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捆绑考核助推教师“共同体”和谐成长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为更好地发挥团队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现在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教师“共同体”,有的以学科为单位建立集体备课组,有的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年级备课组。从理论上看,这样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为教师营造了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教师之间应当是互相信任、互相激励、共同进取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存在“成绩竞争”“利益分配”甚至是“文人相轻”等原因,一些“共同体”中的教师关系并非如想象中的那般融洽,大家看似在一个“共同体”中,实则心与心之间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貌合神离、各行其是成了一种必然存在。如此一来,教师“共同体”显然失去了成立的初衷,难以真正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那么,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发挥“共同体”的作用,让教师“共同体”实现和谐发展呢?
  其实,原本一些非常优秀和非常活跃的教师在加入共同体后反而开始变得保守,变得沉默,这与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考核方式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因为传统对教师个人成绩的单一考核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会担心如果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教育智慧与其他人分享的话,对方的教学成绩或者量化考核分数赶上或者超过了自己怎么办,如此一来,教师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则开始变得消极,开始变得被动,甚至还会变得倦怠和提防,“共同体”的正能量自然难以有效传递。因此,要让教师“共同体”健康、和谐发展,应从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做起,要打破以前量化指标一刀切导致教师之间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一套倡导团队合作、教师捆绑式的团队评估体系,对教师“共同体”实施“捆绑考核,整体创优”。即把教师个体的评价考核与“共同体”小组的整体考核有机结合,在对教师的考核中,不仅要看其个人学科成绩或者班级的成绩,还要看其所在学科组或者年级组的整体成绩,这样,某个教师所带学科的成绩高,捆绑考核后,他的考核成绩并不一定就高,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样一来,就引导教师把眼光不再仅仅盯在个人的身上,不再仅仅是拿个人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作比较,还要关注“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的成长,关注“共同体”中其他教师的进步。同一个学科组的教师就是一个整体,同一个年级组的教师就是一个整体,在教学教研时,教师就会共同来发现问题,共同来解决问题,对于优秀的教学经验、好的教学点子,教师之间就可以主动地、毫不保留地彼此分享、彼此交流,教师就不会出现单干,就会和大家一起来团结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形成协作互助的共同利益体,从而增强“共同体”中同伴互助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
  传统的针对单个教师的考核办法,强调教师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竞争,会导致教师个人单科成绩突出,但整体成绩并不优秀的现象。这不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不利于教师团队的协调发展,而且传统的针对单个教师的考核办法,会导致同一个备课组内几个教师相互封锁,不研究、不协作,甚至制造内耗的困境,不能发挥集体智慧,不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不利于教师的整体提升、发展,造成教师“共同体”有名无实的局面。只有运用“捆绑考核,整体创优”的评价方式,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个教师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教师“共同体”的整体效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从而让教师“共同体”和谐发展,让“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教师都能够积极成长。
  正如《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作者帕克·帕尔默说:“只要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察、我们的理论——真的,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交给共同体验证,那么共同体仍大有可为: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但愿“捆绑考核”能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推手,让每一个教师“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和谐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紫苑小学)
其他文献
【正】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数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一改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式的学习,实现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正】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活动之一,既能满足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又能增加幼儿各种生活经验,同时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只要教师相信孩子,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
【正】中学美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品
结合大量的实际测试结果,分析了目前最新的32/40×10 Gbit/s波分复用(WDM)系统的性能及技术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光通信领域的几项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暴自弃”的学生,他们应对困难缺乏信心,失败时往往将原因归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将偶尔的成功则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应付成为一种习惯,慢慢演变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再进一步发展到积极反应的要求降低,消极被动,情绪由最初的烦躁到后来变得冷淡、悲观、颓丧,出现习得性自弃的特征,对任何事情总是想放弃或作最坏的打算,甚至到了“应付都懒得应付”
一、抓课程标准落实,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管理  各学科课程标准颁布下发以来,学校把它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在深化改革基础上,以课标为纲领,全面实施教学目标管理。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学习领会课标精神实质,明确总体要求。  2.分年级掌握学段教学目标。  3.按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学科、不同类教学内容,分解掌握具体教学项目内容目标。  4.把具体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教学规划之中,成为教
伟创力网络服务(Flextronics Net-work Services)日前宣布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简要介绍了CAN、μLAN、Profbus、DeviceNet现场控制总线技术及其特点,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现场控制总线在邮政工程中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