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整体 搭牢支架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21年5月举办的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上,宁波小语团队围绕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教学开展主题研讨:陈聪利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徐华军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课上,两位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学生现有认知出发,以教材为依托,合理搭建教学支架,落实“学”的过程。课堂背后的教学理念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
  一、着眼整体
  教师要用好统编教材,着眼整体,以全局的视域关注“表达类”内容的编排序列,同时观照学生表达能力的前延后续,加强对内容的整合,避免零敲碎打。
  (一)关注单元整体
  单元内部各板块的安排有其内在逻辑,往往紧密相连。内容的编排按照学生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突出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中,教师应着眼单元整体,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整合单元各板块内容,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利用这些板块之间的联系。
  在陈老师《神奇的探险之旅》一课中,学生尝试设计险境求生示意图:选择预估的一种险情,抓住特定场景、团队成员特点和所带装备等,想象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将遭遇危险、解决问题以及脱险的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出来。
  教学中,教师先整合本单元未学栏目“交流平台”中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设计示意图的基本思维过程,再呈现已学过的《田忌赛马》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题进行印证,最后回到“交流平台”,以《跳水》一课为例,着眼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回顾单元文本,了解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范式。
  这当中,学习材料不局限于习作教材,而是联结了“交流平台”,回顾学过的课文和做过的作业。之前习得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次习作的效果。学生成为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发现、判断、组织已知的信息来实现新的学习,并寻找信息来解决新的问题。
  除了着眼单元整体,陈老师还非常关注阅读与写作、课内与课外的整合。
  学生交流的“探险计划”是其在完成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形成的。当下的五年级学生很少会有真正的探险经历。因此习作前开展以探险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以阅读为纽带,丰富学生的认知。学生在设计“探险计划”时,提取、梳理阅读信息,并在习作过程中不断复现相关的阅读经历和阅读所得,以转化成自己的习作材料。这是以习作带阅读、用阅读促习作的整体推进的过程。
  (二)关注学段整体
  教材的编排清晰地体现了语文能力的序列性。教学中,要着眼学段整体,结合教材编排体系,了解学生曾经学过什么,今天要新学什么,之后还将会学什么。站在统筹整个小学阶段的高度,重视整套教材之间的关联,以体现语文能力形成的递进性。
  在徐老师《朋友相处的秘诀》一课中有一个“汇报分享小贴士”,是这样要求的:(1)有条理地汇报。(2)把意见和理由说清楚。(3)声音清晰、响亮、自然。
  第二条要求中的关键词是“意见”和“理由”。经统计,统编教材47个口语交际的小贴士中,“意見”一词共出现过8次,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书借阅公约》和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身边的“小事”》中各出现过1次,本节课为第三次出现,五、六年级还会出现几次。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求汇报的是“意见”,而不是“观点”。“观点”一词在教材中出现过6次,第一次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中: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六年级还会多次出现。“意见”和“观点”是不一样的能力要求,教学中要避免混淆。“理由”一词在教材中共出现5次,之前曾在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大以后做什么》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游去哪儿玩》中出现过。本堂课要把“意见”和“理由”说清楚,指向的是学生之前已形成的能力,属于“已知”。在学习过程中,徐老师只是稍作复现、提醒,不作过多强调。
  再看“有条理”一词,教材中共出现3次,本节课为第一次出现。所以“有条理”是要掌握的新能力,属于“新知”。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且有效。先进行第一次汇报,呈现学生原生态的思考路径。教师通过点评,引导他们知晓怎样表达才有条理。之后,在小组讨论第二次汇报时,教师通过示范、微课等支架,促进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并通过实践形成能力。这样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和着眼学段的整体意识。
  (三)关注学生整体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其参与每个学习过程,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充分挖掘个体的学习潜力并尽量多样化展示。
  徐老师《朋友相处的秘诀》一课重视小组合作,并强调合作的有效性。如在小组合作汇报中,汇报要求不是一次性呈现,而是分步呈现。一次性呈现要求会使不少成员有松懈感,减弱参与意识;分步呈现要求则强调人人参与,人人都是学习主体,凸显了口语交际中的参与意识。
  同时,教师不仅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还十分强调学生在交际中的情感态度。有这样一个细节特别值得关注:教师随机拍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画面并投屏展示。师生共同分享小组讨论及合作要点:小组讨论时要放低音量,同时强调讨论时要人人参与、有序表达、认真倾听。这是教师运用元认知策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予以积极的关注。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合理调节。
  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教师重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放大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细节。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讲,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也在整体推进、螺旋上升。
  二、搭牢支架
  教学中的“支架”一词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帮助和支持,如提供学习资源、示范、提示、指导等。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自身能力不断增长,教师逐渐减少支持,最后学生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直到自己独立完成学习。   在教学中使用“支架”,要适时、适量、适当,体现科学性、适切性、有效性。
  (一)支架的目标要科学
  支架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因此所搭支架要从学生自身认知出发,贴近其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更要体现目标指向的科学性。
  陈老师《神奇的探险之旅》一课的教学目标前后曾做过微调。
  调整前:
  1.根据习作要求,编写一个神奇有趣的探险故事。
  2.在课前制订探险计划的基础上,想象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设计险境求生示意图。
  3.展开合理想象,借助险境求生示意图创编故事,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能写出人物心情的变化,感受探险的乐趣。
  调整后:
  1.根据习作要求,知道编写神奇的探险之旅的基本要素。
  2.在课前制订探险计划的基础上,想象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设计险境求生示意图。
  3.借助险境求生示意图创编故事,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也可以写出人物心情的变化,从中感受勇气、智慧和团队合作带来的探险的乐趣。
  其中,目标1从“编写”到“知道编写”,目标3从“能写出”到“也可以写出”,这两个调整显然是有深意的。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變化写出来就更好了。“如果能”三个字清晰地表述了本次习作的能力要求。《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指出“尝试把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写出来”,并强调这项要求是弹性的,只是鼓励学生在完成其他要求后进一步丰富习作的内容。
