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乳腺癌,“生”还是“不生”?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zx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女性的生育年龄逐渐推迟,这本不是什么特别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在临床上有一些年轻女性在被确诊为乳腺癌时,尚未完成生育计划。这意味着,这些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在面临乳腺癌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还将面临“生”还是“不生”孩子等问题的困扰。
  治疗后生育:不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
  患了乳腺癌后生育孩子,是否会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这是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最为关心和担心的话题。早期观点认为,生育会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因为60%~75%的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这类患者在妊娠时,其雌、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导致乳腺癌病情进展,继而对患者的远期生存产生不利影响。此后,随着新的研究不断推进,人们认识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研究者对1970~2009年间14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与未生育的患者相比,确诊乳腺癌后生育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41%。对于这项结论,有学者将其归结为“健康母亲”效应(“健康母亲”指肿瘤分期早、术后康复好且估计生存期长的患者),即“健康母亲”更倾向于选择生育。
  那么,究竟是生育不影响患者的复发与生存,还是“健康母亲效应”干扰了我们的判断?比利时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回答了这一问题。该研究对生育患者与未生育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以及乳腺癌治疗方法进行了匹配,排除了“健康母亲”对结果的影响后发现,生育并不增加患者的复发风险,反而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且该研究还分别对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激素受体状态如何,生育均不增加患者的复发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目前仍缺乏确切证据来评价生育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但既有的研究成果证实:生育不会增加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而且还有可能降低她们的死亡风险。这个研究,让有生育意愿的乳腺癌患者和家属吃了颗“定心丸”。
  保存生育能力:避免用损伤卵巢药物 辅助生殖技术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或多或少会对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医生在治疗前或治疗期间会尽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保护有生育意愿患者的生育能力。当然,这些患者也可以借助辅助生殖技术以及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获得健康的宝宝。
  1.避免使用损伤卵巢功能药物
  化疗杀伤乳腺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组织细胞,包括卵巢组织,严重者引起卵巢功能衰竭。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中,烷化剂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较大,代表药物为环磷酰胺。环磷酰胺通过直接损伤卵母细胞及生长活跃的细胞而导致患者卵巢功能减退,出现化疗诱导闭经。研究表明,接受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发生化疗诱导闭经的概率为15%~75%,而化疗方案中不含环磷酰胺的患者发生化疗诱导闭经的概率仅有9%。其他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如蒽环类或铂类引起卵巢功能损害的风险相对较小;目前暂无证据提示紫杉类药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因此,在为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制定化疗方案时,应考虑到烷化剂类化疗药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前,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常用药物还有内分泌治疗药物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剂以及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没有证据表明,常规剂量应用这些药物会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
  2. 借助辅助生殖技术
  生殖医学的发展使辅助生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为保护患者生育能力的重要措施。常用方法有卵母细胞或胚胎冷冻保存,以及卵巢组织冷冻保存。
