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语文课的“气场”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iis6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到外校去听公开课,一位女教师执教的《华南虎》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片掌声。这节课也深深打动了我,激动和回味之余,我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课后和一位同行交流时,他无意说了一句话:“这节课的气场很足。”对,就是这个词——“气场”,一个气功术语,而此时用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上却是如此贴切。
  最近为了准备上评优课,我观看了大量竞赛课和名师公开课的教学视频。其中,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张悦老师的《故都的秋》、曾文彦老师的《紫藤萝瀑布》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震撼,让我折服,于是“气场”这个词再一次涌上心头,这些课堂无不可以用具有强大的“气场”来形容。在我看来所谓课堂上的“气场”,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感染力和非凡的个人魅力。一段精彩的朗读,一个精巧的设计,一句适时的引导,一个恰当的手势……无不散发出教师独特的魅力,传递给人一种特别的气势,让人听后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或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仔细分析,这几节表现出语文独特“气场”的课都具有以下共性:
  1.激情的课堂
  人的情绪是可以互相感染的,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教师的精神状态就直接影响着教室里的氛围,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当教师带着自信与激情走进课堂时,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激情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质。”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每一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无限的心血和对生命的感悟。教师只有自己先被文章感动了,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去感染学生,很难想象一个表情麻木、语调平淡、内心毫无激情的教师,能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纵观这几节课,教师的共同特点之一都是倾情投入、激情满怀。他们或神采飞扬,或双眉紧蹙,或口若悬河,或妙语连珠,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从声情并茂的范读,到对文章情境的渲染,从充满激情的口头语言到生动潇洒的肢体语言,教师始终用饱满的激情感染着学生,促进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形成一种人文相融、物我两忘的语文课堂的独特“气场”。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张悦老师的《故都的秋》和曾文彦老师的《紫藤萝瀑布》,在这两位女老师的课上,没有慷慨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就那么娓娓道来,缓缓讲述,没有声嘶力竭,也没有矫揉造作,既不张扬,也不煽情,但真实与自然的情感流露中却饱含着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所营造出来的强烈气场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心,促使学生随着老师一起思考、一起感动。两位女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慷慨激昂是激情的一种表现,不事雕琢的娓娓道来也是一种激情的流露。
  这种在课堂上所呈现出的激情源自于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对课堂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源自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和把握,源自于广泛的阅读和丰厚的积淀,更源自于教师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索。只有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成就魅力的课堂。
  2.美读的课堂
  曾几何时,一味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声一度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文本。但这几节语文课,让我明确: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个优秀的朗读者,教师的范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朱则光老师配乐朗读的《百合花开》话音刚刚结束,便赢得了在场的一片掌声,朱老师浑厚的嗓音、自然朴实的朗读风格,对文本的深度把握,使得课堂刚刚开始就用声音营造出了强大的人文“气场”;曾文彦老师配乐朗诵的《紫藤萝瀑布》,则充分体现了江南女子的灵气,那优美的音乐和曾老师深情的吟诵相得益彰,声音不大但却刚柔相济,仿佛一股来自藤萝的生命力在人们的心头缓缓流过,一文读罢,学生早已陶醉;教学《故都的秋》,张悦老师用一句“作为一篇美文,她是不厌百回读的”拉开了朗读的序幕,张老师配乐朗诵的“北国的槐树”一段,虽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却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便沉浸在了北国的秋的清静悲凉之中。几位老师的范读风格不尽相同,或柔情、或激昂、或轻声细语、或刚柔相济,但都能够深深感染学生,把学生的身心带到文字描绘的情境之中。在带给学生强烈的听觉冲击力和美感享受的同时,语文的魅力“气场”便在朗读的过程中悄然充盈起来。
  诵读之美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上。朱则光老师教学《百合花开》,以朗读贯穿了学习的始终,除了教师的范读,还有学生的自由朗读、具有气势的齐读、分角色朗读、情境朗读,朱老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欣赏了百合的形象,品悟了百合的精神,在朗读中学生逐步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悟到了语文的美,整堂课以朗读开篇,以朗读入文,又以朗读结束,朗读所营造的美妙“气场”让人如痴如醉。
  3.灵性的课堂
  这种灵性,首先来自于教师自身对于文本的深层感悟和灵性的解读。
  如张悦老师执教《故都的秋》,带领学生探究郁达夫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为什么会对北方故都的秋产生如此深厚的情感”这一问题时,在学生回答后,张老师又适时地补上自己的感悟:“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距离产生美,郁达夫已经有十几年没到北平了,这是时间上的距离,还有杭州与北平有130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这个见解是在参考书上所找不到的,这是张老师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作出的独特解读;又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曾文彦老师对课文中的语句信手拈来,引领学生把美读、品读推展得游刃有余,把课堂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使学生们完全沉浸于那种超越生命长河的情绪之中,这一点没有对文本深入透彻的解读是很难做到的。在这些语文课上,我们看到的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思想者,是一个个有着独立见解的课堂上的引导者……正是教师在课堂上散发的独具灵性的教学气质与教学智慧,才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语文气场,从而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打动了学生。
