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写作下说理语言的语境顺应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交际语境下的写作,在说理方面,准确、得体地选择使用说理语言至关重要,除了应遵循通常的说理规则外,还应注意顺应各种语境因素,具体包括顺应自身的角色、顺应受众的心理和顺应交际的规则。
   关键词 交际语境写作;说理语言;语境顺应
  近年来,高考作文考查越来越重视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张开先生在综评2019年高考作文题时指出:“从近年的高考试题融入情境化因素的情况看,题型改革明显把情境化设计作为考查语文知识、能力,反映学生语文素养,体现学生语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方式。”[1]可以说,“交际语境写作”成为全国卷作文题主要的命题方式。
  何谓“交际语境写作”,按荣维东先生的说法,交际语境写作“是指为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的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2]这种写作的特点是把写作置于真实的语境中,写作的各个要素都应与相应的语境相匹配。
  就说理方面而言,交际语境下的写作应怎样说理,采用什么样的说理方式,特别是说理语言的使用,对交际语境写作的质量至关重要。按照顺应论的观点,“语言需要顺应各种语境因素”,“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3]这就是语境顺应,所谓的“语境顺应”是指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不断相互适应。因此,语言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语境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
  因此, 交际语境下的写作,在说理方面除了须遵循说理性语言的通用规则外,还要注意语言策略的选择,使交际的接收方产生共鸣,进而或赞成同意,或接受采纳。交际语境写作下的说理语言,既不是一种板滞议论,也不是一种随意性的交流闲谈,它是写作者顺应交际语境做出的具体的语言选择,是为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语言策略,它既要有交际语言的“对话感”,同时又要有论述文的深度,两者要兼顾。
  一、言中有人:顺应自身的角色
  一般写作中,写作者的身份通常就是学生,但在交际语境写作中,写作者有时就不再单纯是个学生,还是某一特定的角色,如2020年全国卷Ⅱ的写作材料:“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显然,此时的写作者定位为一个参加论坛的中国青年,他的演讲更多的是代表中国青年这一群体的声音,而不是个人。
  再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寫信人“明华”除了具有学生的身份外,他给不同对象写信,同时也在扮演另一特定的角色,给小陈写信,“明华”是小陈的学弟或学妹;给老陈写信,“明华”是后生晚辈; 给警方写信,“明华”是普通公民。
  写作者身份角色不同,说理的语言就会有存在一定的差别,运用说理语言应注意顺应不同的角色定位。如2019年全国卷Ⅱ,如果选择“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这一写作任务,那么写作者的角色就是父母的子女,说理语言自然要多几分深情亲切;如果选择“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这一写作任务,那么写作者的角色就是一个年轻的学生晚辈,说理语言应该带着真诚和敬重。以下面写给家人的信中的一段话为例:
  爸爸,我和妈妈真的好想您!我多想和您一起参加开国大典,共享这盛况!在这庄严的时刻,我更懂得您当初的人生选择。您可以放心,儿子一定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因为您从未远离自己挚爱的亲人,满屋子都有您纯正的气息,时刻在提醒我奋发有为,儿子身上流淌着的红色基因,是您留给我最好的父爱,是我人生奋斗的动力!
  这段话显然是站在儿子的角度去写的,“爸爸”“儿子”“亲人”“父爱”等用语确立了写作者和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在向父亲阐述自己会走好人生路时,说理语言平和又不乏深情,很符合一个儿子的身份。正是这种交际语境下写作者角色的特定性,使写作者在说理语言的表达上不等同于一般的青年学生。
  二、言中有情:顺应受众的心理
  交际语境写作一个重要目的是将自己的感受、看法和思考传递给特定的对象,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并根据特点恰切、灵活地运用语言。
  再以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为例。老陈被自己的女儿举报,他很可能会感到意外和不解,心理多少会存在疙瘩,这也是人之常情。写作者应充分把握老陈这一心理,阐述看法时,语言要注意采用委婉、商量式的措辞进行疏导和规劝,既顾及老陈的心理,又能达到规劝其理性看待之效。如下面一段话:
  老陈,您有车,女儿是个大学生,应该是个幸福的家庭吧;您总在高速路上穿行,并且有好多接不完的电话,足见您很忙,也算是个成功人士吧;您女儿等家人,可以陪同您,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幸福吧。但您想过没有,如果一旦有事,这一切的一切美好会成什么?
