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有效设疑的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ju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循文缘情,用疑问去叩开学生智慧的大门呢? 以下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设疑策略。一、激发兴趣的设疑,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不可抑制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课始,教师可设计相应的问题,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疑问投入学习。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愉悦性,而且为学生学习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教学人教实验版的第三课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种桃花心木的人来给桃花心木浇水,“有时隔三天来一次,有时隔五天来一次,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的水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少,有时浇得多。”(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为什么这人浇水会这样的?(2)读了课文之后,请你简单地说一说。由于学生在读课文时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读得非常认真、投入,并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得不错,也理出了文章的思路。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带着一颗求知心读书,那么其内心的活力将会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二、扣题眼设疑,开辟学生探索文本的思路许多教师重视对文本内容的设计,而往往对文本的题目视而不见。其实,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内容是文章的“心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题眼,细细地剖析课题,探索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带着任务,有的放矢地阅读理解课文。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时,上课伊始,我先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题目,然后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读了题目,你想问什么问题吗?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提出了许多问题:(1)普罗米修斯为谁去盗火呢? 为什么要去呢?最后成功了吗?(2)普罗米修斯是什么人?他是自愿去的还是别人强迫的呢?(3)课文题目中为什么用“盗”字,他是个好人吗?我把学生的主要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并能根据黑板上的问题自学课文,理出课文的思路。简单的题目,却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内容。对于此类课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题眼”展开教学,并以此为点,发散到课文中去,为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提供一条“南山捷径”。三、抓难处设疑,激发学生攀缘文本的能力学生在文本的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困难,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巧妙地给予一些提示,并且设置一些辅助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能够攀缘文本,开拓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如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向学生提出:鲁滨孙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他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他最重要的是要战胜什么?你们要认真读课文,从中领悟,结合文本,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经过认真地读书反复思考与讨论,终于从文本中挖掘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可见,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文本的方方面面要了然于心,并能循循善诱,逐步把学生带出困惑的沼泽,而不是简单地告诉答案。四、挖内涵设疑,激发学生深化文本的思考教材中的名家名篇往往是言中有言、言外有意,给读者留下宽广的遐想空间。而这个空间正好是培养学生围绕文本中心勤思考、多探索的一方良田。因此,教师每每遇到这样的文章时,可以适可而止地挖一挖文本的内涵,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解决而深化课文的主题,开拓他们因文想像、顺势探情的思维能力。《白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韵意无穷。在学生品味了课文的文字后,我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是郭沫若先生在1942年50岁的时候写的,当时的他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坎坷,在文中仅仅写的是白鹭吗?他还有什么弦外之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重新阅读课文、细细思考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是作者以白鹭暗喻自己;有的说是作者抒发自己与世无争、淡薄名利的感慨……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在揣摩作者心思的过程中,对文中的白鹭形象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更加喜欢上这只常见但又不寻常的动物。学生的想像是无限的, 打开了这扇想像之门,得到的收获将是出乎意料的。在平时的备课时,教师不妨自己先品品文章、悟悟道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五、挑矛盾设疑,引爆学生争议文本的欲望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争论中往往比单独地思考更能发挥创造性。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有一定难度、能引起学生争议的问题。这样的争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现在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充满挑战、有个性的,甚至允许学生的观点与教师、与教参、与权威不同,只要合情合理,也未尝不可。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后,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更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的争议。问题是这样的:“《草船借箭》一文明明是诸葛亮利用夜色和东南风作掩护用计谋骗取了曹操的十万支箭,为什么文章要用“借”来掩息不用“骗取”来作题目呢?这样一提出,学生们都各在所见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这样说是对的,不应该用“借”;要用“骗”字。但也有学生提出强烈的反对,这是对诸葛亮的不尊重,因为他是中国古代的英雄等等。争议得十分强烈。有争议才有比较,有比较才有收获。教师可以在一些适当的场合设置一些富有辩论的问题, 或许在看似“混乱”的课堂秩序中,会使学生得到不寻常的能力。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精心备课放在首位,恰如其分地设置与文本相关的疑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使学生走出疑问。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那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最终形成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助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那么,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
期刊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风潮的掀起,我校的教育教学也踏上了改革创新的旅程。英语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也在此时争先走进改革的前列。《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倡导正与我校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学习凤城六中“分组联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相吻合。在学校教改过
期刊
摘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手段,有着传统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而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多媒体的价值体现在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在材料搜集、资源共享和问题解决方面发挥技术优势从而改革和优化传统的备课方式,也可以作用于课堂导入、正题、消化巩固部分来优化语文课的教学程序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个中心”,“两个根本”,“三个培养”,“四个提高”……谈了对有效课堂的理解;从“1+2=1”的模式谈了对有效课堂的准备;从“十个度”方面谈了对有效课堂的实践。  关键词:有效课堂 探索 实践  怎样的课堂算是有效课堂,笔者从物理课堂方面谈一谈。笔者认为有效课堂除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要传授的基础知识外,还至少要做到“一个中心”,“两个根本”,“三个培养”,“四
期刊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课程的整合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的整合既能使中学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学科特点得到直观的体现,又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接触大量史实。在实际操作中,学科整合既表现出一些值得我们喜悦的利处,也表现出一些我们不能够忽略的弊端,本文结合教者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具体例子,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利处与弊端做出分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
期刊
摘要:尝试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了讲课模式,即同桌学习、小组学习、自由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一、合作学习的几种形式  1. 同桌合作准备课前发言。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是课堂常用形式。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做,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使值日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
期刊
摘要: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信息技术  一、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己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将以往的教学大纲改为物理课程标准,构建了全新的物理教育体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源辅助教学,新课程改革也要求物理教师要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物理教学。  关键词:中学物理 课程资源 新课程  一、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不例外,它应在正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事半功倍之效。现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物理 应用  一、坚持实用的原则,有效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它应处在被支配的地位,而不能喧宾夺主;是否使用,应取决于物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关键词: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一、语文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程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