富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要想使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得以升华,就得加强练笔,学以致用。如果说阅读是积累素材、磨炼技巧的过程,写作就是根据需要自主表述、表情达意的手段。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在逐渐加强。每读完一本书,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想。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写出来,让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光靠閱读是不行的,还要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社会的变迁,景色的变化,路上的偶遇,生活中的小波折,朋友间的小插曲……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初中生可以写写周记,把自己学习中、生活中、读书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写下来。写作文其实就是“我手写我心”,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有表达的愿望了,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写作热情。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平时写的作文一定要多精致,但一定要真实,有所感,写出自己的生活感悟。读后写作就是学以致用,借鉴他人的语言素材,提升自己的语文感悟能力,拓宽自己的思维模式,提高自己的语言创造能力。
  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生活相结合,以语言为躯壳,生活为血肉,思想感情为灵魂,读写结合,互相促进,如此,学生的习作能力必然能切实有效地得到提高。教师应使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尽量感知,从阅读中认识写作,从写作中认识生活,引导他们在语文的海洋中多阅读、善阅读,多写作、善写作,荡起阅读与写作的双桨,体验精彩的语文世界。
  【作者单位:江西黎川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二、每周交流一次,畅叙收获,漫谈体会,讨论发现的问题  教师应坚持每天批阅,以便及时督促学生改进不足之处,对日记记得特别差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我班每周五进行一次新闻记录发布会,会上,首先是一句话新闻交流,其次是对“你最喜欢的栏目,为什么喜欢”的讨论,然后是“你对哪些新闻感兴趣”的评论。有几个同学特别喜欢看国际新闻,对切实回到对话解决问题的轨道等问题作了评述,俨然一个国际新闻小评论员。另一个同学爱看
期刊
近日听了石门小学两位老师同课异构《陶罐与铁罐》一课,在揭示课题环节,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生字教学上,但不同的设计带来的效果迥异。  第一位教师示范写“陶”字后,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哪个字跟这字的右半部分一样。孩子们找到了“淘”“萄”等字,该教师满意地小结:“联系生活认识新字是很重要的识字方法。”  另一位教师则让孩子比较课题中“陶”和“罐”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孩子们观察后发现:
期刊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师:既然《论语》是辑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谈内容的书,那么本文辑录了哪几个人的对话?它是围绕哪个话题展开的?  生:冉有和孔子。(板书)  围绕“季氏将伐颛臾”展开的。  师:这件事就是著名的“三桓犯上”,也就是这段对话的故事背景:  (PPT)孔子所处时代的鲁国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
期刊
丹柯是高尔基浪漫主义小说《丹柯》中的英雄人物,面对强敌的入侵、森林的阻挠、族人意志的消沉和绝望,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带领族人开辟新路,走出困境。一路上,丹柯虽受族人的怀疑、诋毁、责难、诅咒,但他不改初衷,信仰坚定。为了中止人们毫无意义的抱怨,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他毅然掏出了他那颗真诚的、燃烧的心,最终带领大家来到了草原,来到了新的、幸福的生存空间:“……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
期刊
二、家校合作视角下农村小学亲子海量阅读的实施对策  1.正确认识亲子阅读活动的性质和价值  亲子阅读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的阅读活动,这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情境的教育。亲子阅读不应随着知识的积累而结束,它侧重于阅读过程,强调家长和孩子在阅读兴趣、阅读体验、思想情绪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在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为孩子提供充分的观察、思考、质疑和表达的机会,并自觉地与孩子
期刊
读高二时,有一次在政治课上,我睡着了,余常松老师轻轻地走到我身边,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就到寢室休息一会儿。”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内心充满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几年后,我从师范院校毕业,回到母校任教。去看望余老师时,余老师重提我当年上课打瞌睡的事,一再叮嘱我:“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学的前提。”30多年过去了,余老师的话还萦绕在我的耳畔。  教师要
期刊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尺。提及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都觉得自己指导功夫没少下,作文时间没少花,可是实际一检查,教学效果却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没做到以读铺路,读中学写。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就此略陈管见。  作文教学绝非仅指教师在作文课上针对具体命题所进行的从内容到形式、从立意构思到写作技巧的指导、评改活动和学生的作文活动,它必须同时贯穿于
期刊
与学生谈话和交流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常态,高中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同学之间相处难免有些矛盾,和家长也会有不愉快的时候。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消除烦恼。交流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交流可以消除学生的烦恼;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成长。  怎样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怎样的交流才能解决问题?笔者认为,要想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知人论世”原则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作品,就需要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需要了解作者的思想状况和创作动机以及诗人、词人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大背景,还需要将“知人”和“论世”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思路,领会作者的感情,才能使其对作品作出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知人;论世;诗词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
期刊
③……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反对党八股》)  此例能否根据有比喻词“像”来判定它运用了喻证法呢?当然不能,因为比喻修辞与比喻论证不是一回事。可靠的依据只有两条:一是推理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二是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