  卵母细胞或胚胎冷冻保存 卵母细胞或胚胎冷冻保存是目前比较成熟、成功率较高的辅助生殖技术。该技术实施的首要步骤是使用促排卵药物获得卵母细胞。对于未婚且不愿接受捐赠精子的女性,可将卵母细胞直接冻存,需要时将其复苏,通过体外受精形成胚胎;而已婚女性或愿意接受捐赠精子的未婚女性可以选择完成卵母细胞体外受精,而后将胚胎冷冻保存。这两种方法中,胚胎冷冻保存最终的妊娠成功率更高,既往报道最高可达60%;卵母细胞冻存报道的最高妊娠成功率为47.8%。这是因为卵母细胞对温度变化敏感,在冷冻复苏过程中易出现损伤而导致妊娠失败,但随着冷冻方法的改进,冻存卵母细胞的存活率与妊娠成功率将得到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卵母细胞冻存还是胚胎冻存,都需要使用促排卵药物获得卵母细胞,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是否会导致乳腺癌病情进展呢,尤其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通过合理选择促排卵药物,可以规避疾病进展的风险。已有研究证实,使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三苯氧胺或来曲唑进行促排卵,可获得与传统促排卵药物相同的效果,且不会增加疾病进展的风险,应成为乳腺癌患者的首选促排卵用药。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促排卵及获取卵母细胞需要一定时间,这可能会延迟乳腺癌的治疗,因而医生会合理规划治疗步骤,使有意愿保存生育能力的患者在乳腺癌手术前即开始促排卵及采集卵母细胞,避免延迟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卵巢组织冷冻保存 卵巢组织冷冻保存适用人群广,也是唯一适合儿童患者的方法,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该技术是在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前利用腔镜技术获取部分卵巢组织进行冷冻保存,需要时再将其解冻并通过手术移植回体内来保存生育能力的方法。优点是不需要促排卵、不延误乳腺癌治疗。但自体移植手术失败的风险、卵巢组织移植后坏死率高,以及卵巢组织冷冻尚无规范化方案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尽管我们对乳腺癌药物治疗安全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辅助生殖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仍有51%的年轻患者担心乳腺癌治疗会对她们的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而仅有10%的患者会主动寻求保护生育能力的措施。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医学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乳腺癌患者将受益于优化的治疗方案与先进的辅助生殖技术,从而不再为生育问题所困扰。   3. 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对于没有条件使用辅助生殖技术保护生育能力的患者,在化疗期间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保护卵巢功能,也是一种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能够减少卵巢组织血供、抑制卵巢功能,从而减少卵母细胞暴露于化疗药物的机会,保护患者生育能力。2015年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化疗期间同时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使卵巢功能衰竭发生率降低14%,而且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患者确诊后5年内妊娠率,比仅接受化疗的患者高8%。但既往也有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化疗期间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并不能降低卵巢功能衰竭发生风险。故关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能否保护卵巢功能仍存在争议,临床应用时,医生会告知患者失败风险。
  妊娠时机:避开复发高峰期
  关于乳腺癌患者如何选择妊娠时机,目前还没有标准。但医生会结合患者年龄、肿瘤特点、抗肿瘤治疗进程以及治疗后卵巢功能恢复等情况综合考虑。当前,乳腺癌治疗已进入分子分型时代,即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病理指标对患者进行分型从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复发模式与治疗策略不同,建议患者根据自己的乳腺癌类型与治疗情况进行选择。
  1.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此类患者有两个复发高峰,分别在术后1.5~2年和术后8~10年,故一般认为这类患者术后2年后妊娠比较稳妥。但激素受体阳性的年轻患者需要接受5~10年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可引起胎儿颅面部及生殖道畸形,应于计划妊娠前2个月停用。如果患者选择在术后2~3年妊娠则需要中断三苯氧胺治疗,中断治疗会影响疗效,而且目前没有替代治疗措施可以消除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故医生通常会告知患者中断治疗的风险,并建议患者生育及哺乳后继续完成内分泌治疗。
  2.HER2阳性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
  HER2阳性患者(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erbB-2蛋白过度表达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的复发高峰在术后2年内,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联合或不联合FISH检测确认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为术后2~3年。这两类患者术后大多需要接受化疗,HER2阳性患者还要接受靶向治疗。化疗药物对孕早期胎儿影响大,易导致胎儿畸形;也可以通过乳汁排泄,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因而在选择妊娠时机时,除了避开复发高峰以外,妊娠与术后治疗之间也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避免残留药物对胚胎或胎儿产生毒性作用。现在一般认为在化疗完成1年后妊娠较为安全。
