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为在中职护理教育中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思考如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方法 在教学中尝试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同时融入护理操作技术的演示,让学生主动思考并动手操作,进一步练习护理操作技术,提高护理操作能力和水平。结论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的探索和深入开展,但是应用时需须考虑课程特点和学生的水平。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 基于案例教学法 护理操作 动手能力培养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84-01
中职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性人才,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内科护理》是作为护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学习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综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将其灵活运用于各种不同的病人进行的护理工作中。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感觉到这门课程教学中应用一般的讲授方法教学,存在两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以纯理论教学为主,即使辅以一些病例讨论分析,学生实践操作和思考如何应用的机会依然较少,课堂枯燥,学生兴趣不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更少;二是学生只从理论角度学习,不会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活学活用能力差,造成学的很刻苦,分数很高,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欠缺,造成很多学生考八大操作时,单项考核成绩都良好,但到了临床却不会用的现象。
现代中专教育改革工作的方向是“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实训,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正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解决以上问题的契机。我通过听课、思考和探索,尝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的操作的情境演示,也就是在课堂中引入典型病例,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讨论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对于护理计划实施和护理措施的正确应用等重点内容,选用学生分组将讨论的结果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加以强化,在情境表演中将正确应用八大操作技能和体现现代护理理念作为重点,如将《甲亢病人的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先给出一个典型的案例,提出五个问题,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参考文献等进行分组讨论并回答,由教师总结并完善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总结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最后让学生将讨论出的护理措施正确的实施,也就是进行情境演示。此过程中,问题一定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提出,比如甲亢病人突眼后的眼部不适怎样解决,也就是眼部护理操作;甲亢病人如何在发药过程中进行用药指导和护理,需要测定基础代谢率的病人如何进行宣教和正确测定,也就是正确的测量血压和脉搏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这些都融入了护理操作,在表演的同时即锻炼操作技能又帮助帮学生记忆,教学效果更佳。对于内科其他疾病的学习也可以应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如对高血压病人怎样定时测血压的练习和演示;肺炎病人如何正确测量体温等等,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人,主动思考,自己动手,既强化理论知识,又锻炼操作技能,防止学生学一个技术忘一个技术,还可以将护理措施这样又多又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别人表演加深了印象,更加容易记忆。
像这样在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的操作的情境演示,有以下几个优势:
(1)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习重点更加明确,体现中职教育特点,不是大专也不是本科教育,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切忌在教学中将病因、机制、治疗等内容不分主次一一详细讲解,使内容太多,重点不够突出,而应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作为重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丰富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凸显了操作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教的根本。
(2)使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相比较单一的基于案例教学法教学,学生不仅动了脑,更动了手。不但能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操作水平,更能提高运用操作的能力,同时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遇到不同的病人思考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的习惯。
(3)使学习内容也活了起来,从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问题和任务,通过一组学生的团结协作才能全面而合理的解决,后将这些问题和任务理论化,使知识点和学习内容更生动、形象。还能在动手操作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掌握。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打破学科的限制,使学生了解到学习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学一本、考一本、忘一本,可以综合运用,目的在于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实施正确的整体护理。
但在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的操作的情境演示时,也可能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本人分析和思考如下:
(1)可能受学生的水平限制,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中专卫护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并不高,可能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独立思考能力相对差,操作技能不够娴熟。这些需要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预习、提供合适的参考资料和补充讲义、反复进行病例讨论练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来解决。
(2)可能出现课堂的气氛活跃,理论掌握情况却不佳的现象。在这种讨论和表演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兴趣很高,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不了解讨论的问题和知识点的关联性,也就是不知道要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哪里,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知识点的系统总结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2007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重点职业中专———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调研时也提出,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相结合,做到“做中教、做中学”。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实践和活动中学习和体验,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操作的情境演示,不仅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虽然在实施教学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值得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深入开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邵英杰,秦晓明.“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9):75-76.
[2] 刘香萍.临床护理教学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的方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7):107.
