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水稻螟虫的发生特性与防治技术探讨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51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产区发生呈加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地区水稻螟虫发生严重,重点是通过农业防治和调整防治策略,以及选用治螟药剂。本文将通过水稻螟虫发生的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关键词] 水稻螟虫 发生特性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156-01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生产在全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因品种布局的改变、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害虫抗药性的形成和全球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稻螟虫连年暴发,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主要包括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台湾稻螟[Chiloauricilia(Dudgeon)]、稻褐边螟[Catagelaadjurella(Walker)]以及大螟[Sesamiainferens(Walker)]等。其中以三化螟和二化螟為害最为严重。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主要稻区,特别是沿海、沿江平原地区为害严重,其次是中南稻区。主要是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受害。会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瘪谷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螟虫害已经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我国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发生特性
  1.1 杂交稻的螟虫生存率较高
  杂交稻长势旺、株高、叶宽、秆粗、维管束排列疏松、茎秆内含SiO2量少,更便于螟虫蛀入。据南京农业大学试验结果,螟虫在杂交稻内生存率要比常规水稻高1.5倍,最高可达5倍。且杂交稻主茎少、分蘖数多,其破口期长达7d,比常规稻长2d,增加了螟虫初孵幼虫的蛀入机率。
  1.2 水稻早播,利于一代螟虫生存
  鲁甸县境内三化螟和二化螟常年蛾高峰出现在5月15~31日,20世纪90年代前此地区播种水稻以传统方式为主,即育苗移栽,一代螟虫可在秧田期集中防治,控制效果好。近年来在推广直播稻的同时,又大面积推广直播杂交稻,而杂交稻由于生育期比常规稻长,播种期需提早到5月初,比常规稻早20d左右,早播种的稻苗恰与一代螟虫产卵期相遇,成为以后发生的桥梁。据预测,2013年以后此地区水稻总面积保持在13.7万hm2左右,直播稻和移栽稻面积比例分别约为60%和40%,常规粳、糯稻和杂交稻面积比例分别为70%和30%。
  1.3 秋冬季节气温偏高,危害加重
  据螟虫危害特性分析,螟虫(主要指二化螟)平均气温在18℃以上即可活动和取食,而1991年以来,本县区的10月份的日平均气温由常年的17.5℃,提高到18.8℃,使本应在10月上中旬就进入休眠越冬的二化螟、大螟幼虫仍在继续转株危害。
  2 防治技术探讨
  2.1 充分利用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第一,实行春季耕翻。近年部分乡(镇)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这一类措施是通过农艺手段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第二,在栽培制度上,改单、双季稻共存为大面积双季稻或单季稻,尽量消除有利于螟虫生存的“桥梁田”。同时,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使两头小中间大。适时栽插秧苗,合理管理,使螟虫的盛发期与水稻的分蘖期和孕穗期错开。冬春期间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躲在其中越冬的幼虫和蛹。在卵盛孵前,消除稗草和田边杂草。螟虫的化蛹期一般在春耕生产季节,这时要及时春耕沤田。将稻桩、稻草、杂草等翻入土中,借以消灭越冬幼虫,减少害虫的基数。物理防治:利用光、高温或者障碍物等手段,达到杀死或阻碍害虫的目的。
  2.2 调整防治策略,控制螟量上升
  将原来的普防,调整为重点防治。制定的防治策略为:三化螟,“狠治一代压基数,普治二代压三代,重治三代保穗数”;二化螟:“狠治一代压基数、普治二代保穗数、挑治三代保丰收”。具体实施方法为:在5月底至6月20日的一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后峰进行狠治;7月20日前后二代三化螟发生区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和二代二化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治二次。
  2.3 调整施药品种,是提高防效的保证
  为减缓螟虫抗药性的产生,还应做到交替用药。防治大螟,秧苗期当发现枯心苗为害症状时,应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以选用18%杀虫双水剂每亩用2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隔5~7天喷一次,一般防治2~3次就可以了。水稻拔节期,用40%吡虫啉100克/亩,对水50千克喷雾。孕穗期至抽穗期,每亩用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二化螟,秧苗期发现二化螟为害秧苗造成枯心苗时,可以在苗期用25%杀虫双100~150克/亩,对水50千克进行防治,白穗期每亩用100~150克50%乐果乳油对水50千克喷雾,具有很好的杀虫杀卵效果。针对三化螟,可以在卵孵化高峰期和破口露穗期,用5%氟虫腈15毫升/亩对水50千克喷雾,可以有效地预防枯心苗和白穗。
  2.4 科学应用施药方法,确保防治效果
  從2002年起,各区(县)主要抓住了以下三点。第一,抓准施药时间。改变以往以水稻生育状况定防治时间的做法,主要抓住以三化螟的卵孵盛期和盛末期各一次,虫口基数高的地区再治一次。第二,用足水量。手动喷雾器单位面积用水量40kg/667m2以上,弥雾机用水量也不低于20kg/667m2。第三,在破口期一次防治时适当增加用药量和用水量,并做到均匀喷洒和不漏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在我国主要粮食中占很大比重。因此,不管是从经济效益上讲,还是从国民需求上讲,水稻产量都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水稻螟虫对水稻的生长危害极大,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所以在种植水稻时一定要注意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螟虫对水稻产生的危害。要防治水稻螟虫,就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在药剂防治上,要推广并合理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以及药效保持期长的治螟对口农药。
  参考文献
  [1]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
  [2]潘欣葆.稻区二、三化螟大发生原因与综合治理对策。
  [3]丁锦华.农业昆虫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际,就如
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科的快乐,打造快乐的体育课堂,是当前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所必须考虑和重视的一方面内容。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快乐,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堂
读写能力是初中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寻找读写教学的策略,强化
在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背景下,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现在教育界也将网络技术逐步应用到教学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微课',它已经慢慢地被大家熟知和接
EMBA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它与中国经济、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什么关系?中国EMBA如何创出自己的品牌?踏着紫荆花的落英,在一个细雨纷纷的冬日,我来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与年轻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秀乡境内最高海拔1824米,最低海拔80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基本无霜,高山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昼夜温差大、降雨量较
经济发展推动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英语教学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学科,故事教学法可以从很
一、选地整地。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但由于根系入土深广,茎高叶茂,且需肥、需水量大,不耐酸碱,耐涝性差。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比较丰富、保肥保
<正> 一、引言在液压系统中广泛使用的齿轮泵,其输出的流量是脉动的,相应的输出压力亦有很大的脉动。由于脉动频率通常在100Hz以上,故在普通的指针式压力表上是观察不到这种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逐渐转化为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的课程,这一学科具备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征。本文在新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依据建构主义、混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