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活检在诊断脾脏病变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活检术用于诊断脾脏病变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进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组织学活检术23例脾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脾脏病变穿刺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明确诊断17例(73.9%),病理描述性诊断6例(26.1%).并发症有腹腔出血(8.7%,2/23)、穿刺部位疼痛(21.7%,5/23)、腹胀(4.3%,1/23)、发热(4.3%,1/23),无死亡病例.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组织学穿刺活检术用于穿刺脾脏病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1.述评及免疫PET/SPECT显像。本期“免疫PET/SPECT显像”专栏中,来自上海仁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3个团队报道了他们的部分工作,包括制备n 89Zr-DFO-Daratumumab并开展其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使骨髓瘤显像能力的研究;探讨通过先注射Cetuximab,再注射n 68Ga-L-NETA-Tz的预定位技术对荷乳腺癌小鼠行靶向EFGR免疫PET显像是否可行;研究n 99Tcn m -NM-01 SPEC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
期刊
目的:探讨n 99Tcn m-联肼尼克酰胺-3聚乙二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环肽二聚体(3PRGDn 2)显像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并将其与n 18F-FDG显像比较。n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确诊并拟行术前NAC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41例[年龄:(61.5±7.8)岁],在患者NAC治疗前、第1周期化疗后和第4周期化疗后分别同步
患者女,31岁,体检发现腹腔肿物1个月余。外院增强MRI提示肝门部类圆形长Tn 1、长Tn 2信号占位,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呈稍高信号,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病灶呈延迟强化。为明确病变性质行n 18F-FDG PET/CT显像,结果示肝门区略低密度的类圆形孤立性占位,边缘光滑,代谢活性明显增高(图1)。n
期刊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的诊断和分期主要依据CT、MRI和内窥镜超声,但这些成像技术对肝、腹膜和其他远处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低n [1]。肽受体核素靶向诊断是实现病灶精准定位的新技术,本课题组前期基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pNET)高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用n 68Ga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成功实现对pNET病灶的精准定位和肿瘤分期n [2]。近年来,神
期刊
多种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正进入临床应用,为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补充。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来增强整体免疫应答,但同时也会导致非常规的反应模式,这对影像学检查可有效评判治疗效果这一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效的抗肿瘤免疫需要初级和次级淋巴组织发动全身免疫反应来完成。但是全身免疫反应的增强会破坏健康组织的免疫稳态,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通过组织和液体活组织检查,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和全身免疫反应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然而,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受到相关过程中生物、空间和时间异质性的限制。因而,分子影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国内外临床试验的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在我国已被批准进入临床应用。ICIs治疗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可发生于任何器官,早期发现和临床干预能够改善患者预后。n 18F-FDG PET/CT有助于早期发现irAEs,为临床诊疗提供正确的指导。该文旨在对n 18F-FDG PET/CT在监测irAEs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总结其典型影像学表现和研究进展。n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
患者男,40岁,因“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n 131I治疗后5年,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升高2个月”就诊。患者于2014年9月在本科行3 700 MBqn 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治疗前TNM分期:T1N1M0),治疗前停服左甲状腺素钠片3周后检测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n
期刊
目的:探讨n 99Tcn m标记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纳米抗体(NM-01)的SPECT/CT显像探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PD-L1表达的价值。n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确诊为NSCLC且未经治疗的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61.9±11.0)岁]。用放射性核素n 99Tcn m标记NM-01,患者注射n 99Tcn m-NM-01[剂量为(359.
患者女,24岁,因“胸骨体疼痛3个月余,检查发现胸骨体肿瘤2个月余”入院。体格检查:胸骨体中段可见一包块,质中,无红肿及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为明确感染扩散情况,行胸部增强CT检查及n 18F-FDG PET/CT显像(图1)。为明确肿块性质,行B超引导下胸骨体肿物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后病理考虑为球孢子菌性肉芽肿(图2)。后予以口服伊曲康唑(每日2次,每次200 mg)抗真菌治疗,治疗3个月后复查胸部CT(平扫+
期刊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所致肠梗阻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肠梗阻症状缓解率,同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51.5岁.患者整体肠梗阻缓解率为74.5%(76/102),术后接受化疗或者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为45%(45/102),术后接受减瘤手术为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