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逻辑的学科育人路径探究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鉴于历史学科蕴藏得天独厚的育人价值,历史教师应该在遵循历史逻辑的基础上落实学科育人。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梳理历史逻辑,挖掘育人价值,并遵循历史教学逻辑和学生思维逻辑,将学科育人价值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基于历史逻辑的学科育人可以从构建大历史时空,闭合证据链,聚焦育人价值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历史逻辑,立德树人,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1)05-0063-0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①历史学科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价值,如何充分发挥之,是新时期历史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历史教学既不能为了育人而曲解历史,也要谨防抛开历史空谈育人。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实现,是要在坚持历史逻辑的前提下,研究教学内容以阐释育人内涵,实践教学过程以明晰育人路径,加强教学反思以发挥育人价值。
   历史逻辑是指历史发展的条理性、有序性和逻辑性,体现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学家从“历史的过往”梳理和确定历史事实的过程,旨在发现和揭示历史逻辑的过程,而对历史逻辑的发现与确定,反过来也是对历史事实的确证。② 反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逻辑是指从大量史料中梳理历史事实,并按照时空顺序排列历史事实,寻找历史发展的因果逻辑。因此,史料、历史事实、时空顺序和因果逻辑是构成历史逻辑的四大要素。
  一、基于历史逻辑阐释育人内涵
   课标把唯物史观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意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作为解读历史的基本方法。因此,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解释必须以客观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依托,以分析历史因果关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为目标,最终树立符合历史逻辑的价值观念。
   统编新教材将“新航路开辟”置于西方社会转型的大历史时空下加以考察,时间跨度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与传统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新教材增加了航海家英国卡伯特父子、法国人卡蒂埃、荷兰航海家巴伦支、英国人哈得逊和德雷克、荷兰的塔斯曼等,他们开辟的新航线连接了世界主要的海洋与大陆。另外统编教材中补充了哥伦布《航海日记》的节选史料;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的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部分内容;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在内容选择上更加符合历史逻辑。首先,增加其他国家航海家开辟新航线的史实,说明这一时期航海探险活动并不是郑和式的个案,而是西欧普遍的社会活动,能凸显新航路开辟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节点——有意识地频繁地建立地区联系。统编教材通过“问题探究”提出了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历史之问。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16世纪前后的西欧,将新航路的开辟置于大历史时空下考察。斯塔夫里阿诺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西欧的扩张是各种历史力量的产物,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生产力和资源的增长、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的出现和新君主国的兴起。他还从君主权力、商人地位、商业传统等方面比较了中国与西欧的不同。他用一句形象比喻说明当时欧洲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一种牟利的欲望和机会。那时的欧洲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缝隙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①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新航路开辟在动机上以牟利和传教为主,各君主国支持的动机是分享利益,航海家们还可以通过探险获得巨额财富、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航海探险与殖民掠夺、殖民贸易融为一体。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新航路开辟为什么持续了300年。其次,教材补充的3则史料也是别有深意:《航海日记》的内容节选以原始史料的形式实证哥伦布到美洲探险的目的——传播天主教和掠夺财富;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签订的协定内容既反映西欧社会的“契约精神”,从侧面反映当时西欧社会商业发展状况,也表明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一体两面,航海探险的主观动机并不高尚;麦哲伦船队的艰苦生活更是将航海家兼殖民者的贪婪、忍耐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历史地、客观地反映了航海家的真实面目。显然,统编教材坚持以唯物史观书写全球航路的开辟,通过典型的一手史料客观描述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事实,构建了全球航路开辟的时空顺序,全景式地呈现新航路开辟的状况。因此在学习这一课时应该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全球航路的开辟,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西欧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航海家是大航海时代的产物,他们的冒险探索精神是时代的反映,不宜拔高他们的形象,而应突出他们给世界历史带来的客观进步性,即处理好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关系。这节课的育人价值就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全球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客观评价以哥伦布为代表的航海家。
