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郑氏商船降清始末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一六六二年,郑成功收袋台湾以后,清朝颁布迁界令,在东南濒海五省施行更为严格的海禁.企图通过经济封锁迫他台湾抗清势力不攻自灭。对此.郑氏政权利用台湾的有利条件,派遣大量贸易商船赴东、西洋各国贸易,以洋船贸易所赢之利,补军需粮饷之不足。
其他文献
(一) 日本的东汉研究一直是围绕两个兴趣中心展开的。其一是汉武帝时代之后,随着豪族势力与日增俱,乡里的社会关系变化方式及豪族的乡里统治与皇帝统治体制间关连的问题。其二是在东汉历史的展开中谋求探索魏晋贵族制社会形成过程的问题,其主要意图是探索来自于东汉后期的政治变迁并被看为魏晋贵族集团渊源的清流势力的形成过程。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子部·兵家类存目》载:“《美芹十论》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宋辛弃疾撰。弃疾字幼安,历城人,官至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谥忠敏。
陈孚,字刚中,元台州路临海人,善诗,著有《观光稿》、《交州稿》、《玉赏稿》等。《元史》传在《儒学》。传中所载其生卒、仕履等均有明显谬误,订正如下:
西夏曾两次遣使到南宋中央政府,在宋夏关系史研究中是从无争议的定论。清人吴广成《西复书事》还将两使南宋的时间定在绍兴十四年五月和十二月。吴天墀老师《西夏史稿》指出了吴广成的牵合附会。并找到了造成附会的原因是将《大金国志》所载金朝皇统四年夏遣使入宋贺天申节的夏天之夏,误为西夏之简称,因而肯定“西夏遣使南宋确有其事。”
宋哲宗继位之初、太皇太后高氏主政时期的元祐新旧党争,是处于北宋统治日趋衰败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历史事件,其所以严重,是因为这一事件导出了尔后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变故,从而对北宋后期乃至南宋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华书局标点本卷六十八《欢郁传》: 欢都,劾孙子。世祖初,袭节度使。而跋黑以属尊,蓄异谋,不可制。诸部不肯受约束。相继为变。欢部入与谋议,出临战阵,未尝去左右。
一九七五年出土的秦律及以法律文书为主体的大量竹简的睡虎地11号秦墓,因其文书具有的重要性而引起了众多的关心。其中之一是关于墓主“喜”的出身。这一问题是因为墓地位于旧战国的楚国,而据出土文书之一的《编年记》的记录,他曾任秦国官吏这一事实十分明确。
辽的军事制度既沿用契丹原来的部族兵制,同时又参用唐、五代兵制,乍看起来,纷繁复杂,简直毫无头绪。其实,依“蕃汉不同治”的原则,契丹部族兵制并不施于汉军,而辽沿用的唐、五代兵制亦不施于契丹部族军。
《唐摭言》卷七“好放孤寒”载有“李太尉德裕颇为寒进开路,及谪官南去,或有诗句‘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句,对此,后人颇感疑惑。李德裕在牛李党争中,是以反对进士科和维护山东士族利益著称的,尤其是他曾明确反对将所谓的“寒士”提拔到中央政权的重要职位上去,观其对唐武宗所说“朝廷显宦,须是公卿子弟,何者?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七,郑成功亲统大军北伐南京失败后,清朝统治者乘机反攻,一方面立即从各地调兵遣将,扑向福建厦门,企图把郑军全部歼灭在汪洋大海中;另方面又派兵到处搜捕抗清义士和民众,茶毒江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通海案,出现了“在南方不曰‘通海’,则曰‘逆书’,在北方不曰‘于七贼党’,则曰‘逃人,”的恐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