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课堂“话语权”情况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棒喝。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在教学中发现因学生受家庭、地域、文化氛围等特定因素的局限,相对决定了个体生活视野差异性。 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平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只是课堂上有些“独特体验”我们应该警惕,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时违背了主导思想游离于文本内容之外,甚至脱离了学科性质。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就飘忽不定,难以掌握。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就放弃对课堂的组织要确立有效对策。语文教师必须直面新课程,必须直面新课改所带来的挑战——学生对文本歪曲的“独特体验”。于是,确立有效的对策已成了棘手的问题,尝试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研读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
   只有对教材的价值取向把握准确,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正确判断是非,才能合理引导,成功驾驭课堂。
   二、正确引导,把思辨和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体验、讨论和争辩进行甄别和评价,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这里,教师的引导必须具有导向性和启发性。
   三、熏陶感染,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教师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用积极的人文精神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只有当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当中那些离奇的“独特体验”才会从根本上减少。
   在正确对待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前提下,这样的课堂才更好的追求课堂效率 ,讲究有效教学,教学从本质上说是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预设的,学习目标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关注的不是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而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效”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生成”而不是预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设想。
   1、做好课前准备: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所以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情。
   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施教者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并对内容进行科学统筹的安排。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做到厚积,才能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薄发。
   2、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讲授的功课。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的新课程之前去自学。但是,学生的预习如果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往往是零散的、没有明确目的的、不规范的,取得的学习成效也是较低的。因此,我认为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
   通过多次的实践总结,学生预习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课的效果。我也曾多次自问。无论在听课中还是在做阅读中,带着问题去进行的效果是最佳的。这是因为,预习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在预习中发现了问题,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从心理上产生了需要,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真正的主动去求知,去体验。这时的学习最具直指性和针对性,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具有心理需求上的强迫性,它促使我们迫不及待地弄清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3、立足课堂教学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现自己阅读,启发学生设想一下晏子是怎样的人,让学生思考“晏子处在怎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出使的”“为什么晏子要‘避席对曰’”两个问题,最后以“总结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他身上你发现闪光点了吗?他值得你学习吗?”启发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听视结合,就是听语音与看形象相结合。培养学生不仅能从语言中获得知识信息,而且还要从与语言的同步表情、动作等中获得启示。   听析结合,就是培养学生边听边进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先搞明白听清对所讲问题的基本看法和主张,然后专心致志的把握听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及相关的脉络层次。   听写结合,就是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和听后就写的能力。   听说结合,是边听边说或者听后就说,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组合力和口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我自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自己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把握课堂,控制好课堂。至于学生的成绩麻,我还觉得自己还可以。可万万没有想到,在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了一些专家的解说之后我茅塞顿开,才觉得自己离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差得很远很远,现就这次网上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   我从事英语教学十几年,我经历教材的几次变迁。从自己所学的最原始的英语教材开始到现在的“新课程
期刊
一、爱比责任更重要   我觉得爱是一切的原动力!如果你对一样东西连兴趣都没有,即使每天都在强调责任如何重要,你虽然有改进,但很难做到用你的大部分精力去思考,去研究。只有当你爱上一样东西的时候,才会调动你一切的积极和能量去做好它。对学生的爱含义很广泛,比如说:严格是爱,理解、宽容是爱,尊重、信赖、鼓励也是爱,当然还有许多方面爱的不同形式。   除此之外,我觉得理解、宽容、鼓励也是爱的表现。下面,
期刊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或构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谈谈我在“单元知识建构”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秋天》等都是精美的写景抒情的诗文,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是本单元最重要的教学要求之一,为达到这一教学要求,我首先对本单元的
期刊
一、多向训练,锻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出发点,从各个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使问题的解决显得新颖独特。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打破常规,不会拘泥于固有的方式方法,使问题解决更加顺畅。当然,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有强化思维的训练,这也是由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也使我们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很多思维障碍。有的学生思
期刊
一、语言美    语文课文所表达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多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语言各具独特的艺术色彩。教学中,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对那些表情达意、深含哲理的语句一定要细心揣摩品味,悟出其美妙之处,是提高学生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例如朱自清的《春》写了“嫩嫩的,绿绿的”的春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春花,“带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的春
期刊
《专题·气象物候》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个专题学习。本专题内容丰富,头绪繁多,特别是涉及到地理、生物、气象等知识,有一定的跨学科性,初次接触者可能不知从何处着手。本人对这一专题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本专题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事物中发
期刊
小院里种了一棵常绿树,父亲管它叫菩提,可对它为何叫菩提,父亲只字未提,为这,我好长时间一直“耿耿于怀”。可这个心结并没阻挡我对这个伟岸伙伴的喜爱之情。因为他陪我度过了内容并不丰富的童年,在他的庇护下乘凉,嬉戏,读书,发呆,幻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现在离开故土在外谋生的我,心被淅淅沥沥的春雨涮的索然寡味,百无聊赖中,来到还不曾走遍的校园,去寻找熟悉的生命气息。   空旷的校园,飘着五颜六
期刊
一、灵活运用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开放性原则:美国教育学家科勒涅克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阐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语文教学对象是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存在于网络上的活生生的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生活言语。   创新性原则:语文创新性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动脑筋发现、分析、解决教学中的新
期刊
小说和散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小说是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生动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并以程度不同的虚构想象为创作基础的文学体裁。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金人王若虚在《滹南遗老集》中说:“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这段话用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的密不可分关系上最适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