关键词:《内科护理》教学 基于案例教学法 护理操作 动手能力培养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84-01
中职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性人才,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内科护理》是作为护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学习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综合以往所学的知识,将其灵活运用于各种不同的病人进行的护理工作中。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感觉到这门课程教学中应用一般的讲授方法教学,存在两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以纯理论教学为主,即使辅以一些病例讨论分析,学生实践操作和思考如何应用的机会依然较少,课堂枯燥,学生兴趣不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更少;二是学生只从理论角度学习,不会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活学活用能力差,造成学的很刻苦,分数很高,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欠缺,造成很多学生考八大操作时,单项考核成绩都良好,但到了临床却不会用的现象。
现代中专教育改革工作的方向是“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实训,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正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解决以上问题的契机。我通过听课、思考和探索,尝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的操作的情境演示,也就是在课堂中引入典型病例,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讨论分析,对理论知识进行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对于护理计划实施和护理措施的正确应用等重点内容,选用学生分组将讨论的结果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加以强化,在情境表演中将正确应用八大操作技能和体现现代护理理念作为重点,如将《甲亢病人的内科护理》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先给出一个典型的案例,提出五个问题,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教师提供的参考文献等进行分组讨论并回答,由教师总结并完善正确答案,在此基础上总结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最后让学生将讨论出的护理措施正确的实施,也就是进行情境演示。此过程中,问题一定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提出,比如甲亢病人突眼后的眼部不适怎样解决,也就是眼部护理操作;甲亢病人如何在发药过程中进行用药指导和护理,需要测定基础代谢率的病人如何进行宣教和正确测定,也就是正确的测量血压和脉搏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这些都融入了护理操作,在表演的同时即锻炼操作技能又帮助帮学生记忆,教学效果更佳。对于内科其他疾病的学习也可以应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如对高血压病人怎样定时测血压的练习和演示;肺炎病人如何正确测量体温等等,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人,主动思考,自己动手,既强化理论知识,又锻炼操作技能,防止学生学一个技术忘一个技术,还可以将护理措施这样又多又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别人表演加深了印象,更加容易记忆。
像这样在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的操作的情境演示,有以下几个优势:
(1)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习重点更加明确,体现中职教育特点,不是大专也不是本科教育,不能要求学生面面俱到,切忌在教学中将病因、机制、治疗等内容不分主次一一详细讲解,使内容太多,重点不够突出,而应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作为重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丰富的形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凸显了操作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教的根本。
(2)使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相比较单一的基于案例教学法教学,学生不仅动了脑,更动了手。不但能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操作水平,更能提高运用操作的能力,同时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遇到不同的病人思考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的习惯。
(3)使学习内容也活了起来,从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问题和任务,通过一组学生的团结协作才能全面而合理的解决,后将这些问题和任务理论化,使知识点和学习内容更生动、形象。还能在动手操作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掌握。
(4)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打破学科的限制,使学生了解到学习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学一本、考一本、忘一本,可以综合运用,目的在于帮助病人解决问题,实施正确的整体护理。
但在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的操作的情境演示时,也可能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本人分析和思考如下:
(1)可能受学生的水平限制,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中专卫护校的学生,整体水平并不高,可能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独立思考能力相对差,操作技能不够娴熟。这些需要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预习、提供合适的参考资料和补充讲义、反复进行病例讨论练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启发来解决。
(2)可能出现课堂的气氛活跃,理论掌握情况却不佳的现象。在这种讨论和表演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同学可能兴趣很高,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不了解讨论的问题和知识点的关联性,也就是不知道要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哪里,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知识点的系统总结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2007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重点职业中专———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调研时也提出,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相结合,做到“做中教、做中学”。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实践和活动中学习和体验,更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基于案例教学法进行内科护理教学时融入护理技术操作的情境演示,不仅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等,虽然在实施教学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值得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深入开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邵英杰,秦晓明.“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9):75-76.
[2] 刘香萍.临床护理教学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的方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