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用电影海报玩转东方美学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每一位设计师都听过这样的话“好是好,但是总觉得哪里少了点什么……”“人物要大、字体要大、颜色要醒目、LOGO要突出……”。很多时候,设计师面对强势的甲方,只能选择唯命是从。然而,坊间传闻有这样一位海报设计师,要找他设计海报,需提前预约1个月,1遍过,100万起……在他这,电影制作方都得听他的,他就是海报设计师黄海。
  黄海,1976年出生于福建,199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美术系,曾就职于奥美公司,师从台湾广告文案大师刘继武,2012年创办竹也文化工作室。为《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黄金时代》等电影设计海报。
  他的名字你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他的海报作品却被转载无数次。2014年,《黄金时代》,影片未播先火,甚至BBC直接把这部片子列入威尼斯电影节最值得期待的影片,就是因为他设计的电影海报。
  这组海报一共有五个国际版本,花费了黄海半年多时间,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后,仅以“好”字蔽之,便无一处修改。
  玩转东方美学,用设计传达心声。现在,黄海的作品几乎占据了中国电影海报业的半壁江山,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代表着中国走向国际,且大放异彩。在这个时代,凭好的作品,就够了。
  公司墙上的《念念》海报,是2015年遭遇票房失利的一部文艺片。《念念》讲述了一个亲人分离和成长的故事,是设计师最怕碰到的类型,“因为它要讲的是一种感觉,很难用商业的元素表达”。导演张艾嘉和黄海沟通时,也不说戏,只说自己的感觉和拍片的初衷——表达出父母、情感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黄海喜欢这种沟通的过程,“海报是电影的一个物料,而所有物料最后都会进入到导演自己的系统里,所以必须先了解导演”。一个月内,他看剧本、剧照,琢磨张艾嘉的心思,最后设计出了两张先导海报。张艾嘉看到成品后说:“这超乎了我的想象。”最后她选择了其中一张——女主角坐在河堤上抬头看,天空被描绘成了一片海底世界,一条美人鱼从空中游过。“因为女主角从小听妈妈讲《美人鱼》的故事,那个天空就是她儿时的想象。”黄海说。
  不同于张艾嘉,另一位女导演许鞍华给黄海的印象则是“豪情”,她喜欢讲述大时代、大背景和大故事。也许是受其影响,黄海在创作时完全“撒开来”,他在看完《黄金时代》样片后就下定决心,“要把海报做得文艺到死”。在他心中,萧红的力量在于她的淡然,“她处在那样一个乱世中,但是文字成为了她的能量,在文字的世界里她纯粹而又强大地屹立着”。黄海说:“所以那一片泼墨象征着乱世,而汤唯静静地站在纯白的纸上,那种坚定非常有冲击力。”《黄金时代》5张海报花了黄海整整半年的时间,许鞍华看后,说了一个“好”字,便再无修改。   “其实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系统,有像张艾嘉、许鞍华这样编剧派的,也有王家卫、徐克那种美术派的。”而黄海要做的,就是适应每个导演,让海报展示每一个导演的电影体系。
其他文献
生活挺热闹,网上更热闹。热闹起来没规矩,就容易乱。你就说这论理,论着论着就跑偏,开始人身攻击。名人者崔永元、方舟子是这样,草民更是这样。中国人不光不会说话,还不会讲道理。也是,打小老师就没教过;连自学成才都没门儿,没这方面的书啊!我们的嘴好像一直瘸。  这回好了,有这样的书了,这就是徐贲写的《明亮的对话》。  徐贲是中国人,现在任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的教授。你说一龙的传人,到美国那旮旯教英语,
本文在查阅文献及其他信息的基础上,对现代意义的专门用途的汉语教学的起源与形成独立的教学类型的过程进行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一、20世纪初,以用途为导向的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