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测序多基因检测对家族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KCNQ1、KCNE2、SCN5A等致病基因在家族性 、非家族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及正常无房颤者中的检出率,并分析致病基因与家族性房颤(FAF)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于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FAF患者作为FAF组,并选取20例同期非FAF患者纳入非FAF组,以及20例正常无房颤者作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致病基因KCNQ1、KCNE2、SCN5A、KCND3、CJA5、ACC9突变情况,经计算机分析系统进行碱基读取 、DNA序列获得.比较三组患者致病基因突变检出率,并分析上述致病基因与FAF相关性及其对FAF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致病基因KCNQ1、KCNE2、SCN5A突变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基因KCNQ1(+)、KCNE2(+)、SCN5A两两联合检测(灵敏度85.0% 、85.0% 、82.5%,特异度75.0% 、67.5% 、77.5%)与三者联合检测(灵敏度95.0%,特异度67.5%)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高通量测序多基因检测技术可有效检测FAF患者致病基因突变情况,基因KCNQ1、KC-NE2、SCN5A突变与FAF密切相关,这些基因变异情况的联合检测对FAF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54岁,因心慌 、胸闷,行24 h长程心电图记录.24 h时间RR散点图呈多层分布,Lorenz-RR散点图呈多层分布,两种散点图均有大量散在散点分布,以“慢性”散点线条或团块分
患儿女性,年龄11个月17天,因“1天内抽搐发作4次”入住神经内科,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24 h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有一柱波,其相应的1 h t-RR散点图为一“λ 型”波,Lorenz-
糖尿病时冠状动脉钾离子通道发生改变,导致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钾离子通道改变包括通道蛋白表达变化与功能异常,其机制涉及活性氧簇激活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产生及血管活
自90年代以来,由于受玉米与大豆比价的影响,我省大豆生产不够稳定,大豆的增产潜力及相应的经济效益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因此,发展我省大豆生产,搞好节本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
基于遗传算法,采用改进的遗传算子,提出了一种辨识系统参数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克服有色噪声的干扰,获得系统参数的无偏估计.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Based on the genet
患者因尿毒症规律血液透析入院.因透析后憋闷 、心悸多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均反复出现窦性搏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NSV)现象.符合左室折返环裂隙现象.提示:尿毒症可致左室肥
目的 导管消融已成为快慢综合征的重要选择,但其远期疗效尚不清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3年9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快慢综合征患者.79例患者
老年女性患者,口服“乐果”中毒后10天出现反复晕厥,急诊住院诊治期间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最长5.2 s R-R间期,提示全心停搏,后该患者诊断为“阿斯综合征”,考虑有机磷中毒后所
患者男性,63岁,因“颈部紧缩感伴黑矇”入院.动态心电图发现间歇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行右冠脉(简称冠脉)造影时,导管头端到达右冠脉开口时,患者相似的症状再发,心电图示
目的:胚胎心流出道是右心室和动脉囊间的管状结构,是第二生心区(SHF)细胞向原始心管动脉端添加并分化为心肌细胞形成的,这些细胞受不同的细胞信号调节参与流出道发育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