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即缺乏真情实感,为文造情。如何改变学生作文的不足,从写作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增强写作的主体意识、提高写作的审美能力、营造写作的社会环境方面来谈几点看法。
  写作教学 情感 主体 审美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每次作文都要求学生真情流露,但每次都是失望至极。学生的作文或是感情不真,虚假矫情;或是道德价值、审美价值混乱,这种现象在高考作文中也是屡现不鲜。如“战胜脆弱”(98年高考)有的同学便编造出自己身有残疾或父母双亡来博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再如,“星星”(06山东卷)有的同学详细地描写了他在高中的恋爱史,来表现“距离产生美”;再如,“这世界需要你”(11山东卷)有的同学谈这世界需要战争,需要希特勒等……这不是少数现象,而只是显露出的冰山一角。我们反对用简单的道德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但从上述观点中我们看到了作文教学中的不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学生的作文如死水一般,毫无灵气和生命力呢?
  究其原因,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过于功利。从写作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展示高中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转变为取悦阅卷老师、换取高分为目的。写作教学过于功利,写作指导过于机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为了博得高分,不愿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文章中充斥着事不关己的虚假与崇高,学生的写作与自己生活毫不相关。所以,尽管在中学接受多年教育,除了写作的知识技能见长以外,没触及过心灵深处的情感。高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受过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没有在内心树立起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复归写作的本色,在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写作技能之外,关注个体情感的自我,表达自我的心声、激情,感悟艺术创造的魅力,追求美的心灵境界,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触摸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个体的鲜活之美。所以,以关注生命情感价值观的情感教育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支点,就会避免作文与做人分离,可以促进文风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写作中怎样实施情感教育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一、增强写作的主体意识
  写作是自己的事,不是外在强加于自身的东西。增强写作的主体意识,就是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我写”,是“写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写作是内心情感的表达,不是获取高分的工具。教师可以从教材中举例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如白居易《琵琶行》时,教给学生欣赏千古绝唱“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反思为什么所有沦落天涯的失意客都从此诗中读出了温暖,读出了心声。是因为作者并不仅仅是写歌女的天涯飘零,更多的是作者自身情感的宣泄,因而才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再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被贬黄州但又无比旷达洒脱的苏东坡所写……文学史上那些能引起我们共鸣的著名篇章,都是作家在“情”的推动下写成的。
  由此,让学生明确:作文应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心中所思所想皆可跃然纸上。教师也不要强求学生的作文承担起“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神圣使命。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就是在写作中不断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情感、精神。写出富有个性的“真我”,“文如其人”说得即是如此。所以,写作教学必须回归本源,回归于“人”,即尊重写作主体,认识到写作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那么,只要是从心灵的体验出发,在作文中展示的情感是成熟的也罢,幼稚的也好,只要是他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生命和情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他的作文就是有价值的。
  二、提高写作的审美能力
  高中阶段,随着知识范围的扩大,思维、想象、情感能力的提高,个性意识的增强,学生个体的审美意识也初步形成。但是不能不注意到在经济日益全球化,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今天,许多中学生生活在强大的商业化的世俗文化包围之中。不少学生经常泡吧上网,玩网络游戏,看日韩偶像剧……沉溺于低品位的文化中,去寻求感官的刺激。在此情况下,在写作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使他们能够在写作活动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美人格,陶冶灵魂,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可以从教材出发,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报任安书》中有一段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让学生深刻体会在司马迁在惨遭屈辱后生命所体现出的强度和韧度,又或者教师可以找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2005年江西的作文题《脸》就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审美的空间。农民的脸是黝黑疲惫的,当官的脸是圆滑世故的,中学生的脸是青春扬溢的,儿童的脸是好奇单纯的。“脸”上有四季,“脸”上有人生,“脸”上有社会,“脸”上有沧桑,“脸”积淀着思想、文化、情感、审美的元素。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不拘一格,按照自己的审美想象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写作中的审美过程是伴有强烈的情感活动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在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震动,学生的作文也会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净化心灵。
  三、营造写作的社会环境
  情感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中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应该拥有的责任心、关爱心,追求高的精神价值和道德境界,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给生命以境界,给灵魂以家园。不容回避的是现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流露了大量的灰色情感:受社会上出现的“彭宇案”等事件的影响,个人主义思想流行;受“我爸是李刚”和“富二代”的影响,拜金、拜官主义思想流行;有的同学悲观消极,只看到社会的黑暗面(这一点尤其严重)。如学生在作文中写到:青年们个个精神焕发,但看到年逾古稀的老人站在公车上时,却视而不见,可见世风日下;救人反被诬陷,可知人心不古;小悦悦被碾压两次,路过18人竟无一人出手,可见良知泯灭……
  中学生作文思想如此复杂和消极,就是因为写作中没有融进主体色彩的社会情感意义。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自己真诚之心,用审美的眼光,去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把握时代脉搏,融入大千世界,以诚恳、严谨的态度来观察、体验人生、思考身边出现的人和事,从内心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作文的目的是做人。
  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去解读自己的文章,把自然、社会与人生融于胸,那么为文就是提高人生境界的写作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1.
  [3]王富仁.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J].语文学习,2003,(1).
  [4]孙绍振.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曹明海,潘庆玉.生活:语文教育的源头——论刘国正语文生活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2,(6).
其他文献
甘肃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2010年年会于7月8—10日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顺利召开,来自省内高校教育技术专业、信息中心和地方电教馆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甘肃省高校教育技
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军队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军校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从军校教育信息化的视角,研究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设计问题,对设计策略按照功能进
急性腰扭伤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包括肌肉、筋膜、棘间韧带的损伤,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等,多因在姿势不良的情况下,身体过度扭转或牵拉,造成脊柱的不协调运动及局部软组织的损伤
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使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是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专业英语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学生完成从“学”到“用”的转变,将学
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课堂教学;营造氛围,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操作——“做数学”;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学”;就如何将新课标融入小学
期刊
胃石症多表现有上腹痛、腹胀、呕血、黑便、肠道梗阻等。目前其治疗方法有西药排石、内镜下介入碎石和中药排石。我们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96例胃石症患者用中药排石汤和胃
先父俞长荣擅长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方中薏苡仁,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其应用要点为:舌苔白腻或黄腻,大便不成形,或多黏液。本品功力和缓,尚需根据病情,合理配伍,如与荷叶
从分析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着重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从激发英语学习动机,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融洽师生关系,改进英语教学策略,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 积极情感 英语兴趣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其中由电脑所致的眼部症状,如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