  其次,这种灵性还体现在教师富有灵性的教学设计上。
  张悦老师对《故都的秋》这节课的设计,可谓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她没有按照常规带领学生去品秋,而选择了指导学生以“言为心声,文见其人,走进郁达夫”作为探究的话题,引领学生“透过语言的品味,看到文字的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又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曾老师带着学生对花语逐层解读:“这么美的花语献给谁?”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命的真谛,最后得出结论:超越自身的不幸,像花一样在生命长河中尽可能地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亲自动笔写花语。这些富有灵性的教学设计,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思考,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富有张力的课堂,才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教师的“气场”和学生的“气场”产生互动和交融时,所呈现出的课堂“气场”才是最强大的。
  4.诗意的课堂
  语文,是一门饱含情感的学科,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辉。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知识的学习,更在于对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诗意的美感,而作为美的使者的语文教师,更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智慧,为学生营造出富有诗意和人文气息的“气场”,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之中。
  张悦老师教学《故都的秋》所营造出的语文气场不仅体现在她诗意的朗读上,也体现在她诗意的教学语言上。如在她自己的范读之后,先后让一男一女两名学生选读了“最有感触的一段”,当看到有位男生想为女同学的朗读鼓掌时,张老师缓缓地说:“前排的一位男孩子禁不住想鼓掌,然而他在那种静悄悄的氛围中,又不敢把他的掌击响,表达得很含蓄。”此时虽然没有掌声,却在张老师诗意的语言中达到了胜似掌声的效果。又如她在教学中的过渡语言:“从刚才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实际上文章和人,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因为许多优秀的作品,是从作家生命的根里流出来的,而不是嚷出来的,喊出来的。”还有她这堂课的结语:“我们看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强烈的文人的生命意识,我们甚至还感受了他那颗纤细敏感的心和他那对生活的独特的一种欣赏的口味。”这些诗意唯美的语言无不弥漫着语文的独特气息,带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正如专家在点评这节课时说:“坐在下面听课,听着听着,一股浓浓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真舒服。”
  又如,曾文彦老师的《紫藤萝瀑布》整节课的设计就如同一首精美的诗。曾老师巧妙地用“花语”串起了整个课堂,让学生看花语、读花语、悟花语,通过对花语的读悟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和心灵,写下了内心深处对花语的感悟。诗意的设计、诗意的解读激起了学生诗意的共鸣,花语无声,胜似有声。整节课被诗意的气场所萦绕,让人久久回味。
  要上出这样的课决非一日之功,激情的课堂、美读的课堂、灵性的课堂、诗意的课堂,需要的是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力、高超的教学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魅力、修炼自己的内功、努力为学生营造课堂的气场,应当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如诗如画的语文,如诗如画的课堂,哪个学生会拒绝呢?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三十中学)
其他文献
为了解中国鸭群感染禽坦布苏病毒流行病学的情况,采用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EusA)对于2010年6月—2013年9月三年内采自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五省(区)发生产蛋异
简要介绍了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的各种情况,对各种保护方式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做了简要分析,结合钛业公司海绵钛厂220kV变电站,探讨了间隙与避雷器的伏秒特性配合问题.
为建立一套适用于刺槐EST-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结合单因素试验,对刺槐EST-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个主要因素:引物、DNA模板、dNTPs、Mg2+和Taq DNA聚合酶
为了科学规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行为,确保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以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FAHP模型,选取资源质量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特有的果树蛀干害虫。为进一步研究香梨优斑螟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变温和定温相结合的方法,
中国安装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安装协会科学进步奖颁奖大会在江苏宜兴市举行,会上颁布了2014~2015年度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十九冶三项成果分获一等奖、二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矿物组成复杂,其精矿产品含铁品位低、TiO2含量高,采用阶磨阶选工艺可使精矿品位达到54%,但TiO2仍高达13%左右;该精矿具有“低铁、低硅、高钛、高铝、高亚铁、高硫
以兰州-白银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依据200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经济
目前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整体推进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日趋完善的同时,由此带来的一系列
电网合环操作对于实施定期检修和优化系统运行都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在电网相位差或压差过大等不具备合环条件的场合,实现不停电倒负荷、减少停电次数并降低对负荷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