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让教学有效展开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课堂上的“善问”“巧问”“妙问”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学会提问让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展开,在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研究生物教材和学生
  大多数老师都知道,只有理解了生物教材,掌握生物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提出的问题才是本质的、核心的。例如老师在分析基因概念时,学生在看书后老师可以问:“什么是遗传效应?为什么会有遗传效应?为什么说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当基因的脱氧核苷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时引起的变异类型是什么?而这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改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改变吗?为什么?”当学生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后,就能真正理解基因的概念了。
  教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在讲细胞器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讲叶绿体后讲线粒体,因为学生比较熟悉叶绿体。在讲叶绿体时可以先从功能入手,比如问:“叶绿体要完成这一功能应具备怎样的结构?”因为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根据教学进程设计目标不同的问题
  在新课刚开始的时候,要创设好问题情景,同时问题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神经。例如,在讲基因工程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景:“农民栽桑养蚕,蚕结茧后吐丝,然后制成丝绸的衣服、被子等。”笔者提出:“农民栽桑养蚕十分辛苦,那么我们能不能在实验室里利用细菌也能拉出‘蚕丝’呢?科学家该如何去做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基因工程。”同学们听后很兴奋。又如,在讲到内环境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伸出一个手指头,动了动。笔者问:“组成手指的细胞是活细胞吗?”同学们回答:“是。”又问:“那么这些活细胞需要氧气和营养物质吗?”同学们回答:“需要。”再问:“那么我把手指放在牛奶中能获得营养吗?手指在空气中舞动能获得氧气吗?”同学们都笑了。由此课导出此次学习的内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细节
  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上提问 因为生物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为使课堂教学有效展开,提高教学效率,应该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尽可能少花时间。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中,在讲到分解者时问:月球上有没有细菌?学生大多认为有,因为学生感觉细菌无处不在,但当我问:月球上有没有生产者?学生知道没有,这是我说没有生产者那里来的分解者呢,学生才恍然大悟。也明白了生产者与分解者的关系。
  问题的提出指向明确,有启发性 问题本身表述要明确,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不能让学生连问题本身就难以理解。例如,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科学家有没有找到遗传物质?这里的转化实验要明确体内还是体外转化实验,或者要明确是哪位科学家做的实验。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没有兴趣和热情,是需要教师去调动的。设计一些有启发作用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会觉得更有趣、更有意义。例如,在讲到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时,我就问:牛吃草为什么会转变成牛肉和牛奶?人猪肉吃多了会变成猪吗?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选择好个体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先提出问题,让每一位学生去思考,然后再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让学生先站起来再提问,站起来的学生会很紧张,有时无法正常思维,而其他学生不想去思考,这样就降低了课堂效率。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也要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选择从优中差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做到优等生能拔高,差生也有机会回答,并能回答正确,和优等生一样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要有时间让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后不要催促学生急于回答,问题只有让学生思考后才能价值。在老师看来简单的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可能有一定难度,只有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无论得出的结论是对还是错都有同样的价值,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成才。
  问题的量要适中 一节课“满堂灌”是不可取的,“满堂问”也同样不值得提倡。如果不断提问,学生会产生思维疲劳,也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整体知识的把握,不利于形成概念,掌握方法。生物学的一些知识,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教师去讲透了,再进行提问更有助于教学。
  学生答题后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学生答对了老师要大胆地表扬、鼓励,让学生去享受课堂教学的快乐;如果答的不对,老师也要赞美学生回答合理的部分,同时指出错误,并启发或点拔学生,尽可能让学生答对,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展开需要教师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去研究教材和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课型、生源去设计出一个个巧妙问题,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达到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九月,我们去登山  山是一个个鼓起的圆    厚厚的,是我们的心  高高的,是我们的眼    大大的,是我们的梦  满满的,是我们的船    一个圆又一个圆  像大海的吻触点点    我们去登山,九月  我们像山鹰一样盘旋
期刊
The year of 2012 is commencement point of mid and long term amelioration for Chinese paper industry.There are three reasons:Ⅰ.Demand grows steadily.Ⅱ.Growt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