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初中化学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及思维导图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育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思维导图
  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通过诸多形式和方法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过程。而思维的传递是靠神经元完成的。在人脑中,神经元的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有一根细长的轴突和多根复杂的树突。如果将人脑比成森林,那么神经元就是一棵棵大树,有趣的是,这些大树都只有一根"树根"——细长的轴突;都有许多的"树枝"——树突,而神经元之间就是通过树突来连接成网络的。这种结构就是大脑的思维方式,而思维导图也正是这种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
  英国学者托尼·博赞效仿神经元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网状造型,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了思维导图,并首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学生群体中。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差生,很快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其中更有一部分成为同年级中的佼佼者。这种思维可视化的图形工具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使得它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如:待办事宜、做笔记、问题解决、项目计划、做决定、知识管理、个人思考和写作等。也正因为思维导图实用性强,优点突出,因此思维导图在国外教育领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超过2.5亿人运用思维导图的逻辑架构及全脑思考的方法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等。从应用领域看,在企业培训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可视化,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发散性思维的形成,IBM、微软、甲骨文、惠普、波音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是最早引入思维导图咨询和培训的机构;在国外教育领域,作为优化思维的工具,对教师的教和对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帮助,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都使用和教授"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澳大利亚、英国更是已经把思维导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在东亚国家里也都在大力推广思维导图。
  可见,国外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思维导图可以提升智力,提高思维水平,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思维导图成为国外中小学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方法,而且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引入中国后,主要是在教育领域展开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而且许多实践研究多是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结构,注重以向外辐射的结构和节点之间的连接来调动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以改进计划、讨论、笔记、写作构思等的记载形式。虽然距今为止研究仍不完善,但其本身强大的教学效果必会逐渐成为教学方式的主流。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有一个庞大的知识框架,涵盖了很多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公式、化学方程式等,而这些多而杂的知识都要求学生记住。在初中化学中还涉及到掌握基本的化学语言如各种物质的性质、实验设计等。虽然初中化学难度不高,但其繁琐的知识点,对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特别是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就不能建立起来知识网络系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许多学生认为化学考试包含太多分散的知识,记不住东西,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大多数学生对待化学这门学科的现状。而思维导图立体的,直观的,可视化的特点,这使得头脑中的无形的的思维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将思维具体化,便于记忆和理解。思维导图中显示的内容也可以被更有效地掌握。其体现的知识的内在逻辑,更容易形成一种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水平,并能将化学知识牢牢地穿插起来,加强记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在课改的推進下,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的教育,以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为总体目标,着力提高公民在21世纪的科学素养,与时代同步,考虑了学生的倾向和潜在的差异发展的需要。课改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价值观,三维融合于各科课程体系。因此,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那么,我们如何将思维导图融入日常教学当中呢?
  1.首先明确教学主题。
  这是正确选择关键词的前提。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能够提出更多恰当的关键词,同时又能给学生限定范围,使学生的知识架构不至于混乱。
  2.其次确定关键词和次关键词。
  引入课题后将中心关键词写在黑板中央,用鲜艳的颜色圈明,告诉学生们这是今天要讨论的主题。思维导图有了关键词后还需要次关键词才能继续展开,在教学主题的指引下引导学生们积极回答,在这关键词下可以引出哪些与课程内的教学主题相关的次关键词。比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然后将这些次关键词用不同的颜色从关键词中央延伸开来,形成一个中央延伸几个分支的结构。
  3.然后拓展次关键词。
  上述用不同的颜色绘制的每个分支可以展开出更多的分支,但要求每一层的一个分支只写一个关键字。因此,我们将在此分支中的物理性质开始延伸出在此分支中列出的许多元素,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绘制这个分支的过程也是学习物理性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要知道其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了解到,学习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考虑的各个方面。
  4.最后完善导图。
  在第一步中己经开展了几个分支,在完善导图的过程中把各分支也如第一步一样延展开来,经过补充完善就能将更多分支聚集到图中,这就完成了对中心关键词学习过程的思维导图。但这并不是结束,在这之后还需要进行修正。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把不同关系的分支间联系起来,从而使得杂乱的知识点重组穿插,从而建立起网状结构,使要点间的联系更完善。从记忆效果来讲,对图形的记忆效果往往比文字更好,因此在绘制过程鼓励学生尽可能的用图形来绘制。
  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还是在课外给学生正确的指引道路,都应根据新的课改方针来完善学生知识,教师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率的学习知识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实践,只有学生深入实践,他的知识结构才可以构建成功,才能真正地学习新的知识。在课程中使用新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由教师的教学要求来确定关键字,并逐步展开联想建立相关内容的链接,到思维导图的逐步完成,这个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完成新知识与旧知识的重建过程中,扩展了原有的知识。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学生在这门学科的总体水平。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思维导图的应用确实高效地帮助了学生发展思维,让学生拥有了轻松理解的方法,使学生在化学的自由王国里中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智慧,点燃了灵感,提升了思维品质。希望这种图形工具能够尽快在国内风行起来,从而使广大学子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丽.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严申虎. 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复习教学的研究[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8
  [3] 何露.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 2009
  作者简介: 董萍( 1967-),女,河北省唐山人 ,学历 :本科,专业:化学,研究方向:教育.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管理活动的开展,乃至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依靠班级管理来实施。如何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各个学校管理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此,我想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商讨。  一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虽可谓权力最高,但万万不可独断专行,自己说了算。班主任要重视
期刊
摘要: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实施早期教育,必须了解1-3岁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的特点,以婴幼儿为中心,坚持情感性、自然性和主动性的原则,注重言传身教和多感官体验,科学合理地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  关键词:婴幼儿;身心发展;早期教育  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提出三岁决定一生的观念,人在婴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一生的发展。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
期刊
摘要:学习物理从初二起步,对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同学们只有通过启发、激励、赞许和沟通,让他们鼓足学好物理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自觉地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同学们才会在物理学习中游刃有余,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物理;激励;教育  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启发式教学、奖励式
期刊
摘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積极的影
期刊
摘要:"小报告"是每位教师都会在班级管理中遇见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打"小报告"的原因不尽相同。随着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小报告"造成的不坦诚的现象将占据主流,影响班级的沟通管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效的班级沟通管理须从学生出发,创造坦诚和无边界的沟通氛围。  关键词::"小报告";班级;沟通管理  湖北大学数计学院07级数学2班曾经推出"小天使计划",每个同学都有一位"神秘天使"在暗中观察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工作过程"教育理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含义,介绍了本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装调与设计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数量还是招生规模上来看它都已占据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它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
期刊
所谓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体质量水平。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化学科学素质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构成因素之一。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包括学生的化学学科的知识水平 、能力、思想水平和品质。在初中化学义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培养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
期刊
高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已有多年,在向素质教育迈进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和改进。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喜欢这门课程,本文作者从高中阶段计算机课程的实际状况来分析如何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广大教师共同进步。  一 高中阶段计算机课程现状分析  在高中阶段实施计算机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但高中阶段尤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存在些因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大教育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使学生对历史科目保持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期刊
摘要:教学技巧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只有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等因素,精心选择、设计适宜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技巧,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技巧;实践与探索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必然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法。《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