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对小鼠内皮祖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缺氧诱导因子-1α的促进作用

来源 :福建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能否促进小鼠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分泌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提取小鼠长骨骨髓,离心分离培养,取得高纯度EPCs,不同浓度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阻断剂GW9662单独或联合干预EPCs,Western blot检测上述EPCs体外分泌VEGF及HIF-1α情况。结果从0~100μmol/L,t-AUCB呈浓度依赖性增强EPCs体外
其他文献
ICU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各种管路多以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原因,着传统的普通患服不利于穿脱和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且危重症患者绝大多数存在意识障碍,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加大。祖学育等[1]认为普通患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费时费力,增加护理工作难度等缺陷,已不适应危重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
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三级医院评审的重要要求之一。医院门诊是面向社会的窗口单位,是诊断、治疗的第一线。耳鼻喉科门诊具有患者多、就医量大、专业性强等特点,导致不安全因素较多,对治疗效果造成了直接影响[1]。2018年9月我院以《泉州市公立医院“暖心服务”三年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全院科室认真贯彻执行。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是CD-28/CTLA-1家族的一种免疫受体,通过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2(PD-L2)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由于PD-L在体内的广泛分布,阻断的信号通路影响到免疫应答的各个方面,包括肿瘤免疫、自身免疫、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过敏等[1]。
临床上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常无显著病变,故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少见。本文报道1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因心力衰竭住院期间合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同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此类患者抗栓治疗方案选择及营养评估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及临床预后。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1短发夹RNA(Tie1-shRNA)对高糖培养的大鼠内皮细胞(rECs)Tie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r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慢病毒组和高糖+Tie1-shRNA组4组.
目的了解医院医疗工作人员对科研工作的需求,探讨影响医疗工作人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因素。方法采用我院设计的医院科研人员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科研意愿、科研认识、科研能力等,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科研需求现状、影响因素、意见及建议等。随机抽样调查250名我院工作人员,涉及临床、护理、医技、药事等岗位,发放调查问卷250份。结果79.72%的受访者认为科研的动机是晋升。24.06%的受访者认为科研的动机是个人兴趣。受访者对医院科研工作相关规定越了解,认为从事科研难度程度越低,二者存在正相关(r=0.242,P<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合理选择各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41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n=208)和对照组(n=208),观察组根据术中具体解剖情况分别采取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3种不同术式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均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慢性疼痛、手术部位异物感、补片排斥反应和疝气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为弥漫性、炎性肺损伤,会导致肺血管通透性及肺自重增加,进而产生肺含气组织减少,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1]。其病理生理改变为肺顺应性下降,肺内分流增加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35%~55%[2]。因此,挽救重症ARDS患者生命的首要措施是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快速增加血氧含量,但是对肺部病情的改善效果不明显。2017年欧洲重症医学会美国胸科协会强烈推荐重症ARDS患者行俯卧位机
哮喘是目前儿科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且该病反复发作,对患儿的成长和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1]。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该病在儿科临床上的发生率呈现为逐年上涨的趋势。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哮喘在临床上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未能从源头上消除该病的治病因素。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疾病的反复发作对患儿恢复意义重大[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慢性肾脏损害(病史≥3个月)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一般表现为乏力、夜尿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肾脏损害加重,将可能出现下肢肿胀、感觉神经障碍等,直至肾功能完全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尚未明确,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尚无根治方式,必须坚持接受终身性的治疗,长期治疗极易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积极性[2]。因此,加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医护一体化护理是一种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