  目标的制定与调整体现了科学性,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和《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深入研读之后用好教材与教参的意识。教师要对习作教材进行研读,读透其背后“厚厚”的教学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材编写者、众多专家智慧的结晶。一线教师面对教材,就是面对巨大的智慧之库。对于他们而言,要求学生学教材,自己先要提前学通、学透教材,努力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不断体会其中的微言大义,将教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支架的形式要适切
  适切,指适合、贴切。教学中,所搭的支架须为学生学习时所需,并能为其所用,用后又有所得。如《神奇的探险之旅》一课,学生在尝试“创写惊险片段”时,经过先前的学习,已形成表达或交流的动机、欲望。学生心中已经有了各种神奇的探险之旅,但这些思维火花只是以“内部语言”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这些内部语言处于主观心理意识和外部言语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形态。要将这些内部语言转化成学生笔下条理清晰、过程具体、内容有趣的文字,需要适切的学习支架。
  陈老师出示《跳水》片段,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例,搭建了修改的支架,使学生有方法可迁移,有策略可模仿。支架的适切性主要体现在学习材料熟悉,思维方式相近。从习作到阅读,再从阅读到习作,学生走了几个有意义的来回。
  (三)支架的意义要凸显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主动完善、丰富自己语文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支架的意义不仅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还要为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提供助力。
  在“表达类”内容教学中,无论是习作还是口语交际,教师都要善于创设利于表达的真实情境,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能力发展置于开放的、常态的、与生活持续互动的有机系统中。教学要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主张学习的内容源自真实任务,设置与现实问题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努力在课堂上展示与现实问题解决相类似的探索过程。
  回到《朋友相处的秘诀》一课,教学中,徐老师打通课内外,打开课堂与生活的通道,引入学生生活中与朋友相处的照片,分享学生与朋友相处的真实事例。这既为秘诀的形成奠定基础,同时又便于教师以分享秘诀的形式进一步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得交际情境更真实。教师创设的“常态生活交际情境”帮助学生真正做到了交际时切己体察。
  综上所述,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为一线教师有效实施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想落实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的目标,教师要用好教材,着眼整体,同时在教学推进中搭建适切的支架,助推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   315800)
其他文献
2009年是我省新课改的第一次高考,也是文综试卷的第一次自主命题。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把学科知识融入生活主题,试题与生活和时代紧密联系,并注重对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注重学生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探究能力利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为2010年的备考复习带来了许多思考与启示。因此,高三教师要认真研究《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
期刊
校本研修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伴随课程改革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培训为一体的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校本研修应该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进修,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需求实施的一种开放的教师专业进修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往往演化成校本培训,那么如何切实开展校本研
期刊
一、教学视导实践行动的背景  要了解一项改革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这项改革的背景。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历史使命,使得把发展教育的理念加快转移到科学和谐上来、把治教办学的重心加快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把教书育人的模式加快转移到全面素养上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体现在校本教研上,就是深入学习实践《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使校本教研工作从重组织活动、关注狭隘经验,发展为重捕捉
期刊
随着新课程高考命题的发展与变化,高中历史复习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并呼唤新的策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经从以专业为核心的学科教学走向培育合格公民的教育。这也给新课程的高三历史复习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传统的旧教材的复习方法能成为新课程的复习策略
期刊
高三是高考复习年,如何“过年”值得研究,本文立足数学课堂,追求教学效率,提出一种复习观和复习方法,旨在复习年中,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们一方面普遍感到课程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对课堂教学中蕴涵的丰富的学生资源特别是错误资源缺乏认识,忽视了对学生错误资源的捕捉、利用与开发,致使大量有价值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流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开启智慧之门,迈入知识殿堂。  一、学生错误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学生错误资源就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
期刊
教师必须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只有得法的表扬和批评,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否则,表扬和批评往往事倍功半,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一、怎样表扬  (一)“就事论事”只谈自己的感受,不作判断性的评价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教师对学生说什么,学生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表扬有建设性,描述学生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教师的感觉即可,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学生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
期刊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诗歌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会背诵诗歌,那今天谢老师来考考你们。  (师生合作背诵《古朗月行》《青蛙写诗》)  师:果然难不倒大家。这两首诗歌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运用了比喻,充满了想象。写诗最重要的就是想象。(板书“想象”)李白望月作诗,青蛙用标点写诗。今天,我们一起来用数字写诗吧!  (板书课题,生齐读)  (点评:本环节从一年级学生熟悉的古今诗歌导
期刊
编者按  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教学实践与研究  为全面领会统编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发挥教材使用价值,2021年5月,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于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会上展示了以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教学为主题的观点报告、课例与点评。本期刊发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以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启发。  【摘 要】统编教材“表达类”内容教学主要指口语交际
期刊
【摘 要】统编四年级教材围绕“提问”精心编写了两个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四年級下册第二单元是这一单元的延伸。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能力实现螺旋提升。基于教材,开展教学研究与学导课堂实践,让“问”于“生”,以“学”导“教”,可有效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使其养成边读边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助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统编教材;提问策略;学导实践  《义务教育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