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75例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_z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5例子宫肌瘤患者用PVA颗粒(直径350μm~500 μm)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个~18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75例随访显示,症状缓解率达94%,不规则出血症状完全消失者占91%,盆腔胀痛消失占91.3%,肌瘤体积平均缩小85%,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
  【中图分类号】R54.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64-01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妇女中发生率约20%[1,2]。约占女性良性肿瘤的51.78%,平均患病年龄约30岁~50岁,其发生和生长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3]。患者常常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腰酸,下腹部包块,排尿困难、尿频尿急,便秘等占位压迫症状。我院从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7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350 μm~500 μm PVA颗粒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5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3岁~51岁,平均45岁。68例为单发子宫肌瘤,12例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腹部下坠感60例,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者69例,继发性贫血者34例,尿频、排便困难者9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于月经干净5~7 d内,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经左侧或右侧股动脉逆行穿刺,插入4~5Fcobra导管至两侧髂内动脉,显示子宫动脉开口及肌瘤情况后,在导管的辅助下超选择性子宫动脉上行支插管,在透视下将350 μm~500 μm PVA颗粒缓慢的注入子宫动脉内,确认彻底栓塞后,再用明胶海绵颗粒将左右子宫动脉主干栓塞。复查造影,确定栓塞成功。术后住院3 d~5 d,分别于3、6及12个月各复查一次。
  2 结果
  2.1 疗效:75例中,70例(93.3%)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68例(90%)子宫异常出血症状缓解明显,经量基本恢复正常。32例(94%)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有6例(8%)曾出现2个~5个月的闭经,其后月经恢复正常。69例(92%)盆腔胀痛、尿频尿急、排便困难等压迫症状消失。本组病例中肌瘤体积缩小以3个~9个月时最明显,74例(98.6%)肌瘤体积平均缩小85%。其中有1例(1.4%)肌瘤缩小缓慢,1年复查肌瘤体积仅缩小20%~30%。73例(97.3%)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2%。
  2.2 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2 d~4 d出现下腹部疼痛71例(94.6%),恶心、呕吐49例(65.3%),发热68例(90.6%),不规则阴道出血73例(97.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和盆腔包块,近年来,使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肌瘤细胞分裂程度相对较为活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较差。因此子宫动脉栓塞后,可以导致肌瘤细胞发生缺血、缺氧、坏死、吸收,导致肌瘤细胞总数明显减少。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优点:本组子宫肌瘤75例行UAE治疗无一失败,经术后随访无出现严重的并发症。UAE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微创、操作简单、无出血及腹腔粘连、能保留子宫的完整性、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4]。
  疗效标准:显效(动脉栓塞术后,月经量明显减少,肌瘤体积缩小≥50%);有效(月经量明显减少,但肌瘤体积缩小20%~50%);无效(月经量减少不明显,肌瘤体积缩小<20%)。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体积为各肌瘤体积之和。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血栓形成,穿刺点血肿及栓塞后综合征,黏膜下肌瘤多见阵发性下腹痛,阴道排液以及化脓性子宫内膜炎,黏膜下子宫肌瘤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大,可能与坏死的肌瘤组织为细菌繁殖理想的培养基有关[5]。另外,在治疗肌瘤的同时是否影响到子宫内膜和卵巢的功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关键是适应证的选择及规范化操作技术。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对症使用镇痛药与解痉药可缓解疼痛症状。
  总之,UAE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微创、适应证广泛、疗效显著以及可以保留子宫生理功能,有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国良,詹松华,韩红杰,等.经导管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0):919-921
  [2] 周勤,王健文,金同勋,等.子宫切除和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6):415-416
  [3] 贺能树,吴恩惠主编.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4.
  [4] 黄建邕,李廉.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医学文选,2004,23(6):830-833.
  [5] VASHISHT A,STUDD J,CAREY A,et al. FatalSepticaemia after fibroid embolisation [J]. Lancet,1999,354(9275):307-308.
  作者单位:164400 黑龙江省逊克县中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治失误的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1月~2011年7月延误诊治的1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病历资料。结果:单纯性阑尾炎5例;化脓性阑尾炎2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阑尾穿孔5例。其中阑尾穿孔并局限性腹膜炎2例,阑尾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3例。15例中3例误诊,其余均属不同程度的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所致,如化脓性与坏疽性阑尾炎术中均未行腹腔冲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将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A1型49例、A2型37例、A3型11例)采用DHS治疗。结果:经12-36个月,平均22个月的随诊,按董纪元疗效评定标准,优86例,良4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91.8%。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尤其对于老年、高龄患者,由于它坚强的内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适合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局灶性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超声弹性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47例乳腺局灶性良性病变的患者资料,与同期18例乳腺局灶性恶性病变的患者资料,总结两组患者的超声弹性检查特点。结果:经过病理证实,良性病变患者的病理符合率为97.87%(46/47);恶性病变患者的符合率为88.89%(16/18),其中弹性成像评分在1~2分主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探通技术在治疗新生儿泪囊炎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对泪道探通操作技巧进行总结。结果:95眼1次探通成功,8眼经2次探通成功,5眼2次探通无效,总有效率95%。结论:熟练的探通技巧是保证探通成功的关键,故需要在充分熟悉泪道的解剖特点及对成人泪道探通熟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婴幼儿泪道探通。  【关键词】婴幼儿;泪道探通  【中图分类号】R1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护理的相关资料,对术前护理、术后护理进行了探讨、总结。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1例,死亡率3.1%,术后住院7~15天(平均9天),术后6个月随访,均以康复。结论:婴幼儿心脏病围术期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及治疗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40-02    2008年6月3日下午10时左右,接到哲觉镇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镇瓦竹小学有20多例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随后又接到县教育局同样报告。6月4日上午7时,立即组织人员前往调查。  1 目的  通过对哲觉镇伤寒的调查,找到可疑流行因素,为尽快扑灭疫情和今后防治工作提供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美沙拉秦栓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和脾胃科2011年1月~2011年8月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11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秦栓联合中药灌肠,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灌肠,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美沙拉秦栓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直乙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肯定,有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65-01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提取液,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疾病的常用药。有扩张血管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其过敏报道少见,但笔者曾遇1例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后出现带状疱疹样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反复头疼、头昏耳呜1年,近3月头晕右手感觉麻木、语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63-01    患者,男,22岁,因感冒、发热、咳嗽3天,尤以夜间为重,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2℃,脉搏83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0/70mmHg,咽红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罗音。心率83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前部高位埋伏多生牙的定位及拔除方法。方法:选择口外门诊患者90例共110颗高位埋伏多生牙,通过临床和放射(主要为螺旋CT)检查,分析埋伏牙的位置,判断手术进路后,予以拔除。结果:90例患者经术前CT定位, 68/颗位于腭侧, 12颗位于唇侧, 30颗位于上中切牙长轴上方,通过手术进路的选择, CT检查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邻牙无损伤,伤口愈合良好。结论:上颌埋伏牙拔除的安全性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