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是有效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之一。该文对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受折因素等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措施:授之以渔,正确面对挫折;以趣导入,做好正确对待挫折准备;对症下药,培养解决受挫的能力;设置困难,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提高受挫的应变能力。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挫折教育要适度;要尽力防止意外伤害事故;挫折教育要与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相结合。
关键词:体育教学;挫折;教育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的是体魄强健,敢拼敢闯,坚韧不拔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常期生长在鲜花和关怀中,因而大多心灵脆弱,无法承受重任,从而呈现出离家出走、自杀轻生等到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克服挫折,体育教学便是有效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之一。本文对挫折的成因、影响和具体的措施全面地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抗挫的能力,为其以后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一)理论依据
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部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失败为成功之母,学生在挫折中不断磨练、提高,经一事长一智,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和应付复杂局势,镇定自若地采取果断正确决策,并持之以恒,以至获得成功。
心理学和教育学提出:成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良好的性格素质,其中韧性素质是较高层次,韧性即意志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个人事业成败。爱迪生为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1200次,也失败了1200次,最终寻到钨丝,这个科学历史上的美谈,正说明韧性的重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也是同理。韧性是性格的意志性属性,能自觉地调节着人的行为,它发端于人的意志行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在挫折中熔练,才能使自己避免从众、犹豫、冲动,越发独立、果断、坚持、自制。在教育学中,意志的强度与克服困难挫折的大小、多少成正关系,适度的挫折能坚定信心、决心、恒心,能强化动机、深化情感、明确行动方向,联系各种非智力因素,共助学业成功。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所决定
体育本身便是一门处处有挫折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和练习还是气候环境和场地器材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内容和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难度,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挫折,才能有所提高。即困难——克服困难——提高或不适应——适应——提高,这是体育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体育是不断克服挫折而获取成功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面对和克服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过程和最终育人的目标需要挫折。
(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思想下,新大纲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即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在力求使学生身体得以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现实,面对成功失败,以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去看待所处的挫折,在体育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尝试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模式也需要有交的挫折教育配合实施方可发挥良好的功效。因此,没有挫折的任何素质教学只是一纸空谈,是失败的,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教学。
(四)时代生存和竞争的需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告诉人们:现代生产和生活方法更接近于体育比赛。即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竞争意识相似于体育竞赛中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这些说明:在日新月异的改变中体现出的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不仅需要有健康智力、健全体魄的人才,而且需要有健康心理尤其是坚强的意志,抗挫能力强的人才。纵观各种体育赛事,最终获取成功的英雄无不是用智力和汗水,在忍受无数次的挫折中坚强的站起来的。如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上,韩国队以其跑动和拼抢让世人震惊,殊不知正是一次次的机遇错失、徒劳往返中永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帮助韩国队取得胜利,开创了亚洲球队的新纪元。
二、受挫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体育内容广泛
体育内容丰富,场地涉及范畴的广泛,其都是在身体参与练习中加上人的心理所完成的项目,因此偶然性较大。如球类中的篮球比赛,既需要有过硬的基本技战术,还需要有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能扎实训练并不断的克服身体体能的懒惰、怕苦怕累、怕输怕伤等心理因素,才能展示出本项目的精彩,让人意气回荡。
2.体育环境较差
体育活动场所在学校基本是场外,天气的改变往往会影响场地、器材的布置,特别是农村学校加之场地器材的极其缺乏和班级人数基本在60—90人之间,难免会有满足不了一些学生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活动的条件,还有如地滑、人多、器械的突然损坏……都会造成学生学习活动的挫折和阻力,特别是对于适应环境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怨天尤人,面对显得不利于已的环境便打退堂鼓,不能正确面对,表现出心情烦燥、活动懒散……因此无法活动,更无法达到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二)主观因素
1.身体和心理素质影响
现在独生子女太多,在家都是掌上明珠,除身体素质较差外普遍存在着极强的依附和严重怕苦怕累思想。他们兴趣爱好广泛,但大都往往不能持之以恒,既使是自己喜欢的兴趣项目。如篮球教学训练、比赛中因怕太阳晒,怕长时奔跑而选择逃避或是极为松懈、或是干脆不动。
2.个性心理差异
因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其不同的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受挫的重要原因。如盲目自信者,往往是因对已、对事估计过高而又不能达到意想效果而受挫;粗心大意者,因考虑不周而遇细节受挫;意志品质薄弱者,因遇到一点点困难(长跑中的极点)而受挫;恐慌紧张者(跳马的高度)因怕伤怕累怕输而造成动作变形受挫;猎奇者因好新鲜没想结果而受挫。
