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開,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基本内涵和传承弘扬的原则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要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些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脉络清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遵循线索。
  面对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发掘、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精华,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从而帮助中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且以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是我们继承并发展民族文化血脉的目的,也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是中国需要也是世界需要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加强从跨文化角度阐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同时从传播学的角度阐释中华文化的传播手段,并借鉴世界文化国际传播的经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战略全局,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既顺应了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诉求,又切实符合中外文化交流的传统,具有延伸历史、创造历史的经典意义,对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促进中国与世界形成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世界新格局,也具有直接的理论引领和实践借鉴价值。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一项战略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问题复杂,政府、学界和全社会应密切合作,资源共享,从学术、技术、机构等层面逐步推进,实现与中国形象建构的积极协调,使中华文化软实力顺利落地生根,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内涵建设、传播机制,财政支撑体系、质量评估标准、中华文化在目前世界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定位等。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向世界传播的中华文化必须具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根基,同时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中华文化的顺利传播,并走出一条植根中国文化沃土、“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传播之路。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多元共生,传统中包孕着创新,创新中创造着传统,而国际局势跌宕起伏,文化环境复杂多变,如何基于中国需要和世界需要,提炼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既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同时能与世界不同文化和谐互动的文化要素,是保证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为了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迫切需要整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力量,基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形成创新理论成果,集中精力发掘出中华文化的新时代内涵,探索创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最终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和谐共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新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优秀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也是最能科学地在中外文化相互参照中不断汲取世界文化、实现中华文化不断优化的先进文化力量的代表。实际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世界观、文化、人生观等,都是基于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独特基因的具有典型中华民族特色的价值体系,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独特身份标记,是具有悠久文明史的中国始终能坚持走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这种民族道路传统的自然选择,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始终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全体中国人精神合一的独特模式,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民族独立的象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都始终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变革的信心和力量,甚至方法与途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①中华文化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和信心工程,深得人心,也凝聚了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基本内涵和传承弘扬的原则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指出要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些论断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脉络清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也是中华文化在新形势下的新形态,也是要在世界不同文化环境下要传播的中华文化的新形态。
  实际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包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仁、义、礼、智、信、恕、孝、悌、恭、宽、敏等都融入了新时代的民主、自由、法治等文化体系之中,而一些封建文化的糟粕,如三纲五常则彻底得到了扬弃。
  以民本思想为例。中国新时代的文化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一脉相承,而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孟子明确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奠定了中国民本思想的基础,但其本意,是为了统治者以得民心而“得天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以降,一代代士大夫、封建君王都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推崇以民为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江山永固,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出现的新时代的民本思想有实质性区别,因为新时代的以民为本本质是固邦为民,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并且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利服务于人民,从而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立党立国也就获得了牢固根基,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其他一切政党区别的根本标志。习近平就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积极方面,要求中国共产党员牢记民为父母:“古人云:‘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古人尚知如此,何况我们共产党人?”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③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區域矛盾和冲突不断,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由中国共产党带领所有中国人立足中国历史和现实,挖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与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相一致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将历史中国、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以中国文化连成一线,从而保证使中华民族之路永远走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且保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择其善而从,择其不善者而弃,日新日日新,这也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正确道路的前提和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根基
  文化具动态性,文化的形成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文化永远处于形成过程中,处于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其共时性与历时性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因此,不断汲取与不断释放是文化的常态。而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也是因为它始终处于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之中。这是中华文化优秀的根基,也是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
  中华文化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特征,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至今仍焕发出勃勃生机,就是因为形成了恒定的可以作为中华民族独特身份特征的中华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中华文化的新的历史形态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④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经岁月沉淀,已经融入一代代中国人的心血,成为中华民族灵魂,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胎记标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力量,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荣辱与共。因此,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代表了中国时代创新要求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自然结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最集中表现形式,得到中国社会、中国人和世界广泛认同,是新时代新中国新力量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先进性体现,是最先进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代表。我们所追求的世界和平、国家独立、政治民主、社会平等、人民富裕、司法公正、机会均等,以及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也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国家、社会、个人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融合的结果,是中国新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向中国,也向世界说清了中国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要有什么样的社会基础,要靠什么样的人来建设等根本性问题。
  文化是软实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和精神面貌的民族基因,因此理应成为组织和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点。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为重心和中心。任何一种文化的软实力,都是在硬实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也即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⑤“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⑥这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精气神和民族精神的经脉。没有核心价值观,将民族无根,国家无魂,民无所依,还谈何民族强大,国家富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入耳入脑入心,要滋养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成为中国人自身的血液,“日用而不觉”,化为肌体组织,形成民族实力。因此,要从日常生活中、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感知、感悟、实践核心价值观,并且要通过教育、制度和法律等引导和规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神,外化为行,形成国民素质、国家品质,并融为世界特质,使中国芬芳,播散于世界。
  中华文化崇尚和平、平等,强调尊重主权。中国发展道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但其所代表的价值理念具有世界性。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向世界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从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中确立中国道路与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在价值理念方面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并尊重彼此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是我们基于世界需求要传播的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也是基本原则。
  当一个强大起来的中国走在21世纪的圆梦之路上时,中国不可避免地将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世界,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世界范围的关注、揣度和怀疑。因此,只有客观地向世界说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的内涵,才会让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得到世界范围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注释」
  ①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
  ②习近平:《同心同德,兴民兴邦——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08页。
  ③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
  ④同①。
  ⑤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
  ⑥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其他文献
浪涌保护器SPD在安防工程中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如何针对工程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SPD,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介绍SPD的基本元器件让大家对SPD的类型和结构有一定
通过对大棚舍、砖瓦结构有窗式猪舍和开放舍3种类型猪舍舍内、外和冬、夏季5项环境指标的测定,分析探讨简易型塑料大棚规模化养猪舍空气环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冬季、大
本文上编从杨沫的原生态人生经历-林道静的历史故事、林道静同余永泽的文化道德观的差异-政治人生观的分歧、小说的再版修改等三方面着手,寻绎《青春之歌》被主流话语叙事所遮蔽
本文叙述了关工委在参与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实践,对院系二级关工委分会参与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阐
中央对手方制度作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的组成部分,会影响整个期货市场的运行。中央对手方制度在我国金融市场被广泛运用,但其法律地位尚未明确,使得该机制的规范运行难以保障
ASP+Access的组合方式不能满足现有编程需要,在使用ASP+SQL Server的组合方式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外胚间充质是脊椎动物一个独特的结构,它包含了迁移来的颅神经嵴细胞及其衍生物。颅神经嵴细胞被认为具有最高的分化潜能,它可以分化成为神经和间充质两个胚层的组织,是一种具有
近年来,民众对政府放权、提供优质服务的呼声日益强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流程作为政府内部业务流程和对外提供服务的一体化流程,在大数据背景
2008-07我科成功抢救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昏迷并呼吸停止患者,经一系列抢救后,患者神志清楚,自主呼吸恢复,痊愈出院,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34岁。于2008-07-01饮酒
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是闻名全国的"东台西瓜"发源地,该镇辖31个村(居),人口6.9万人,耕地面积15万亩。2011年成立东台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园区,2016年在全省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