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SIS的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估算法

来源 :失效分析与预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chu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在影响因素模糊、不确定条件下的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估问题,提出基于TOPSIS的量化评估算法.分析装备使用阶段质量特性和影响因素,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运用逼近正、负理想点以及灰色关联度原理,建立导弹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估模型,给出评估算法,计算灰色关联度,得到评估系数.算例验证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度评估算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评估对象之间的排序问题,评估结论客观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少,且符合部队装备保障实际,可操作性较强,可对装备使用阶段的质量状况进行有效评估.
其他文献
为了促使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推广应用,需研究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的抗震性能.该文基于FLAC3D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地震强度和外荷载的影响,采用自由场边界条件、地震波滤波确定最大网格尺寸和局部阻尼等方法,通过El-centro地震波分析不同地震强度和外荷载强度下的废旧轮胎挡墙的地震残余水平变形、残余沉降和墙动土压力等地震反应特征的响应规律.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得出胎面挡墙可在地震烈度不超过Ⅷ度的区域推广,不适用于地震烈度大于Ⅷ度的区域;并基于墙顶轮胎面的地震残余变形作为位移指标,提出废旧轮胎胎面挡土墙抗震设计的三级
山区公路边坡具有沿线点状分布、数量较多、长期稳定性易劣化等特征,传统公路养护管理和监测方法难以适应大规模山区公路运营安全管理需要.该文开发的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框架,实现公路边坡工程建库、感知、传输、分析、应用的无缝对接.首先通过大量公路沿线边坡现场调查、基础数据标准化和稳定性评价,建立公路边坡信息数据库和长期稳定性动态评价体系;然后集成应用磁感触发式位移计、智能测斜绳等新型监测设备及FSK射频、LoRa、GPRS等混合组网无线通信技术,建立了公路边坡远程监测系统;最终集成开发了融边坡工程健康信息管理、边坡
为研究桩身轴力的存在对水平受荷桩承载特性的影响,该文首先引入附加弯矩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桩身轴力引起的附加弯矩表达式.随后在传递矩阵法原理基础上,采用Laplace正逆变换分别求得地面上自由段、地面下弹性段以及塑性桩的简化传递矩阵系数解析解.与既有文献中传递矩阵系数解析解相比,该文方法所得解的形式更加简洁,且克服了文献解中轴力不能为0的缺陷.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文解的正确性.最后开展了桩顶竖向荷载以及桩嵌入比对水平承载特性和附加弯矩影响的分析.结果 表明:桩顶变形以及附加弯矩均随桩嵌入比的减小、桩顶竖向荷载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附属的弃渣场工程数量剧增.弃渣场工程属于典型的人工松散堆积体,其稳定性很差,威胁着下游的公路工程构筑物、河流以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山区弃渣场工程特性,选取合适手段对边坡进行安全稳定监测,不仅利于防范工程风险,还利于避免和减轻工程灾害造成的损失.该文通过陆家屯弃渣场工程监测实例,初步探讨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GNSS地表相对位移监测、地下深部位移监测、降雨量监测等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的综合监测方法.研究表明该监测方法可行性、可靠性、实用性较高,为边坡的安全监测预警提供了有力的
浙江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公路沿线涉及边坡较多.由于边坡存在形式多样的病害,直接威胁公路的安全运营.为有效提高边坡管养水平和应急抢险效率,该文以边坡评价分类体系为基础,基于电子地图建立了公路边坡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将该系统应用于浙江省国省道边坡建档项目,统计得出了浙江省内公路边坡病害的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不稳定边坡的防治建议.该系统可以提高公路边坡管理养护水平及应急抢险效率,同时也为公路边坡分类评价地方标准提供了充分的数据.
岩溶分布广泛,贯穿多层溶洞灌注桩的质量受到关注.该文设计杠杆加载装置,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采用抛填片石法穿过溶洞时桩身轴力传递规律,结果表明:①土岩分界面对桩身轴力传递产生显著的影响.桩身从土体进入岩体前,桩身轴力会增加,出现“超前”效应;②桩身采用抛填片石法穿过溶洞时,桩身扩径,轴力减小;桩身穿过多层溶洞时,溶洞段桩身轴力随溶洞位置的降低而减小;③桩顶竖向荷载作用下,溶洞段桩身一般不会率先破坏.上层溶洞底板岩体的厚度和强度越大,桩身承载力显著提高.溶洞位置越低,对桩身承载力的不利影响越小.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使用Bisar 3.0路面分析专业软件引入剪切弹簧柔量AK模拟面层层间结合状况,研究面层层间结合状况对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考虑4种面层层间结合状况,即面层层间均完全连续、上-中面层层间完全滑动、中-下面层层间完全滑动、面层层间均完全滑动,对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沿行车方向水平拉应变、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层底沿行车方向水平拉应力、沥青混合料层竖向压应力和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等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面层层间结合状况下,沥青混合料层水平应变的分布形态、规律发生重大变化相对最危险
在对黄土地区冉家沟滑坡勘察和设计过程中发现,影响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滑带土内摩擦角、滑带土黏聚力、滑坡体重度以及公路荷载4个因素,并且各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准确判断各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即各因素的敏感性,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4个因素分别取5个水平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冉家沟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滑带土内摩擦角ψ、滑带土黏聚力c、滑坡体重度γ和公路荷载q.同时,绘制滑坡稳定性系数随因素水平值变化的趋势图,进而判别各因素的变化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具体情况.结果 表明:滑坡
车辙是高温地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破坏形式之一,基于足尺路面试验环道(RIOHTRACK)路面结构的特点,利用实测温度场和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对足尺路面结构进行车辙仿真计算,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并与实测车辙值进行对比,实测值与计算值都表现出了相同规律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析了不同温度、行车速度、荷载水平以及荷载作用次数对车辙的影响,并采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对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温度与荷载水平对车辙的影响较大,关联度最大的为温度,其次是荷载水平,而行车速度与荷载作用
渗水、蓄水、排水是城市透水铺装结构设计的重要功能.该文针对不同的透水铺装结构,分析其产流机制,提出排水型路面结构排水性能评价指标,建立全透型路面储水-渗透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双向四车道、双向六车道的排水型路面,在大雨或暴雨的条件下,不会产生明显的地表径流,单向路幅宽度小于14 m,其渗流时间在2 h以内,具有较优的排水功能;全透型路面土基渗透速度直接影响雨水的下渗能力,路面结构出现最大储水量时间滞后于最大降雨强度发生时间,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全透型路面结构中的最高蓄水水位为192.9186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