   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还需要将构建历史逻辑的诸要素逐一落实。笔者认为,首先要按时空顺序将14—17世纪中期的西欧社会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大时空,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逻辑。其次要利用教材中的圖文资料或补充适切的史料,供学生在学习时寻找证据——历史事实。以重大事件构建历史时空,应注意选择学生相对了解并能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事件,如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典型事件。在史料选择上,笔者倾向于典型的一手史料和权威的二手史料,因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辨析训练难度较大,应重点训练学生的史料意识和证据意识。笔者认为,哥伦布《航海日记》和爱德华·埃弗雷特·霍尔的《哥伦布传:我犯过的错误绝非出于恶意》是比较好的教学资源。
  二、基于历史逻辑实现育人价值
   基于历史逻辑的育人价值必须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得到实现和检验,否则就是“镜中花”“水中月”。笔者常看到老师们先讲解新航路开辟的示意图,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并且塑造出了一个知识渊博、智勇双全、形象光辉的哥伦布。这样的历史教学与通俗的讲史、评书有何差异呢?有失客观,也剥夺了学生的思考。下面笔者简要呈现一例,探讨如何基于历史逻辑实现育人价值。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呈现了王斯德先生主编《世界通史》第八章的目录,旨在让学生将新航路开辟和西欧社会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建立内在逻辑。
   第八章 西欧走出中世纪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一、生产关系的质变
   二、社会政治的新变化
   第二节 开辟新航路
   一、新航路的开辟
   二、殖民扩张和反抗斗争
   第三节 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及其传播
   二、中世纪晚期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第四节 宗教改革
   一、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二、西欧宗教改革的发展
   “西欧走出中世纪”和四个小节标题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最宜用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因此,我以“你认为‘开辟新航路’放在此章第二节是否合适,如果合适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合适请提出修改建议”为问题,直指核心。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基于初中所学并结合教材内容,从宏观上把握新航路开辟是西欧社会转型的表现之一,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兴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因果关系。学生的争论主要在新航路开辟与文艺复兴的顺序编排上,这里涉及历史因果逻辑,实际上原著是按经济、文化次序编排,如果按时间逻辑应该将二三节对调。这样的训练、推演就是历史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笔者通过《航海日记》《哥伦布传:我犯过的错误绝非出于恶意》中的相关史料,还原哥伦布其人。旨在让学生理解哥伦布身上有坚忍等品质,同时也有贪婪、残暴、狡诈的一面。
   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梳理其他航海家的成果,利用教材补充材料论证时代对航海家的影响,如商业精神、契约精神是那个时代航海家们的共同特征,追逐利益是航海家和西欧各国热衷航海的根本动力。在总结全课时,笔者呈现了达·芬奇、哥白尼、布鲁诺等人的画像,寓意这是一个时代的群像——热衷于探索和征服。笔者要求学生给这个时代命名。学生思维由此被激发,认为是“人文精神復苏的时代”“近代科学兴起的时代”“发现的时代”“走出中世纪的时代”“世界历史形成的时代”,等等。
   基于历史逻辑实现育人价值,不仅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还应设计符合历史逻辑的教学问题,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以实现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三、基于历史逻辑明晰育人路径
   历史教学按历史逻辑梳理教学内容,理顺历史发展的条理、顺序和因果逻辑,发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从客观规律中获取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发挥育人价值的正确路径。
   (一)构建大时空。徐蓝教授认为,历史时序观念是将历史事物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和理解,认识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辨明它在每个发展阶段有什么新特点,寻找前一过程转变为后一过程的原因;历史地理观念是要了解史事发生的地点、区域、范围等,通过具体的空间定位,进而观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理解、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① 由此可见,只有在大时空中研究历史,才能更好地探究前因后果和相互关系,更好地理顺历史逻辑。“全球航路的开辟”必须置于近代欧洲转型时期这样一个大时空中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是14—17世纪,为什么是西欧,为什么世界史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闭合证据链。历史育人价值是抽象的,需要运用历史证据加以解释,这种解释又必须是完整的证据链,从而构成完整的历史逻辑。这也就是历史学科的特质,教学中要谨防以偏概全、孤证立论,甚至以论代史的现象。自信和探索的时代精神不仅在航海家身上体现,在当时的科学家、手工业者、商人、水手等身上都有体现。本课的教学总结应该特别提醒学生,大航海时代就是“发现的时代”,这正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生动体现。
