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3年:被改变的城市空间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半小时到达北京,三个小时到达上海,人来车往,这里的夜空从此被高铁的大灯点亮;一条条以各城市命名的道路纵横交错,无数高楼正嫩笋般拔地而起,一座新城正在悄然生成……
  京沪高铁的开通,使曾经偏远落后的济南西部地区,正在成为与京津沪宁和省内产业融合发展的桥头堡,成为济南新的增长极。
  高铁带来新的“商埠区”
  杨梅是一个热爱戏剧、音乐的杂志编辑,周末来临,她总会拿出提前订好的票,到济南省会大剧院享受一次艺术大餐。周末的大剧院外,停满私家车,这场盛宴,并不是杨梅一个人在独享。
  仅仅四年前,济南人想要一次这样的艺术体验,还没有固定的场所。
  2011年,京沪高铁特别命名的G1次高铁列车到达济南西站,虽然很多人还没有体验过“风驰电掣”的驾乘感觉,但随着G1的鸣笛,济南“高铁时代”到来了。高铁的建成开始为这片曾经的“大荒地”重新洗牌。
  2010年开建的山东省会大剧院位于腊山河畔,南北分别是日照路和威海路。三个半球形剧院建筑占据了新城13.6万平方米的面积,1777座歌剧厅、1476座音乐厅和476座多功能厅,聚焦了济南人的艺术渴望。
  大剧院,只是计划里的一个小步骤。
  大剧院北面不远,济南市承办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的重点场馆: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巍然矗立。这些文化基础建设集体形成了济南全力打造的西部文化中心地带。
  在生长于槐荫区的杨峰的脑海里,济南人向来有“住东不住西”的习惯。“一些市政设施,比如路灯,到了槐荫界内不是变暗了就变没了。槐荫区在济南市民印象中就是脏、乱、差。虽然一直是济南主要的四个城区之一,但是很多市民感觉槐荫离得很远。”
  “遥远”的槐荫区在2011年高铁通车后,开始亲近济南——与之配套的道路、广场、绿化以及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部就位。低矮的棚户区陆续被高档住宅小区覆盖,幼儿园、中小学和医院或已规划或在建设中,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公园、腊山及腊山湖公园、小清河滨河公园全面开工建设并部分投入使用。
  这一切改变的直接“后果”是:六年前,一家新加坡企业想在腊山南买地建项目,当时土地100万元一亩,企业负责人还直摇头。三年后,也是就高铁建成的那一年,他再来济南想以200万元一亩的价格买地,售方对他直摇头——彼时的土地成本已到了400万元一亩了。
  一百多年前,济南火车站的正式投入使用催化了老济南“百年商埠”的诞生;时过百年,高铁站的出生,为荒芜的西部载来生机。如今,人们会在这里听歌剧、看戏曲,会在这里投资招标,会在这里买房生活。对于西部,无数的“可能”正在成为现实。
  天涯变咫尺:济南的飞速时代
  王立的生活有些与众不同。
  每周一,他都要买一张从北京到济南的火车票,历时6小时24分——他的家在北京,但工作原因,需要每周亲赴济南数天。待工作处理完毕后,再来一次六个多小时的旅程,原路返回。每周,他都要花一个白昼的时间,在漫长的铁轨上通过电话遥控工作事宜。
  高铁的到来改变了他的生活。
  他可以不用煎熬地坐一夜卧铺于第二天赶到济南,而是很从容地九点从家里出发,赶十点多的一班车。第一次踏上时速300km/h的高铁,他觉得有些像在坐过山车,速度快得让耳膜有点发鸣。就在他尽览高铁车厢内部景色,打开笔记本电脑准备写点什么的时候,广播里竟然报出济南站到了。他不可思议地收好电脑……1小时32分,哪能有写东西的时间呢?
  如今,济南到北京每天有近70趟高铁动车,从早晨6点42分穿梭至晚上9点40分,平均每十几分钟就有一趟列车进京。两地之间的列车状态,甚至已有些公交化。
  有了京沪高铁的连接,济南至天津、南京和上海之间,每天也有数十趟的高铁动车直达,济南到天津最快只需1小时3分钟,到南京最快只需2小时12分钟,到上海最快只需3小时21分钟。
  济南继打通北京与上海的高铁脉络后,又通过京沪-合蚌-合武-武广高铁,开通了南至武汉、长沙高铁,这是济南首次与这两个城市实现高铁直通。而通过合蚌-合武高铁实现与武广高铁的连接后,济南至广州、深圳也可以通过高铁换乘实现朝发夕至。
  而今年8月,沪昆高铁联调联试动检车以每小时322公里的速度,驶入沪昆高铁、合福高铁和原沪昆线三线立体交会的上饶站,成功进行了联调联试。这意味着,一旦沪昆高铁全线贯通,济南就能开通直达贵阳、昆明等地的高铁列车,曾经42小时15分的火车车程,将缩短至10余小时左右。
  至此由济南往北,至哈尔滨、长春、沈阳东三省省会的高铁分别最快只需7小时43分钟、6小时40分钟、5小时17分钟。曾经的山高路远变成触手可及,济南与其他城市的互动,只在转身之间。
其他文献
这首《静夜思》千百年来广为流传,但诗的文本的定夺,诗中“床”、“疑”的解释和作者创作成功之处等三个问题有争议,从文本直接说起,引起大家关注,共同探讨研究。 This piec
2013年5月20日,对于我国地铁发展历史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国高原地区首条地铁——昆明地铁首期工程1、2号线南段胜利开通;对于承担昆明1、2号地铁线
到2000年年底,全国将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当前,全国“普九”工作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转折期。正确地分析“普九”形势,科学总结15年来“普九”工作的经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市郊铁路规划,从理论到行动上高中的时候,地铁是我乘坐公共交通外出活动时首选的交通工具。遗憾的是,一直以来并没有一条地铁线路直通到我家,要去坐地铁首先要坐好几站地儿的
操行评语是学期(学段)结束教师写给学生的书面评定,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引导学生品德健康发展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用之一:激励与导向操行评语是教师
本文试图用文学人类学的视角,从个体、民族、人类等方面解读罗庆春的文学作品。他的新作品与早期作品比较而言,已经具有民族性、后现代性等特点。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一、前言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铁路为中国沿海大通道中浙江境内的重要控制性项目,是中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八纵、八横”中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高速客运网中的组成部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所录薛收撰(592~624)《隋故征君文中子碣铭》,是考察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584~617)生平事迹及其河汾之学与唐初贞观之治之产系的关键性文献。一九八九年,
黄周星是明清之际值得展开整体研究的作家之一。黄周星在诗歌、文言小说、戏曲等文艺创作领域乃至戏曲理论研究领域均有所建树,然而,他身世坎坷,人生颇多曲折而能坚守民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