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总结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方法

回顾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年龄分布、病史时间(从出现腹痛、呕吐、血便等临床相关症状到诊断肠套叠的时间)及发生肠管坏死相关因素。本组男69例,女29例;中位年龄5岁4个月。继发于梅克尔憩室27例,淋巴瘤和P-J息肉均为17例,幼年性息肉15例,紫癜13例,肠重复畸形4例,其他5例。有腹痛表现85例,呕吐65例,血便25例,肠管坏死23例。

结果

本组大于3岁者77例,小于1岁者7例。继发于淋巴瘤及紫癜者,均大于3岁。继发于淋巴瘤、紫癜和P-J息肉患儿中大于5岁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2.4%(14/17)、84.6%(11/13)和82.4%(14/17)。继发于梅克尔憩室患儿病史时间小于48 h者占74.1%(20/27)。继发于息肉(幼年性息肉和P-J息肉)及淋巴瘤患儿病史时间大于48 h者占比较高分别为65.6%(21/32)和82.4%(14/17)。病史时间在24~48 h者和继发于紫癜者的肠管坏死占比最高,分别为70.6%(12/17)和46.2%(6/13),而便血及电解质紊乱对肠套叠发生肠管坏死的指示意义并不大。

结论

继发性肠套叠的继发因素以梅克尔憩室和息肉为主。随年龄增大,息肉、淋巴瘤及紫癜继发的可能性越大。紫癜继发者最易发生肠管坏死,需及早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严重Ⅱ度烫伤创面更为有效及便捷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严重Ⅱ度烫伤新生儿,在防治休克、感染及营养支持、保暖
期刊
@@
肿瘤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抗肿瘤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超声心动图的经济、无创、普及性高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评估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方面的重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α基因(ESR1)、β基因(ESR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尿道下裂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84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非尿道下裂患儿41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目前报道较多的热点SNP位点结合SNP公共数据库,对2个基因共13个SNP位点应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作基因分型检测。对每个位点的两种等位基因进行卡方检验,对共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3D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4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46例患者行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3D腹腔镜组,203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开腹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探讨轴突生长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28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HIBD组和对照组各64只。建
目的探讨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尿道在会阴型尿道下裂分期手术中应用,对其治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例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6~11岁,平均3.5岁;均为会阴型尿道下裂,合并有严重阴茎下弯畸形和阴茎阴囊转位;阴茎伸直后尿道缺损长度6.0~7.5 cm,平均6.5 cm;均为初次手术。本组均采用分期手术,一期行Byars术,二期行Duplay术
患儿为胎龄35+2周早产,出生体重2 530 g,因“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转入新生儿科。按照小儿股静脉采血操作流程采血,触摸到右下肢腹股沟股动脉搏动点,在搏动点内测约0.5 cm
期刊
@@
随着心脏康复体系的不断完善,心脏康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目的在于恢复心脏病患者最佳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态,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这些干预措施包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