  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会导致羊水减少,引起新生儿肺发育不全、骨骼发育异常甚至死亡,因而建议患者靶向治疗期间避免妊娠。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术后化疗与靶向治疗可在1年内完成,结合复发高峰时间,目前认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后2年后,三阴性患者在术后2~3年后生育比较合适。
  总之,随着乳腺癌治疗的发展、生殖医学技术的进步,部分年轻乳腺癌患者通过谨慎选择治疗药物与使用辅助生殖技术,能够成功保存生育能力,并在合适的妊娠时期健康生育,且不会出现乳腺癌复发。这些治疗策略的优化,将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走出“生”还是“不生”的困扰,实现优生优育。
其他文献
硒是构成人体重要成分的必需微量元素。硒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其生理作用多样,包括消除脂质过氧化产物、保护生物膜、抗自由基、抗衰老、消除毒素、参与核酸、蛋白质和粘多糖的合成及代谢、参与免疫调节等  硒:防治糖尿病“好助手”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糖尿病防治科主任医师 李锐  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生理作用多样,人体缺硒就容易患各种疾病。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直接的原因就
她是父母眼中的女儿,老师、同学眼中的女汉子。可是青春期的她没来例假,没出现女孩子该有的第二性征,却长出胡须、喉结、阴茎、睾丸等男性特征。检查发现,她不是美娇娥,而是货真价实的真男儿。  这个“女孩”名叫秀娟(化名),出生时性征显示为女性,家里就一直当做女孩子来养。从懂事开始,秀娟总觉得自己跟其她女孩不一样,她喜欢跟男孩子一起玩、不爱穿裙子和花衣服,性格大大咧咧、活泼好动,同学们都叫她女汉子。青春期
生活实例  老张退休以后,每天都与老朋友在公园聊天。近几天,老张胃口不好,脸色也不好,但仍坚持去公园锻炼。这天,他才快速走了一圈,就觉得心慌出汗,胸口不舒服,老朋友见状,赶紧掏出自己的“救命药”硝酸甘油,给他含了2片。没多一会,老张觉得心慌更重,挣扎着站起来,眼前一黑,栽倒在地上。大家急忙把老张送到医院,在急诊室里,医生发现老张血压非常低,验血发现老张严重贫血,医生很严肃的说:“贫血怎么还敢吃硝酸
专家简介  陈莉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副主任兼正畸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口腔正畸学博士,哈佛大学牙学院博士后,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委,武汉市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  医疗专长:儿童正畸综合治疗,成人正畸,青少年严重牙、颌面畸形的早期矫治,以及各种疑难病例的正畸、修复联合美学治疗。  专家门诊:周二全天、周四上午
读者给大众医学杂志的邮件:  我50多岁,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自从进入更年期之后,妻子就不愿意过性生活了。但我还是一直有这方面的想法。另外,妻子平时脾气也不好,经常发生争吵。我看了一些资料,有的说可以找中医调理一下,有的干脆说有“催情药”卖,给妻子偷着服用就可以了。现在网上的知识挺乱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请问专家,更年期妻子不愿意过性生活正常吗?有什么好办法治疗吗?    不少更年期(医学上称围绝经
八九年前,我刚到外地工作,有次因天气突然降温不小心病倒。前往医院挂号时,走近诊室一看,大吃一惊,只有“人满为患”四个字可以形容当时的场景。看着密密麻麻候诊的人,说实在的,我有些着急。无奈之际,又听到医生与就诊患者之间的沟通语言不是普通话,我心头一紧。初来乍到的我,还不熟悉当地方言,怎么办?  当时也算急中生智吧,我赶紧从衣袋里拿出纸和笔,将自己的生病经过和感受“1、2、3、4、5……”逐一罗列。等
你知道正常人一天之中会不知不觉蒸发多少汗水吗?600~700毫升。而在高温天或进行剧烈运动时流出的汗液量更多,每小时可达1升,甚至更多。正因如此,不少人都喜欢待在有空调的室内而不喜欢出汗的感觉。其实,夏日里,打开汗孔才是有益于健康也更舒爽的方式。  出汗是人体保持正常体温的一种散热方式。如果汗腺不能正常分泌汗液,人体就因不能发挥汗液的散热作用而发热,还可能造成心、脑、肝、肾及神经系统受损,所以出汗
输血,输的是“全血”吗?  全血是指未经分离、加工的血液,包含所有的血液成分。很多人认为,输血就是输全血,其实不然。由于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在4℃条件下只对红细胞有保护作用,对白细胞、血小板,以及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毫无保护作用,也就是说,血液一旦离开人体血液循环,就会发生“保存损害”:血小板需要在22℃振荡条件下保存,4℃静置保存有害;白细胞中对临床有治疗价值的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后者在4℃
目前,眼底病已成为中国老年人致盲的主要眼疾。在中国,因眼底病造成视力损伤及致盲人数已超过千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20%。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脱离是夺走老年人视力的主要“杀手”。  关注眼睛发出的危险信号  很多老年患者之所以未能及时发现自己罹患的眼病,主要是因为眼底病大都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不痛不痒。要早期发现眼底病,必须关注眼睛发出的“信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典型的由全身疾病
生活实例   高先生是位不孕不育症患者。为了让妻子怀孕,他平时都完全禁欲,只等到妻子排卵期到了,才与妻子同房。本来,希望这样能提高怀孕的概率。但结果半年下来,妻子还是未能受孕。高先生为此非常苦恼,感觉性生活成了一种压力,妻子也有同感,夫妻俩还为此经常争吵。后来,高先生来到我这里求助。我要求他放松心情,性生活方面不要过于“严格”,可以更加随心一点。我告诉他:一般间隔3~4天就可性生活,不要过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