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来源 :全科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普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术后363例病人临床资料,采用自行设计临床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Barthel指数(the Barthelindex of ADL)、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及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对病人进行评测,筛选出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腹部手术史、自理能力、睡眠、癌因性疲乏程度、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吸烟史、体质指数(BMI)、NRS2002、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有无造瘘及白蛋白是病人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睡眠、吸烟史、BMI、NRS2002结果、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有无造瘘及白蛋白是病人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年龄、睡眠、吸烟史、BMI、NRS2002结果、有无糖尿病、手术方式、肿瘤分期、术后有无造瘘及白蛋白等因素建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发生营养不良的列线图模型,Bootstrap结果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C-index指数为0.956,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敏感度为0.876、特异度为0.917,提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强.结论:高龄、存在睡眠障碍、有吸烟史、BMI偏低、NRS2002诊断为存在营养风险、有糖尿病、开放式手术、肿瘤分期为3/4期、术后有造瘘及白蛋白异常是病人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结直肠癌术后发生营养不良风险病人的诊断或护理技能.
其他文献
颅底界于颅腔底部与眼眶、鼻腔、蝶窦、筛窦、鼻咽腔及颞下窝顶部之间,骨壁厚薄不一,有众多的孔、管、裂、缝等重要结构,是脑、脑神经、脑血管和特殊感受器集中的部位[1].医学类本科院校《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指明,颅底解剖包括颅底内面解剖和颅底外面解剖,是临床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期刊
透射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可以揭示物质内部的超微结构,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已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校医学院电镜室自20世纪80年代起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医学超微结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教材中的基础原理、基本结构加以讲解,同时还需要借助大量的电镜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形态结构.电子显微镜一般只能拍摄黑白照片,结构特征不明显,学生学习理解比较困难,因此为了更加清晰展示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超微照片进行适当的图像处理十分必要.现主要介绍利用Photoshop软
期刊
供养人体皮肤的每一条穿支血管均有一个明确的分布范围,即穿支皮瓣的解剖学供区,也称之为穿支体区[1].每一条穿支体区借助周边的穿支血管吻合互相连接[2],紧邻解剖学供区的被称之为动力学供区,若再继续向远邻的供区延伸则称之为潜力供区[3].因此,如欲切取“跨区穿支皮瓣”则必须了解其周边连接血管的特性[4].对尸体标本或活体进行CT血管造影后,应用“后处理软件”可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细节.使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aterialise Interactive Medical Image Con
期刊
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传统的局部解剖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式”和学生“验证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主体作用被忽略[1],在教育部关于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寻找局部解剖学教学的新理念迫在眉睫.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著名学者斯派迪?怀特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2].该教育模式应用于多个领
期刊
目的:利用CT扫描图像测量自前向后植入骶髂关节螺钉(SISIFATP)的应用解剖参数,为螺钉植入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健康成人骨盆CT扫描图像.模拟SISIFATP自髋臼后上缘附近,向后、内、上穿过骶髂关节和骶椎侧块第1骶椎上关节突基底.利用CT数字重建技术测量:在横断面内进钉点与髋臼边缘的距离(M)、通道长度(L)、最小横径(W)、螺钉通道中心轴与矢状面成角(E)和最大偏离角(P);在矢状面内通道的最小纵径(H),通道中心轴与第1骶椎上终板平行线的成角(F)和最大偏离角(Q).结果:M为5.13 m
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1例40岁女尸存在多处变异.其中右侧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左侧胸廓内动脉起于腋动脉第1段(图1).为丰富解剖学资料和临床数据,现报道如下.rn右侧:胸廓内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第3段下缘(靠近第1肋内侧缘),起点处的血管外径为3.6 mm、与锁骨下动脉的夹角为49°38′,起点距前斜角肌止点外侧缘的直线距离15.5 mm,发出后斜向左内下,越过前斜角肌止点下方,在距第1胸肋关节上缘26.1 mm处入胸廓,入胸点距前斜角肌止点最下点直线距离11.9 mm,动脉入胸处的血
期刊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相互融合,网络信息技术已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1].另外,当代大学生对学习和课程的预期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2],基于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云班课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3],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4].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填充式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听和记,师生互动不充分,加上系统解剖学内容多且记忆困难,学生多数感觉“学不明白、学不扎实、学不精通”[5].而新
期刊
笔者在解剖1例91岁女尸时,发现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以及副肝左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发自于腹腔干.为积累国人解剖资料,现将报道如下.rn胃脾动脉干在主动脉裂孔下15.5 mm发出,管径11.5 mm,干长20.5 mm,随即发出脾动脉(管径8.0 mm)和胃左动脉(管径5.8 mm),胃左动脉干长20.0 mm,继续发出副肝左动脉(管径2.6 mm),上行至第一肝门入肝左侧叶.
期刊
目的:分析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作者、机构合作情况,挖掘研究热点与前沿,为今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论文,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1.R6分析其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611篇,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陈锦秀,发表10篇文献;发文最多的研究机构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共发表60篇文献,机构间最大的合作网络是以南华大学护理学院为中心,由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人民
目的:调查某院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和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两者关系.方法:运用中文版医院磁性要素量表和马氏人际工作倦怠量表对某院380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磁性护理工作环境得分为(137.06±24.98)分和职业倦怠检出率为38.95%.磁性护理工作环境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0.01);工龄、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护理管理者的支持、教育支持和文化价值观是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论:管理者应改善护理工作条件,构建健康工作环境,以期降低职业倦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