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ln_x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这一概念还决定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成为全体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在农村初中,由于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厌学情绪比较高,从而导致了学生语文素养普遍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等。
  针对农村学校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加强课外阅读与实践是提高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拓宽资源,扩大知识面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优点,搜集信息,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更好地学习语文。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对经典名著不感兴趣,而是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之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习《生命的意义》可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习《杨修之死》可读《三国演义》等。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教师指导学生浏览、精读、略读、做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样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专题墙报等。同时,对课外阅读要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等。这些方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语文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不给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另外,也只有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等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达成。
  1.创建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
  依托文学社成立作文辅导班,进行写作指导,每周一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讲座,向文学社会员开发。每次听讲后,按时提交一篇相关内容的作文。定期编辑文学社刊,每学期分年级编辑一期刊物,组织一次作文竞赛,安排一次作文展览。
  2.开展“校园之声”文艺广播活动
  利用校园广播网,每天用半个小时播放学生稿件,作品由文学社提供,主要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节目,如快板、相声、诗朗诵等。每学期评选若干“最受学生喜爱的节目”进行奖励。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语文资源,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等调查活动,也可以开展搜集奇联、民间故事、农谚等采风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空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这正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化归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几乎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只是体现的化归形式不同而已。  化归是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想要解决问题A,可将它转化为解决问题B,再利用解决问题B的解答去完成问题A的解答,化归也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将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将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个形式。  例如,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是十分容易的,因此,为
目的:观察分析左氧氟沙星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84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实验组(42例)静脉滴注左氧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验活动.而实验探究题是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编拟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其特点是: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八环节,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题目选材内容范围广,出题角度多样化,学生不易掌握答题要领.因此,实验
目的探索水孔通道蛋白4(AQP4)在局灶性脑挫裂伤(CCII)不同损伤区域表达变化,及其对创伤性脑水肿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CCII组,其中CCII组分
目的 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 112 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 139 例维吾尔族正常女性细胞色素 P450(CYP)19 基因 rs10046 位点多态性,回
五年制高职院校人格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中心任务。职业院校的人格教育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高效的工作体系、走向社会的实践体系、朋辈辅导和团体训练
【摘 要】 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学到的东西很多,思维也比较活跃,关键在于他们把自己置身于许多热门话题之中了。如果在英语老师的点拨下,把他们这种置身于问题中的能力用到英语教学方面,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会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发展。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学习问题 培养    人们常说,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就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英语知
【摘 要】 本文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实施学习小组的可行性,从而结合班级的实际,阐述了班级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取得的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 班级学习小组 建立 实施    2006年秋季期我担任了06?鄄5班班主任,面对一个90人的班级,有点手足无措,如何去管理这个大家庭呢?在彷徨中,我顾此失彼,就这样,一个学期过去了,班级的学习、纪律等各项工作都令我不满意。  第二学期,在上学期期考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我接触了各种性情的学生。在工作中经历了无数的喜悦、忧伤,体味了数不清的酸甜苦辣,我最有感触的是:班主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一、班主任要关爱学生    孔子说:“仁者爱人”。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育的巨大力量所在。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人
目的观察感染约氏疟原虫17XL(P.y17XL)和17XNL(P.y17XNL)小鼠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常规腹腔注射感染P.y17XL和P.y17XNL,观察感染小鼠原虫率和存活率,以及感染对小鼠贫血、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