3.教学方法、组织管理因素
因体育的大多内容都富有挑战性,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中才能完成,才能充分体现其本项目的特点和价值,因此教学方法、组织上应有意无意的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如耐久跑项目中采取重复练习法,让学生体验、克服极点;通过尝试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挫折,分析解决问题(如尝试学习跨栏,去分析解决跨栏中遇到的怕栏、跳栏困难)。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的育人心智,增强体质。
(三)具体措施
1.授之以渔,正确面对挫折
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育于人,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比纯粹的拥有知识更重要,教给学生基本技术、技能、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其健康、乐观的心理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处理“扶”与“放”,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师生的平等,担任的角色(体育游戏中的人物如战士、护士、伤员……动物如鸭子、企鹅、小兔……等),有意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乐观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去理解、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正确的处理身边的一些事。
2.以趣导入,做好正确对待挫折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和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与成功,增加其抗挫的勇气与能力,增强和巩固其学习的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力掘其学习的潜力,遵循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提高积极性、因材施教等教学规律,采用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能克服由于挫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篮球兴趣小组中,学生身材有胖瘦,身体素质有强弱,只因对篮球有新鲜、新奇、好玩或喜欢篮球的灵活多变或是其激烈的竞争而加入不组练习,对此教师不能象专业运动员一样的加以训练,应从活动本身培养其一种受益终身的活动专长和习惯、增强其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在活动过程中实施全面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多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比赛等进行辅助性、诱导性练习,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做好正确面对受挫的准备。
3.对症下药,培养解决受挫的能力
人有不同的个性,因而受挫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及个性都应做到一清二楚:即知道学生专长与缺点,了解学生需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如对胆大盲目自信者,加强明确目的教育,练习支付物要领,重点、难点、易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基本明确动作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对胆小自卑者、紧张恐惧者,应根据情况在降低动作难度和要求、讲明注意事项及安全保护措施的同时给其一定的学习难度,关心和鼓励其学会克服挫折后获取一点成功,让其在减少恐惧自卑中增强自信,提高受挫能力;对意志薄弱者,多予以鼓励……这样减少受挫的因素,培养学生解决受挫的能力。
4.设置困难,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选择具有挫折教育因素的内容,如变换身体练习的要素:速度、速率、幅度;改变身体练习的组合;增加动作技术内容、提高练习的运动负荷等。采用有挫折作用的方法:如重复练习法、变换条件法(场地变换、器械重量、高度改变、对手改变)等来提高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在篮球小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赛场上的成功与失败,采用三步骤:在技战术体育教学训练后,先让其与其势力更弱的学生进行比赛,尝试成功的甜头;再让其与势力较强的学生比赛,尝试失败的滋味;再让其与势力相当的学生进行比赛,争取比赛的胜利。在整个赛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去分析、克服、解决困难,让学生明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学会在有利与无利的环境中去调解好自己的情绪,尽力达到最佳状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承受挫折,克服挫折。
5.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提高受挫的应变能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育活动中变化无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因此应加强基本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一方面教给学生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基本的技术,使其随时可以从心理上面对、克服挫折,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必要的卫生保健方法,使其解决身体伤害的挫折。在有意无意的教学中使其能正确对待,沉着处理突发而来的挫折。如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本方一名得分手突然摔伤,场上同队队员不会因为主力下场而失望、慌张、烦燥,而是依然冷静、清醒、认真地进行比赛,场下队员能针对摔伤队员的动作情况对其进行简单的护理,或是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这些表现出学生们所具有的较强的受挫的应变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挫折教育要适度
“物极必反”。一方面挫折可以鞭策一个人不断奋进,直达成功,另一方面又可使一个人从此一蹶不振,滑下深渊。因此要正确的理解挫折,把握好挫折的度量衡,使挫折能让学生能够承受,形成一种可望而通过努力又可及的状态,使学生在由“望”到“及”的过程中尝到克服挫折的乐趣,在克服挫折中激励其思维,磨练其锋芒,并变成学习的动力,而不能让其觉得即使付出所有的努力都无法看到希望,望尘莫及,从而成为学习的阻力和负担。
(二)挫折教育中要尽力防止意外伤害事故
加强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活动中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防止教学中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减少伤害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养成和提高在克服挫折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挫折教育要与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相结合