   (三)聚焦价值观。日常历史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既定的价值立意,设计两至三个教学环节,不能贪大求全,也不能有始无终,形成完整的历史逻辑,层层递进,聚焦核心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将探索精神与全球航路的开辟紧密联系起来,立意鲜明,价值观培养水到渠成。
   基于历史逻辑的学科育人路径探究,是要将历史教学的“求真”和历史教育的“扬善”结合起来。中学历史教学本是既有历史味道,又具有教化功能的,只有细细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作者简介】葛家梅,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关键词]工场手工业,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7-0027-05    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0题耐人寻味。  这道题第一问。考生只要能对材料进行逐句归纳,抓住“明清之际的江南”这个时间和空间,剩下的就是进行文字表达了,因此难度不大。第二问给了一个新概念“原工业化”。学生已知“工业革命”的概念和史实,那么,对新概念是
女人比男人更怕衰老,尤其是30岁以后,脸上日益增多的皱纹,总是令女人惴惴不安。衰老是人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可避免,所以大可不必沉溺在“恐慌”中。应调整心态,愉快、自信地生活, 这样反倒能让衰老的脚步放慢。  30~40岁的衰老是假的  针对很多女性在30~40岁快速衰老的問题,有关专家称,这其实只是一种“假性衰老”。研究发现,女性的青春活力和容颜皮肤与肾脏、卵巢功能和雌雄激素平衡等直接相关,30~4
编者按:在教育部首批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选活动中,胡尚元老师讲授的“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章入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精彩一课”。本章共四节,本教案是其中的第二节。鉴于此篇是高校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别于中学教学,故不做点评。  [关键词]台湾,武力解放,和平解放,一国两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1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
腿越细,命越短?哥本哈根大学一项持续了12年的研究证实了这种观点,让那些体重正常而有所谓“大象腿”的女士们松了口气。最新的医学研究报告显示,身体的六种尺寸可以影响人的寿命,体型与健康息息相关。相关专家为你解读身体尺寸里的健康密码。  颈围  多项研究发现,颈围是测量人体上半身脂肪的“天然方法”之一,而上半身脂肪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美国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学会专家调查显示,男性颈围每增加3厘米,体内高密
据说只有两个国家的人认为威士忌不是世界上最好喝的酒,一个是法兰西,因为她有白兰地;另一个是中国,因为她有茅台。  白兰地是女人的酒,好色的法国人品它,脑子里都是女人的诱惑。茅台是男人酒,讲究饭桌外交的中国人脑子里想的多是合纵连横、义气与争斗。  威士忌于我,就是苏格兰高地。苏格兰高地的风光,就像一块调色板,将蓝色、绿色、白色、粉红都调和成了威士忌的颜色。那种青黄色起伏的山峦谷底,夏季就萧瑟逼人的清
在江原道横城山村里,98岁的爷爷赵炳万像强壮的樵夫,89岁的奶奶姜溪烈像娇羞的公主,他们在雪地里吃初雪、堆雪人,手拉手才能睡着,身上穿着的传统韩服,都是精心搭配的情侣装。如果不是画面里的电饭煲和电话,很难相信这世外桃源里的绝世爱情,发生在2014年的韩国。  韩国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2014年底上映,上映23天便有超过两百万人观影,在影片收入和观影人数上创下记录,成为韩国有史以来最成功
常常听到朋友们夸自己的妻子如何浪漫、会撒娇,想想自己的妻子只知道油盐酱醋,我便经常觉得不值。  与妻子的相识颇有喜剧性。那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我在街上闲逛,突然就下起雨来,我只好沿街在别人的屋檐下走走停停,走到了一家卖烟酒的小店,顺便买了一包烟,就堂而皇之地赖在那店里不走了。这时,从里屋出来一个人,那个人后来成了我的妻子。  妻子那时还很腼腆,见了我,睁大了眼:“是你……”  我很意外:“你
曾子根辍学已经两年了,成天像幽灵一样东游西荡。这天,他想到附近的网吧上网,向给父亲熬药的妈妈要100块零花钱,不料妈妈板着脸说出了一件天大的事:“你是我当年在街边捡的,找你亲爹亲妈要去。”因车祸瘫痪在床的父亲附和着说:“我们没能力养你,也管不了你,你走吧。”  性格叛逆的曾子根脑袋“嗡”的一声就大了,他早就讨厌这个清苦的家,原来自己竟是捡来的。一颗年轻的心霎时碎裂了,他恨养父母,更恨遗弃了自己的亲
女知识分子的要求可真不少  55岁的钱老师退休前是大学老师,老伴儿和她在同一所学校任教,两人的感情一直不错,夫唱妇随。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她刚一退休,平时身体好好的老伴儿就走了。两个在国外定居的儿子对她很不放心,都劝她抓紧找个老伴儿。  经朋友介绍,钱老师见了六七个,有退休干部、工厂厂长、学校老师等,条件都不错。可是,最终她选择了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老吴。老吴看上去忠厚老实,一到她家就直奔厨房做饭。以
前一时期,国内虐待儿童事件时有发生,遭到舆论的一致抨击。虐童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不少国家早已对此引起重视,并通过建立各项法律制度加以防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  新西兰:14岁以下儿童不得独处  新西兰的立法对于儿童的保护非常严格。当地电视台报道,一位刚移民到此的父亲,由于在街上打了自家孩子一耳光,结果被法庭判罚6个月的监禁。新西兰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儿童不能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