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浅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我国心理学家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中学生存在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其中高中生经常有的占21.7℅,有时有的占69.8℅。相对而言,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职业学校)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更集中、更严重。
  一、职业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在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存在以下一些行为:讲废话、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吃东西、睡觉等等。如果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问不管,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恶化,易引发更多的心理问题和不良道德问题。
  二、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
  <一>从学生方面来看
  1、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据江苏某市高中阶段招生情况显示:该市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文化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中有95.6℅的进入了职业中学,占职业学校新生总数的58%。
  2、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学生关注未来的就业前景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味以寻求工作为目标,一旦出现就业难或就业状况不理想等情况,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3、学习兴趣缺失。学生如果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强烈而稳定的兴趣,就会为之付出加倍的努力;相反则会产生抵触情绪。职业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超出其学生接受能力,学生上课甚至连听都听不懂,就谈不上对学习感兴趣。
  <二>从教师方面来看
  现行的教师大部分课堂教学仍然表现为模式化、教条化和静止化。教师上课与学生听课的“教”与“学”的行为脱节。教师上课煞费苦心,学生听课一片茫然。
  <三>从学校方面来看
  1、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存在问题。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同时学校的各项致考核、考试不严格到位。从而又纵容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导致课堂问题行为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存在问题。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对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能否转变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不够突出要求。
  <四>从家庭方面来看
  据有关调查表明职业学校有50%以上学生父母的生存状态不是令人满意的。父母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学习环境。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或者不良影响,使学生缺乏良好的个性特征。反过来,又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影响着学生在校的课堂表现。
  <五>从社会方面来看
  招工就业单位在录取聘用的第一关,往往靠一张简单的试卷考试进行初步筛选。学生只要通过考试第一关,进入工厂基本上已不成问题。即使学生筛选不上,学校也会通过各种途径最终使学生仍然能够进入工厂。差别可能是工厂的条件、待遇不同罢了。这导致了学生对就业状况无过多后顾之忧,学和不学、学好学差,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他们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心理状态也影响了其他同学。
  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对策,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一>职业学校学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学生应该自己确立“自立、自我、自强”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自信心,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1、教师的教学应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实际需要,对教材有删减,有补充。
  3、教师要注重学生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学习方向,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三>学校需要多方面改变自己的思路
  1、在评价学生方面。改革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状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 重视过程体验,重视方法技能的掌握,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2、在评价教师方面。针对职业学校具体特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可多侧重教师的教学中能否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能否转变学生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四>家庭方面来看
  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应多关心、爱护职业学校的学生,给他们温暖、关爱、信心。多与学校联系,与学校共同教育学生,形成教育的合力,最终达到教学生成人、成才的目的。
  <五>社会方面
  1、社会舆论媒体应增加报道职业学校的社会作用,为职业学校树立正面的舆论。从而减轻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2、社会应多筹集资金、器材设备,为职业学校教学提供保障。
  3、随着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国家可以逐渐通过立法和监督,要求达到某一定教育程度,取得一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可以进入工厂企业。这样职业教育必然走向辉煌,那么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就可能不难了,课堂问题行为就可能得到基本解决了。
  
  参考文献
  1 袁丽英.职高生学习策略:现状调查与提高途径. 职教通讯,2006(7):45-48.
  2 靳江丽.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方案.工作单位:镇江市旅游学校.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中一门主要课程,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的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新形式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时效性的问题,需要做新的探索。那就是政治教师使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审美性。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美,这无疑是我们努力的新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运用美;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
期刊
回顾近几年全国高考理综卷,2004、2005、2006、2007均有大型题考查基因定律,其中2004年的“杂交育种”问题,2005年的“有角、无角牛判显隐关系”问题。2006年的“果蝇体色判断显隐及在常染色体还是伴性遗传”问题,2007年“果蝇杂交实验”问题。都是关于基因分离定律的试题,据试卷分析显示,近年来的这类题型,高考全国得分率非常低。  基因的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的最基本定律。它涉及的概念多
期刊
一个教师组织一节完整的活动课要作多方面的准备,非常耗时耗力,一个学期中不可能经常开展。但在常规教学中应渗透活动课的理念,适当穿插一两个短小活动,则是完全可行的。在尝试分组学习、讲历史故事、课堂辩论、历史小品等短小活动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历史小品表演,最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为此,我们认为,“历史小品”活动使历史活动课在常规教学中的延伸,几个小品活动改变了常规课堂教学的结构,形成了常规教学课与活动课互补
期刊
微观层面的知识整合就是把思想政治教材,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部分教材,按照具体知识点、考点进行的整合。可运用如下方法:    1、线索法    (1) 内在逻辑法  即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线索对知识点、考点进行整合的方法。如,《哲学常识》中“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是什么”——原理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为什么”——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
期刊
摘要: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展现、研究、模拟抽象复杂的物理规律,构建物理图景,实现人机交互,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浅谈电脑多媒体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  关键词:电脑多媒体课件物理图景,观察和实验展示演示模拟整合  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已走进我们的教学中,它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
期刊
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依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数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下转第75页】【上接第106页】的各类教学
期刊
二 十一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世纪,是需要大量人才的世纪。技工教育要与时俱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技工人才,必须对现在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我国技工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实际上主要存在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从传统教育发展而来的课程模式;第二种是从国外借鉴来的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第三种是介于传统的学科中心模式与借鉴国外模式之间的“探索型”课程模式。
期刊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  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认识到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
期刊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1.教师
期刊
朱永新说过:“从总体上说,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学以致用,而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在于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文明的人,有高尚精神生活的人。”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纵观我们的教育现状,却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缺乏对生命的关怀、对精神的烛照。因此使教育由一种基于信念的崇高行为,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术行为,恰恰忘记了教育的最重要的本质使命是促进人的精神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