挫折与快乐相辅相陈,没有挫折的快乐不是真下的快乐,没有快乐的挫折也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它们是构成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对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在登上领奖台上的体育健儿们笑容才会如此灿烂,他们才会真正的体会到经过许多挫折的战胜挫折后的喜悦。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单单为了快乐而让学生不去承受一点点挫折:如活动中无法避免的受伤,必备的素质练习、完整的动作练习,比赛中的失败……也不能因挫折让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使其身顺心违。应正确把握好标准,让学生承受挫折同时也应让其体验到最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2]周冠生.素质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编辑:LP)
关键词:体育教学;挫折;教育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的是体魄强健,敢拼敢闯,坚韧不拔的高素质人才。由于常期生长在鲜花和关怀中,因而大多心灵脆弱,无法承受重任,从而呈现出离家出走、自杀轻生等到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克服挫折,体育教学便是有效进行挫折教育的途径之一。本文对挫折的成因、影响和具体的措施全面地进行了探讨,旨在强化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抗挫的能力,为其以后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一)理论依据
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内部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失败为成功之母,学生在挫折中不断磨练、提高,经一事长一智,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和应付复杂局势,镇定自若地采取果断正确决策,并持之以恒,以至获得成功。
心理学和教育学提出:成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良好的性格素质,其中韧性素质是较高层次,韧性即意志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个人事业成败。爱迪生为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试验了1200次,也失败了1200次,最终寻到钨丝,这个科学历史上的美谈,正说明韧性的重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也是同理。韧性是性格的意志性属性,能自觉地调节着人的行为,它发端于人的意志行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在挫折中熔练,才能使自己避免从众、犹豫、冲动,越发独立、果断、坚持、自制。在教育学中,意志的强度与克服困难挫折的大小、多少成正关系,适度的挫折能坚定信心、决心、恒心,能强化动机、深化情感、明确行动方向,联系各种非智力因素,共助学业成功。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所决定
体育本身便是一门处处有挫折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和练习还是气候环境和场地器材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内容和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难度,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挫折,才能有所提高。即困难——克服困难——提高或不适应——适应——提高,这是体育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体育是不断克服挫折而获取成功的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面对和克服挫折能力的有效途径,其过程和最终育人的目标需要挫折。
(三)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思想下,新大纲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即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在力求使学生身体得以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现实,面对成功失败,以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去看待所处的挫折,在体育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以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尝试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等模式也需要有交的挫折教育配合实施方可发挥良好的功效。因此,没有挫折的任何素质教学只是一纸空谈,是失败的,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目的的教学。
(四)时代生存和竞争的需要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告诉人们:现代生产和生活方法更接近于体育比赛。即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竞争意识相似于体育竞赛中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这些说明:在日新月异的改变中体现出的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不仅需要有健康智力、健全体魄的人才,而且需要有健康心理尤其是坚强的意志,抗挫能力强的人才。纵观各种体育赛事,最终获取成功的英雄无不是用智力和汗水,在忍受无数次的挫折中坚强的站起来的。如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上,韩国队以其跑动和拼抢让世人震惊,殊不知正是一次次的机遇错失、徒劳往返中永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帮助韩国队取得胜利,开创了亚洲球队的新纪元。
二、受挫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体育内容广泛
体育内容丰富,场地涉及范畴的广泛,其都是在身体参与练习中加上人的心理所完成的项目,因此偶然性较大。如球类中的篮球比赛,既需要有过硬的基本技战术,还需要有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和能扎实训练并不断的克服身体体能的懒惰、怕苦怕累、怕输怕伤等心理因素,才能展示出本项目的精彩,让人意气回荡。
2.体育环境较差
体育活动场所在学校基本是场外,天气的改变往往会影响场地、器材的布置,特别是农村学校加之场地器材的极其缺乏和班级人数基本在60—90人之间,难免会有满足不了一些学生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活动的条件,还有如地滑、人多、器械的突然损坏……都会造成学生学习活动的挫折和阻力,特别是对于适应环境较差的学生来说,往往怨天尤人,面对显得不利于已的环境便打退堂鼓,不能正确面对,表现出心情烦燥、活动懒散……因此无法活动,更无法达到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
(二)主观因素
1.身体和心理素质影响
现在独生子女太多,在家都是掌上明珠,除身体素质较差外普遍存在着极强的依附和严重怕苦怕累思想。他们兴趣爱好广泛,但大都往往不能持之以恒,既使是自己喜欢的兴趣项目。如篮球教学训练、比赛中因怕太阳晒,怕长时奔跑而选择逃避或是极为松懈、或是干脆不动。
2.个性心理差异
因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其不同的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受挫的重要原因。如盲目自信者,往往是因对已、对事估计过高而又不能达到意想效果而受挫;粗心大意者,因考虑不周而遇细节受挫;意志品质薄弱者,因遇到一点点困难(长跑中的极点)而受挫;恐慌紧张者(跳马的高度)因怕伤怕累怕输而造成动作变形受挫;猎奇者因好新鲜没想结果而受挫。
3.教学方法、组织管理因素
因体育的大多内容都富有挑战性,是在不断的克服困难中才能完成,才能充分体现其本项目的特点和价值,因此教学方法、组织上应有意无意的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如耐久跑项目中采取重复练习法,让学生体验、克服极点;通过尝试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挫折,分析解决问题(如尝试学习跨栏,去分析解决跨栏中遇到的怕栏、跳栏困难)。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的育人心智,增强体质。
