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对砂岩断裂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mitere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期性的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被认为是影响岩土工程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典型的均质青砂岩为试验对象,利用中心裂纹圆盘试件开展了砂岩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作用对砂岩Ⅰ~Ⅱ复合型断裂特性的影响;通过观测干湿交替后砂岩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干湿交替作用的劣化机理;并结合复合型断裂则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有效评估.研究表明,砂岩的纯Ⅰ型,纯Ⅱ型以及Ⅰ~Ⅱ复合型断裂韧度均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劣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劣化程度略有不同.当加载角较大或Ⅱ型分量主导时,干湿交替作用对砂岩断裂韧度的劣化影响更为显著.考虑了T应力影响的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和广义最大周向应力准则都能对试验结果进行很好的预测.在纯Ⅱ型时,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变准则的理论预测值比基于广义最大周向应力准则的理论值更接近试验值.
其他文献
通过采用示波冲击试验机对贝氏体非调质钢YG1401进行系列温度冲击试验,并采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断口宏观形貌及微观扩展形貌进行观察,结合示波冲击试验所测的裂纹起裂功及裂纹扩展功研究该材料从24~-80 ℃的冲击断口形貌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该材料的DBTT为-12℃.试验材料在24~-10℃区间冲击时,材料代表高韧性的裂纹稳定扩展区面积最大.在-30℃冲击时,裂纹稳定扩展区面积急剧下降.随着冲击温度的进一步下降,裂纹稳定扩展区面积不断下降.24~-10℃区间内冲击断口形貌表现为由密集细小韧窝组成的粗大
使用多齿席夫碱配体,通过溶剂热法,设计与合成了3例新的稀土配合物[Ln2(L)2(acac)2(CH3OH)2]·2CH3OH(Ln=Sm (1)、Gd(2)、Ho (3),H2L=吡啶-2-羧酸-(1-甲基-3-氧代丁烯基)-酰肼),并对配合物1~3的结构与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单晶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3为同构,每个中心稀土Ln(Ⅲ)离子为八配位,其配位几何构型为扭曲的四方反棱柱;相邻的中心稀土Ln(Ⅲ)离子通过2个μ2-O连接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Ln2O2]核心.磁性测试揭示配合物2具有磁制冷
某压缩机管线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焊缝附近发生漏气现象.通过对管线的宏观观察、成分与组织检测以及断口分析找到了泄露的失效模式和原因.该失效模式为疲劳开裂.失效原因为焊接过程中飞溅出的熔珠在焊趾处形成硬质点组织缺陷,焊趾处又存在应力集中,因而导致裂纹源的萌生并造成了最终泄露事故的发生.
以锰金属有机框架(Mn-MOF)为前驱体制备了Mn2O3微球.所得微球大小约为4μm,尺寸均匀,具有完美的球形结构,表面粗糙,结晶度好,产率较高.同时,研究了Mn-MOF衍生的Mn2O3微马达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性能以及对甲基蓝的降解性能.Mn2O3微马达运动性能优异,在10%的H2O2溶液中,其运动速度可达81.32 μm·s-1.实验结果表明,加入H2O2后,Mn2O3微马达在5 min内通过降解作用可有效去除MB.“,”A Mn-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n-MO
管线钢在发生氢致开裂过程中,氢原子通过吸附、渗透等方式进入金属并聚集在微裂纹和微孔中,并与缺陷产生相互作用,对钢材的力学性能产生极大影响.为研究氢原子渗透对管线钢裂纹开裂行为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首先建立含缺陷的铁素体型管线钢的铁素体-渗碳体微观片层结构,随后研究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处于300K温度下不同氢原子浓度对铁素体-渗碳体层间裂纹扩展的影响,获取其力学性能曲线,并观察微观结构不同受载阶段的演化特征.结果 显示,随着氢原子浓度的增加,铁素体-渗碳体片层结构的峰值应力将随之减小,且氢浓度越高,
在气液两相循环实验系统中开展了水动力段塞流诱导的悬链线型柔性立管振动响应测试,利用高速摄像非介入测试方法同步捕捉了柔性立管的振动位移与管内的段塞流动细节,预测了气体表观流速对水动力段塞流诱导柔性立管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振幅响应、模态权重、频谱变化以及管内流动特性.结果 表明,随着气体表观流速的增大,振动幅度逐渐增大,模态交互作用逐渐增强,尽管高阶振动模态权重不断增大,但一阶模态在立管振动响应中始终占据主导;对于较小的气体表观流速,振动响应主要归因于短段塞的不稳定流动,对于较大的气体表观流速,振动响应
以静电纺丝制备的纤维为前驱体,通过煅烧、硒化处理等工艺合成了负载双金属硒化物纳米粒子的氮掺杂碳纤维(NCF)材料((Ni,Co)Se2/NCF),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表征,研究了其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析氢性能.(Ni,Co)Se2纳米粒子被锚定于NCF中,有效地阻止了纳米粒子的聚集,提供了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在1 mol· L-1 KOH溶液中,(Ni,Co)Se2/NCF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所需的过电位为102.3 mV,塔菲尔斜率为144.0 mV·dec
针对某厂生产的GCr15轴承套圈在精加工后表面产生缺陷的问题,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表明:不合格轴承套圈表面缺陷产生于热处理工艺前,为腐蚀坑.由于该批轴承套圈在热处理前曾在防锈液中长期存放,推测在此期间发生腐蚀形成腐蚀坑,此外原材料中存在的疏松,在机加工过程后暴露于轴承样品表面,使得腐蚀更加易于发生,同时在热处理之前零件烘烤不充分,导致热处理过程中缺陷位置发生脱碳.
为改善本构模型对循环变形应力-应变滞回环的预测能力,基于反双曲正弦函数提出了一个新的随动硬化律.在该硬化律中,背应力分为长程、中程和短程3部分,并且每部分都符合“A-F”硬化律的演化形式(即包含线性项和动态恢复项).在长程和中程背应力中,动态恢复系数逐渐演化以描述大变形瞬态包辛格效应,并且系数中引入了棘轮系数以描述材料的棘轮行为;在短程背应力中,线性项和动态恢复项分别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只在反向屈服发生时起作用以描述小变形下反向屈服塑性模量降低的行为.在单调加载时,该随动硬化律可以积分为一个反双曲正弦
在乙醇溶液中以3-乙氧基水杨醛和间苯二甲酰肼反应,制备双(3-乙氧基水杨醛)缩间苯二甲酰腙(H4L)配体.用H4L分别与二丁基氧化锡和三苯基氢氧化锡甲醇溶剂热反应,合成了双(3-乙氧基水杨醛)缩间苯二甲酰腙四丁(苯)基二锡配合物:Bu4Sn2L (T1)和Ph4Sn2L (T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H4L和配合物的结构.H4L的分子式为C26H26N4O6,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2个甲酰肼缩(3-乙氧基)水杨醛呈顺式对称构型.T1的分子式为C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