  这段文字语言平实,把理和情巧妙结合,合情合理推测老陈繁忙的工作状态和温馨的家庭环境,站在对方的角度,表达出理解的善意,这是为实现成功交际而采取的一种语用策略,能够有效化解老陈的排斥情绪和郁结心理。相反,如果摆出一副教育者的姿态说理,不仅与自身的定位不符,而且无视受众的心理需求,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
  再如2019年全国卷Ⅰ的写作题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2020年全国卷Ⅱ的写作题要求考生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完成一篇演讲稿。同样是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受众不同,说理语言也就要有所差异,面对本校同学,语言要多几分亲切平易,因为都是一校同学,习同性近;而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语言则须多几分尊敬和庄重。   因此,写作者不能只考虑自身信息、事理的传递阐述,还必须关注受众是否赞同、合作或行动。这就需要对受众的心理、个性、情感、愿望、诉求等进行恰当的评估,使说理语言贴合受众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效果。
  即便是像2017年全国卷Ⅰ写作题中以“外国青年”为对象,写作者仍可对“外国青年”这一对象的特点情况进行预设,他可以是喜爱中华文化,也可以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还可能对中国存在偏见。不管作哪种预设,写作者都需要根据预设选择恰当的说理策略,或鼓励,或赞赏,或辨明,并相应选择合理的说理语言。
  三、言中有体:顺应交际的规则
  所谓“顺应交际的规则”,指的是根据交际类型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言。交际写作语境下,交际类型体现为不同的交际文体,如倡议书、读后感、评论稿、辩论稿等,虽然从本质上说,不同交际文体在说理方面与论述文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但在说理方式和语言运用上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的。
  不同交际文体本身对说理语言的运用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比如演讲稿,就文体来说,它属于论说文体,无论是阐明主张、见解,还是动员、鼓励,都需要说理。但演讲稿的说理又有别于某些议论文,一般不作多层次、多维度的严密论证,也不采用过于繁复的长单句或多重复句。其说理的准确性主要是根据一定的逻辑性,合理组织安排句子,多用短句,注重情理结合,语言简短有力。除此,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下面一段话: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們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这是卢新宁女士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一段演讲。她在说理语言的运用上,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等,都充分体现演讲稿这种交际文体的特点,顺应演讲稿的交际规则。比如一开头的“我们想说的是”以及人称代词“你们”的反复出现,引发和提醒受众的注意,体现演讲的文体特征和演讲目的。三处“不需要提醒你们”在反复中用“也”“更”来推进,使语意不断延伸,同时语句整齐匀称,说理更铿锵有力,符合演讲稿鼓动性、感召性说理的特点。采用众多的抽象词语,如“庇荫”“熏染”“浪漫”“绚烂”“浸淫”等,切合临别时殷切期望、谆谆赠勉的演讲基调,使演讲具有感染力,增加受众对演讲人的信任度。
  以上这些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的说理语言使得本篇演讲稿极富感染力。除了演讲稿,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在写作文体上出现过观后感、慰问信、发言稿等,要写好这些交际性的文章,把事理讲清楚,我们要注意不同文体特征之下的说理语言的特点并准确、得体地运用。
  因此,一篇优秀文章,不仅要考虑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还应考虑把理说好。而要把理说好,说理语言是重要的因素,应当把交际语境下的说理语言表达作为写作的重要维度,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写出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文章,引发特定受众的共鸣。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议论文写作中‘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有效路径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9-587)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开.2019年高考作文题综评[J].语文学习.2019(8):10.
  [2]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55.
  [3]沈家煊,主编.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7.
  [作者通联:福建晋江市养正中学]
其他文献
名著阅读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试题形式、试题选材及能力考查点三方面出发,对成都市名著阅读试题命题进行了分析,
摘 要 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注重意象的营造和修辞的应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形象性,诗歌中蕴含着浓烈的情感。在高中阶段引导学生阅读并鉴赏現代诗歌,让学生在现代诗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新课
依据航磁、地震剖面、钻井及地表地质资料,确定四川盆地东部涪陵-石柱-建南地区始于震旦纪就发育一个大型继承性古隆起。航磁异常图显示石柱地区存在一个北西西向的近椭圆形的正异常。地震及深部钻井资料揭示震旦系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由周缘向涪陵-石柱-建南地区超覆沉积;灯影组厚度显示石柱地区最薄,向周围增厚,导致地层厚度变化的古隆起边界受基底正断层控制。区域地质资料则显示控制古隆起的基底断裂对后期川东高陡背斜带的轴迹偏转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古隆起平面上近椭圆状、东西方向延伸,面积约2.4×104 km2。结合古隆
古风无论长短,其换韵或表示思想情感的转换,或表示情节氛围的变化,或表示叙述视角的更替,或表示关键内容的强调,等等.掌握这些诀窍,有利于我们比较准确地解读诗歌,理解其形式
摘 要 特写镜头是一种电影艺术手法,在记叙文写作中也同样适用。但在目前的记叙文写作中,特写镜头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在作文中的呈现是随意的、凌乱的,没有章法。其实,特写镜头在文章中有其独特的魅力,可以突显主体、象征隐喻、营造张力、形成冲击效果。而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从设置悬念、伏笔铺垫、对比照应、架构线索、行文转场这几个方面来设计特写镜头。   关键词 特写镜头;记叙文;表现魅力;巧妙设计  特写
本节课延续“问题导学”的课堂设计思路,通过课前预习、分类筛选、合作研学、反馈促学四个模块,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对“道”的深切理解.
摘 要 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强调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力度,衍生出不少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即为其中之一。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混合式教学作探讨,并提出部分个人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即为把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目的是将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及深的引向深度学习,现已广泛运用至各个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当中。
摘 要 语文学的建构,要有三个层次,即语言学与文章学、阅读学与写作学、文学与文化。这三个层次是递升的。文章学的解读,要化静为动,转化为阅读与写作。能力由低到高,有层级之分。   关键词 语文学;文章学;阅读与写作;文学与文化  语文教学需要有学理上的依据,也即要有语文学的建构,才便于指导教学。比如曾有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八字方针。其中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属于语言学;篇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占比较大。散文中优美的情境、精炼的语言对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及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学生的审美诉求没有得到满足,这样的教学现状亟待改善。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对策,以期能
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特别之处,如不同版本之间的标点符号差异、注释的分歧等等,指导学生了解文本创作背景,知人论世,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细读,与文本、作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