(三)具体措施
1.授之以渔,正确面对挫折
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育于人,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比纯粹的拥有知识更重要,教给学生基本技术、技能、锻炼方法同时培养其健康、乐观的心理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体育教学中,正确的处理“扶”与“放”,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师生的平等,担任的角色(体育游戏中的人物如战士、护士、伤员……动物如鸭子、企鹅、小兔……等),有意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乐观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去理解、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正确的处理身边的一些事。
2.以趣导入,做好正确对待挫折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尽可能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和和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与成功,增加其抗挫的勇气与能力,增强和巩固其学习的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力掘其学习的潜力,遵循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提高积极性、因材施教等教学规律,采用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能克服由于挫折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在篮球兴趣小组中,学生身材有胖瘦,身体素质有强弱,只因对篮球有新鲜、新奇、好玩或喜欢篮球的灵活多变或是其激烈的竞争而加入不组练习,对此教师不能象专业运动员一样的加以训练,应从活动本身培养其一种受益终身的活动专长和习惯、增强其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在活动过程中实施全面教育,根据教学内容多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比赛等进行辅助性、诱导性练习,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做好正确面对受挫的准备。
3.对症下药,培养解决受挫的能力
人有不同的个性,因而受挫的因素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及个性都应做到一清二楚:即知道学生专长与缺点,了解学生需要,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如对胆大盲目自信者,加强明确目的教育,练习支付物要领,重点、难点、易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使学生基本明确动作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对胆小自卑者、紧张恐惧者,应根据情况在降低动作难度和要求、讲明注意事项及安全保护措施的同时给其一定的学习难度,关心和鼓励其学会克服挫折后获取一点成功,让其在减少恐惧自卑中增强自信,提高受挫能力;对意志薄弱者,多予以鼓励……这样减少受挫的因素,培养学生解决受挫的能力。
4.设置困难,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选择具有挫折教育因素的内容,如变换身体练习的要素:速度、速率、幅度;改变身体练习的组合;增加动作技术内容、提高练习的运动负荷等。采用有挫折作用的方法:如重复练习法、变换条件法(场地变换、器械重量、高度改变、对手改变)等来提高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例如在篮球小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赛场上的成功与失败,采用三步骤:在技战术体育教学训练后,先让其与其势力更弱的学生进行比赛,尝试成功的甜头;再让其与势力较强的学生比赛,尝试失败的滋味;再让其与势力相当的学生进行比赛,争取比赛的胜利。在整个赛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去分析、克服、解决困难,让学生明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学会在有利与无利的环境中去调解好自己的情绪,尽力达到最佳状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承受挫折,克服挫折。
5.正确处理偶发事件,提高受挫的应变能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育活动中变化无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因此应加强基本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一方面教给学生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基本的技术,使其随时可以从心理上面对、克服挫折,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必要的卫生保健方法,使其解决身体伤害的挫折。在有意无意的教学中使其能正确对待,沉着处理突发而来的挫折。如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本方一名得分手突然摔伤,场上同队队员不会因为主力下场而失望、慌张、烦燥,而是依然冷静、清醒、认真地进行比赛,场下队员能针对摔伤队员的动作情况对其进行简单的护理,或是采用相应的应急措施,这些表现出学生们所具有的较强的受挫的应变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挫折教育要适度
“物极必反”。一方面挫折可以鞭策一个人不断奋进,直达成功,另一方面又可使一个人从此一蹶不振,滑下深渊。因此要正确的理解挫折,把握好挫折的度量衡,使挫折能让学生能够承受,形成一种可望而通过努力又可及的状态,使学生在由“望”到“及”的过程中尝到克服挫折的乐趣,在克服挫折中激励其思维,磨练其锋芒,并变成学习的动力,而不能让其觉得即使付出所有的努力都无法看到希望,望尘莫及,从而成为学习的阻力和负担。
(二)挫折教育中要尽力防止意外伤害事故
加强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活动中的预防和保护措施,防止教学中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减少伤害事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养成和提高在克服挫折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挫折教育要与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相结合
挫折与快乐相辅相陈,没有挫折的快乐不是真下的快乐,没有快乐的挫折也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它们是构成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对重要因素。正因如此,在登上领奖台上的体育健儿们笑容才会如此灿烂,他们才会真正的体会到经过许多挫折的战胜挫折后的喜悦。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单单为了快乐而让学生不去承受一点点挫折:如活动中无法避免的受伤,必备的素质练习、完整的动作练习,比赛中的失败……也不能因挫折让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使其身顺心违。应正确把握好标准,让学生承受挫折同时也应让其体验到最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2]周冠生.素质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5]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编辑: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