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把天和地连在一起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却没有真的过去。日复一日,是又一日,是旧瓶装上新酒,是旧时光串起新光阴,是老时节遇上新过客……天上只有一日,地上也仅有一天,被划分很多节。
  苇岸说,二十四节气的漫漫古道上,雨水只是一个相对并不显眼的普通驿站。她是平庸无华,甚或称得上懦弱,但若没有她,即便立了春,也是身居冷宫,没一丝春的仪容,更别提繁华的惊蛰和春分了。雨水,把天和地连在了一起,也把春天烘托渲染得恍若一场梦。
  《红楼梦》里也有春天,而且是“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置于时节里,皇妃元春是立春,精灵探春是惊蛰,仙子惜春是春分,那凡妇迎春就是雨水了。四姊妹中,她平凡得一无是处,却扼着姊妹命运的咽喉。曹雪芹玩了个谐音游戏——元迎探惜,名字背后的命运也读作“原应叹息”。迎或应,都印证了贾府最后“树倒猢狲散”的悲惨结局。
  时节里,雨水的命运,远远好过于迎春,但同样扼着春天命运的咽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无论是节气的雨水,還是物质的雨水,都让冬天成为往事,让大地充满希望。
  时光在二十四时之间往返,万物在二十四节之间轮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需要一口雨水的润泽,然后快步路过自己;都需要一个雨水的节气,给那些风花雪月刻个标记。
  西风吹了一冬,好像记起什么,倒了戈,调转为东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尽管还有些许凉意,但已不再生硬、刻薄。迎面也是温婉、羞赧地一低头,擦肩而过,而不再冷飕飕地往人怀里钻。所以,风不只是空气流动的讯声和喘息声,也是世俗流传的歌声和呢喃声。
  风,八风也。集八风往东吹,时光都面红耳赤,温度也越来越高。风动万物生:近水的树木先得春,满身尘灰色,泛出飘渺的金光;向阳的花草早为春,倚着去年的枯叶,探出遥看近却无的绿色;天地间,鸟虫尚未修炼成形,但或远或近,业已能听闻到他们的气息。
  东风解冻,天地也松了绑。时光漫漫,掀开雨水,生命的判词都写在万物的气息里。
  人有气,方能活。天地也有气,才得以流转、轮回。地气上升蒸腾为云,天气凝结下降为雨。于是,万物复苏,四季复始。人集天地灵气,所以会汗如雨下。时光集日月精华,所以有雨水的节拍器。人行天地间,吐纳着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也活成了一卷卷史册。
  雨水无雨,风和日丽时,归返一天春光;雨水有雨,斜风细雨时,归来一地春色。
  穿行于雨水,时光安然,也有风雨也有晴。不经意就会想起抱守金锁之约的袁机,以及她的《感怀》: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鸟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冯忠方摘自《中国国门时报》2017年2月17日)
其他文献
有一天,因为起得特别早,沐着晨光到附近公园散步,这时看见一位老先生正舒展筋骨准备打拳练功。我就问:“打拳除了健身,还有什么乐趣?”  老先生答:“我认识你,你不是搞艺术的吗?打拳也一样,仿佛精雕,要羚羊挂角,不落痕迹;好比构图,在有主有宾,聚散合宜;又若运笔,当缓急变化,能发能收;更同境界,当敦厚含蓄,蕴藉深沉。”  我听了有些不解地摇摇头。老先生也不在意,便开始打拳了。  只见他拿桩站定,沉肩垂
语言与文字无时不在,生活处处是语文,学习语文应该贴近生活。激活无声文本,链接生活语文,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予以捕捉与推敲。一、缘于生活,化无声文本为再生
在乌拉圭风光无匹的加尔松湖上,有一座造型非常独特的圆形公路桥。和别的直形公路桥不同的是,这座环形公路桥修建在了加尔松湖中央不说,设计师还特意把圆形公路桥的圆径设计得非常大,让过往的车辆在绕公路桥行驶时,还可以顺便欣赏到湖上的秀丽风光。  不仅如此,公路桥内侧的圆形结构还设有专门的人行环道,这样过往车辆和路人在通过公路桥时,还可以单独把车辆开到环道内,停下来好好欣赏湖中美景。  但不为人知的是,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