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葛兰西的“阵地战”理论今日面临的挑战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夺取政权的革命战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应采取“阵地战”,因为革命是工人阶级在市民社会扩大领导权的过程,也是组成新的历史联合体(工农联盟)和建立新的集体意志的过程。国家权力可以说是一种关系,市民社会的社会关系也是权力关系,权力不仅体现在国家的强制机关中,也分布在整个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中占优势的领导权原则是取得国家控制权的前提,但是“阵地战”并不排除用暴力斗争对付国家的强制机关的可能性,即使这样,夺取国家权力的斗争只能以市民社会中力量对比取得根本性的转变为前提,否则最后胜利就不能得到保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强大的和复杂的市民社会作为后盾,也就是从私人组织、学校、教会、宣传媒介,到城市和农村的团体、工业家和大
其他文献
<正> 一、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德国于1990年10月3日实现统一。但是,德国分裂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达40年之久,她们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不同,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社会性质不同,是不可能通过一种国家行为在一两天内消除的。新建联邦州的居民与西部居民实际上是分离的,并且这种分离状态还会继续下去。因此,在一个国家里就产生了两种社会。
<正> 过去不可调和的“东方”和“西方”,带着一种思想跨入了1991年下半年,以便尽快摆脱去年留下的消极的经济影响。美国和联盟力量在科威特的军事行动,给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市场带来了令人生厌的动荡。形势的发展在许多方面与美国市场分析家的乐观预测不同,这些分析家预料去年就会走出低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分析报告指出,经济活动的减缓伴随着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正> 逻辑实证主义已成为精神的推动因素和借以产生现代科学学诸多问题和理论的基础。按照新实证主义宗旨,强调的重点与其说是研究科学知识进步的现实规律,不如说是在逻辑上重构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新的假设和理论体系的证明问题上,而对创造性过程的心理学阐发显得没有必要了。正象G.费格尔所强调的,在探讨
<正> 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新教伦理规范受到了冲击。美国的社会学家和伦理学专家当时曾不厌其烦地谈论美国社会特有的旧道德价值不复存在,出现了“道德真空”或“理想真空”,说什么“美国处在已经不起作用的旧价值体系与尚未诞生的新价值体系之间的阶段上”。在这种背景下,自60年代起开始了一场青年一代的“道德革命”。青年人不了解自己希望什么,却十分清楚知道自己不希望什么。在众多促使青年起来“斗争”的“不要”当中就有其父辈的伦理和道德。
<正> 作为人生的一个阶段,青少年时代必须培养并发展各种专门的能力,包括才能和技能。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要求青少年不受他们所处的政治和社会框架条件的制约,独立地完成成长发展的任务,这些任务涉及到家庭、学校和课余时间等日常生活的三个主要方面,那就是;1)从心理上完
<正> 在经济学与选择理论文献中,学者认为谈判中的人的行为是合理的,意思是说通过询问拥有充分信息的个人如何行动去确保其最佳利益,可以理解人在谈判中的行为。合理行为的结果应该是用最佳策略获取最大的报酬。但合理的选择并不总是得到预期的效果,并不是每个纳税人都逃税,裁军的确在进行着,价格大战并不是持续不停地打下去。
<正> 丸山敏雄(1892—1951)是日本战后著名伦理学家,以创立“实践伦理学”和创建民间的伦理研究所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在他逝世后的40余年来,在他们事业继承人丸山敏秋和其他有志于研究和推广他的事业的日本伦理学家们长期努力下,不但弘扬了这一学说,而且扩大了研究所的活动范围,会员大增,声誉鹊起。从近年实际效果看,这一新伦理学以其对日本旧道德的根本弊病所持的独到见解,以及该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面向一般会员,重视普及工作,为许多社会人士所公认。这一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在提高会员的道德情操、稳定家庭、
<正> 据苏联《社会学研究》杂志1991年第6期报道,1991年2月25日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举办了外国专家讲学会。会上邀请了美国著名的管理社会学家斯特凡·赖涅斯密特来该校讲课。这次讲学的目的是在苏联的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培训一批在组织工作发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苏联专家和咨询专家,并在改革实践中采用西方科研成就。
<正> 据苏联塔斯社莫斯科1991年10月3日电,苏联社会政治研究基金会是根据苏联总统的命令成立的。基金会的初步计划是,研究社会政治体制中和全国的国家管理中的根本变化,探讨联邦制、种族间、族际间的关系问题,培养领袖,建立选举运动的程序。为此,在基金会的范围内正在成立政治预测研究所、国际联络中心、国际政治经验研究中心。
本文是两位作者提交1989年年底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举行的“今日马克思主义:传统与分歧”国际会议的一篇论文,后来于1990年3月进行修改补充。此文尚未发表过,但作者同意译者译介给中国读者。文章对当前国际上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展、演变、危机和一些新学派、新趋向作了介绍和分析,提供了较多最新资料和动向,可供我国学术界研究参考。罗纳德·奇尔科特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河滨分校的教授,专长于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研究与拉丁美洲研究,是美国进步刊物《拉丁美洲透视》的创办人和主编,曾于1989年访问中国。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