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06026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坛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天坛以其形体简洁庄重,建筑布局严谨,色彩瑰丽典雅著称于世。其中建筑格局的布置,建筑构造的设计理念,以及纹饰等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传递着丰富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易被忽略的七星石


  在天坛的东门,入门后直走就能看到草地上散落着的七星石。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的镇石,迄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建都北京时,朱棣想将此处作为祭天场所时,一名道士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寿和皇位。于是朱棣便命人在此地安放了七块石头,以改善风水。后清朝皇室又在此东北方加了一块石头,表示不能忘了祖籍。虽然这七星石在天坛公园中并不起眼,但是石头上自然灵动的条纹似乎蕴含深意。其中最普遍的条纹均向上隆起,两侧面向中间挤压,整体形如褶皱地质结构中的背斜。这也正体现了天坛景观设计中的人与自然、天与地浑然一体的理念和文化。

“天圆地方”的建筑格局


  在天坛中有两层坛墙,这两层坛墙形成“回”字,并将天坛分隔成内坛和外坛。独特的是,在坛墙的南侧,两层墙的转角皆呈直角;而在坛墙的北侧,两层墙的转角皆为圆弧形。这其实象征着“天圆地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尤为关键,讲究的是效法自然。而在风水术中所说的“天圆地方”,就是古人通过对这个世界的哲思而形成的特有的宇宙观。“圆”,指的是天;“方”,指的是地。天圆,产生了各种物质运动和变化;地方,运动和变化则会收敛和静止。人们追求发展和变化,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在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又存在静止和稳定,人们才能安逸地生活。而这些传统建筑便充分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
  除了两层墙外,集中在天坛内部的主要建筑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都朝南并呈圆形。其明确的轴线布局体现了国家统一的思想,对称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均衡发展的理念。以圆形象征天,寄托着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对天地的顶礼膜拜,表明人们渴望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渴望得到天神的眷顾和庇佑。同时,也凸显出皇帝受命于天的尊贵地位。

结构精巧的祈年殿


  祈年殿又称祈谷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明清两朝皇帝每年就是在这里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大殿位于被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相当宏伟壮观。祈年殿的设计融入了 “敬天礼神”的思想。圆形的殿即象征天圆;蓝色的瓦则象征蓝天。同时,祈年殿有着独特的内部结构:仅依靠枋桷和楠木柱的相互衔接支撑着屋顶。巧妙的结构也还体现着丰富的寓意:殿内的柱子数目是根据天象建立的。在内围的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四季;在中围的12根“金柱”,象征着一年12个月;而外围的12根“檐柱”,象征着一天12个时辰;中层加上外层一共24根柱子,象征了一年24节气;3层共28根的柱子,象征了天上的28星宿;如果再加上柱顶端的另外8根铜柱(总共36根),就象征了36天罡。不仅如此,台阶、坛面和栏杆中的石制构件数量,均采用9或者9的倍数,即“阳数”设定。古代把单数称为“阳数”,也叫“天数”,而9则被认为是阳数之极。所以无论是台面直径,还是砌的石块数均采用9的倍数,表示天的神圣、崇高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国,无论是古建筑,还是书法、器皿,它们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其中又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掘和欣赏。
其他文献
就在高山滑雪健儿们在平昌冬奥会面临狂风挑战的时候,参加属于它们自己的滑雪“奥运会”的机器人却不怕这样的问题。參赛机器人的身高要超过50厘米,能“双腿”站立,有肘关节和膝关节,配备独立的动力系统,能使用滑雪板和滑雪杖。机器人还配备了相机传感器,这样它们从初级赛道滑下来的时候就能够探测到路上的蓝色和红色旗杆。比赛根据机器人躲开的旗杆数以及到达终点的时间来计算分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近期在半导体量子芯片研制方面首次实现了半导体体系中的三量子比特逻辑门操控,为未来研制可扩展、可集成化半导体量子芯片迈出坚实一步。国际应用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应用》日前发表了该成果。开发与现代半导体工艺兼容的半导体全电控量子芯片,是当前量子计算机研制的重要方向之一。该团队通过理論计算分析,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个基于半导体量子点体系的三电荷量子比特逻辑门,进一步提升了
科学家在南极半岛新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企鹅栖息地。这个栖息地位于南极半岛北端的丹杰群岛,生活着超过150万只阿得利企鹅。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科学家通过地面人工计数、无人机群岛摄影,得到完整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影像画面显示大量企鹅密密麻麻地分布在陆地上。他們用神经网络软件分析图像来自动计算企鹅数量。经过分析,丹杰群岛共有超过75万对正在筑巢繁殖的阿德利企鹅,比南极半岛其他地区的阿德利企鹅总数还
说到剪刀,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于基因编辑的“剪刀”,许多人肯定不会太清楚。它充满了神奇魔力,使得基因工程不断成为科技热点,备受世人关注。1997年,一只名叫“多利”的克隆羊在英国诞生,一时轰动世界。这是世界首例无性繁殖产生的哺乳动物,完全颠覆了人们的一般认知。今年1月,一对名叫“中中”和“华华”的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这是利用基因技术实现无性繁殖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因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
当人体的某种器官遭受严重病变,器官移植往往是唯一延续生命的方法。但是器官的合法来源只能依靠志愿者捐献,全世界大约只有不到10%的患者能等到合适的器官,而大多数患者只能在排队等待器官的过程中绝望而逝。几十年前就有人提出,既然人体器官如此稀缺,能否用动物的器官代替?别说,还真有科学家打起了猪器官的主意,不过要将猪器官成功移植到人体内,并让其长期存活,面临着重重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就需要基因编辑技术的
三次抗癌大革命  复杂多变的癌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人类近千年来与之持续搏斗着。回顾征程,人类从抗癌战争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三次大革命:第一次是针对癌细胞毒性的放化疗治疗,第二次是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而近些年进行的第三次革命是针对免疫系统的免疫疗法。2016年初,美国政府已启动攻克癌症的“登月计划”,投入大量资源,主攻的也是免疫疗法。研究表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调,是恶性肿瘤之所以发生
近日,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千米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    在实验中,“墨子号”分别与河北兴隆、奥地利格拉茨地面站進行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通过指令控制卫星作为中继,建立了地面站之间的共享密钥。基于共享密钥,中奥联合团队在北京到维也纳之间演示了图片加密传输,并建立了一套北京到维也纳的加密视频通信系统
日前,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三、四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上均装载了一台高精度铷原子钟和一台星载氢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之一,高性能的星载原子钟对导航精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相比北斗一期、二期工程中单纯采用铷原子钟,这次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不光铷原子钟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技术性能大幅提
科學24小时201907-08合刊
天体剧烈活动引起的时空扰动,好比在浩渺的宇宙中投下一颗石子,历经10多亿年漫漫星系之旅,时空的涟漪最终与地球邂逅。从1916年爱因斯坦的预言,到2015年9月首次确定探测到引力波信号,人类为了直接探测时空的涟漪,苦苦探寻百年。这其中,我国学者对引力波及其相关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引力波理论与观测的贡献1938年,在研究“引力较弱时引力波会在速度的第几阶出现”这个问题时,爱因斯坦与合作者根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