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教学手段在遗传学实验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与应用型人才目标相适应阐述了做法,起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教学手段 遗传学 实验
  遗传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在生物学科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实际,遗传学是一门推理性和实验性学科。遗传学实验是配合遗传学理论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1]。本课程由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通过遗传学实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遗传学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遗传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与技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2]。目前,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实验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遗传学实验课教学质量,强化实验教学效果,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关键。一般而言,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实验课教学则有所不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做,教师集中讲授只占很少一部分时间,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上好遗传学化学实验课,笔者凭借多年经验就此介绍做法。
  一、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实验课前充分准备好本次实验用到的仪器、试剂和其他用品,并将其放置有序,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等。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可以召集2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配制,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实验仪器如何安全正确使用,以及配制过程中注意的事项,这样做可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做好遗传学实验课的幻灯片课件,重点强调以往每个实验中学生出现的各种特殊和个例问题,并设置疑问。课件中原理是简写的,因为以往实验课中出现学生写实验报告时复制课件的现象,这样做大大限制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和发挥,杜绝全班学生实验报告一个模板的现象。上实验课之前我会在遗传学网络课程中通知学生本次实验的思考题,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搞清实验内容,并理解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二、坚持实验课前进行预试验
  课前预做试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预试验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譬如在“人类诱发染色体畸变”这一实验中,畸变材料处理的强度和时间是否得当,会影响畸变率出现的高低。处理不当,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会找不到染色体畸变,所以预实验中我们需要提前验证材料可用性。在实验课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实验。
  三、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安排分组
  教师要按实验内容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室的设备情况将全班学生合理分组。分组中尽量做到每个实验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实验,防止个别学生像其他科目实验那样2~4个学生合起来做同一实验,只是“观察员”或“记录员”而缺少亲身实验的机会。对个别实验,如高等植物DNA的提取这个试验中用到的离心机和混匀器是10个人一组,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四、讲解突出实验原理,过程注意事项要示范
  学生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很重要的一条是教师首次讲解仪器操作时动作不仅要规范,而且要严格要求学生,并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训练。
  首先,讲解过程中强调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课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讲原理时由于要求学生做好了预习工作,教师通过提问、抽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对未预习的学生适当批评,引起重视。由于课件中原理部分写得少,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全面系统总结有关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时不要全盘复制,加入个人知识。其次做到讲解演示结合。根据本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以往学生在做实验时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做到讲解演示结合。在示范操作时作可夸张处理,不仅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明白错在何处,而且把正确的操作示范与讲解紧密结合加以强调,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步掌握规范操作。譬如如何研磨时可夸大学生研磨时力度不够不快,取上清液时如何操作才能避免取到下部的杂质,最后一次离心时要如何混匀(不需震荡),等等。
  五、坚持自始至终作巡回指导
  学生能否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实验课,教师自始至终巡回指导是一个重要环节。有时,学生难以发现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习惯性毛病,或不能及时总结实验操作的优点和经验。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指导。在每次实验课中,教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用较长时间系统而细致地观察几位同学的实验操作,然后对他们实验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一一给予耐心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这样才能对学生有较大帮助。我院实验教师有两位老师: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主讲和辅导教师先站在实验室某处观察整个实验室全体学生动手操作时的全貌,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后个别学生逐个辅导,有的甚至手把手带教,使学生能及时得到教师的亲临指导,沿着规范程序进行下去。
  六、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认真总结
  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小组内讨论,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对实验成功的同学可将自己观察的实验展示同学,谈谈自己组的实验过程。如果没有明显的现象,就分析原因(5分钟)。然后教师作小结(小结要全面指出学生实验中的优缺点,究其实验成功与否原因)。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并布置学生洗涤仪器和整理实验用品,做好清理整洁工作。
  七、严格要求,及时批改实验报告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及时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讨论成功的经验、体会或失败的教训,并从中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在下次实验课中提到或在网络课程通知中告知学生。
  八、考核方法改革
  在提倡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题下,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实验教学改革后实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及纪律、实验报告等环节,各环节考核分数比例为: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40%、纪律卫生10%、实验报告40%,这部分成绩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理论等)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40%。其中,实验操作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20%,操作合格方可参加实验理论考试;实验理论考核部分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20%。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和监控,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科学的实验精神,考核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客观、公正地评定其实验成绩;实验报告重点考核学生归纳、综合、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期末实验考核主要侧重常规实验操作技术和技能考核。这种考核评价标准综合考查学生学习该课程全过程中的表现,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3]。
  参考文献:
  [1]沈克全,程经有,徐甸,编著.遗传学实验自学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2]季道藩.遗传学实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3]白丽荣,时丽冉,郭晓丽,等.强化实践技能提高科研素质[J].2012,1:127-128.
其他文献
摘 要: 借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又是青年学生成长及精神皈依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又可以通过发挥网络宣传主控权优势、加强学生社团组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路径形成阵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人们长期实践中升华、凝结成的理论体系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不仅关系到中央关于推进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战略部署,而且关系到新疆地区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其对象性上有强烈而深刻的本民族文化烙印,因而对从教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及教育环境产生一定的冲突心理。鉴于此,我院对民族生培养工作的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民族大学生四年里独特的连续培养机制和体系,现赘述如下
期刊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一种主要存在于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菌、抗光学损伤、抗肿瘤、抗HIV、调节代谢综合症、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生理活性。但是由于其脂溶性及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使其使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EGCG改性的相关研究,以期改善EGCG的应用特性。本研究制备了一系列EGCG酰化衍生物(全乙酰化EGCG、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们对人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从而加深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人心可测”。与此同时,心理测量也有局限与不足,具有极强的间接测量的性质,心理测量的精确远远劣于物理测量,因此,人心依然难测。  关键词: 心理测量 人心可测 人心难测  心理测量指依据一定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
摘 要: 本文对“问答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在《航空材料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实施“问答式”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问答式” 教学法 应用策略  “问答式”教学法是有别于灌输式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在国内流行于20世纪末中小学教育改革之后,属于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  一、“问答式”教学法初探  1.何为“问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