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及监测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抗凝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早期存在华法令'抗凝真空',是否需要其他辅助抗凝方法,目前尚未规范化、科学化.Ⅱ,Ⅶ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片段1+2(F1+2),尿纤维蛋白肽A(UFPA)和国际标准比值(INR)能正确反映48~72h以后的抗凝强度.合理的早期抗凝治疗和准确及时的监测方法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对1例双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伴感染的患者在CPB下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术。术中采用游离肋间肌包埋支气管
患者 女,2岁5个月。因上呼吸道感染查体,胸部X线片检查发现胸腔内肠管影,病程中无腹胀、肠梗阻、便秘,既往无恶心、呕吐等病史。体征:心脏绝对浊音区心音弱,其它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在CABG围术期,对急性心肌梗死(2例)、术中停体外循环困难(16例)、停体外循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7例)和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健康SD大鼠14只,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二氮嗪预处理组,
1986~1958年,对广东3个城市1~5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做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给新生儿普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1针,1、6个月接种第、3针,每针10μg,共接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共诊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8例,效果良好,现将其治疗经验进行总结。
患者男,60岁。因吞咽困难伴呕吐3d入院。食管X线钡餐造影示:食管中下段交界处长约3cm黏膜中断,壁僵硬。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8cm处见食物残渣(肉块)嵌顿,取出后见距门齿32~34cm食管前壁
体外循环(CPB)期间,由于血小板激活和α-颗粒释放,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功能下降.CPB前,利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可将部分血小板从患者全血中分离出来制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
例1 男,60岁,体重62kg.因左支气管肿瘤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全肺切除术.查体:左肺呼吸音低,右肺呼吸音正常.胸部CT示:左肺上叶有多个纤维索条影,左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肿
目的评价生物瓣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方法1979年1月至2001年12月施行生物瓣心瓣膜置换术303例,按年龄分为两组,≥55岁者123例(≥55岁组);(55岁者180例(〈55岁组)。其中160例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