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浙江数学理科卷选择题命制缺憾之剖析

来源 :福建中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123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高考浙江理科数学试卷难考,这是普遍的反映,但,试卷真的很难吗?或者说,考生觉得难,究其原因何在呢?笔者就此对今年的浙江理科数学试卷进行认真分析,并与个别考生进行交谈,认为,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试卷的选择题在编制和试题的排列次序方面上存在着不足,搅乱了考生考试心理,一些考生还没做到填空题,精神上已被选择题打垮了,下面就2010年高考浙江理科数学卷的选择题谈个人一些看法。
其他文献
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样的教材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让我们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理解教材、领悟教学。
期刊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构建目标导引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型课堂,就是要通过调整教学关系,在不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强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走出一条“轻重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先学后教,当堂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基本教学模式是:目标导入→自主探究→合作
期刊
解题是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创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
期刊
设数列{an}为等差数列,数列{bn}为等比数列,则不妨称数列{anbn}为差比型数列,众所周知,此类数列的前”项的和常采用错位相减法处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错位相减法求解此类数列前”项的和,学生虽容易掌握,但在将两等式相减时往往容易出错,从而造成整题求解错误,令人心痛!为此本文将另辟蹊径,利用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这一特性,探索出一种求解此类数列的和的另一通法——导数法,即利用导数这一有
期刊
2010年福建卷的数学试题是实施高中课标课程后的第二次自主命题试卷,文科数学试卷体现了“以稳为主,稳中有变,平稳推进”的精神,试题凸显课标课程理念,严格按照教育部制订的《考试大纲》要求,重视基础性主干知识,强调数学能力与素养,关注数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试题既围绕着《课标》的内容主线、核心能力、改革理念进行命题,又兼顾到不同版本教材。
期刊
在一节“几何概型的应用”复习课中,笔者曾出示如下问题:
期刊
问题:已知非零向量a,b夹角为60d,且满足|a2b |=2,则ab的最大值为.  1 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 (代数法)|a2b|2=4,   |a|2+4|b |24a b=4,|a |2+4|b |2=4a b+4.   ∵|a|2+4|b |2≥4|a | |b |,   2 不同解法的分析  解法一是純代数的方法,运用向量的代数运算将条件和所求都转化为|a || b |,其中还涉及了基本不
期刊
在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⑤中,关于数列求和,课本介绍了等差数列的倒序相加法和等比数列求和的错项相消法.其实,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求和方法及相应公式外,数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求和方式,那就是对分数或分式求和的“裂项相消”。
期刊
数学模型方法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以问题中的数学元素为“元件”, 恰当地构造出对学习者来说是已经认识的某个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常常表现出简捷、明快、精巧、新颖等特点,使数学解题突破常规,不但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而且更能让人领悟到数学的无穷乐趣和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每一位教师都有独特个性和自己的优势,“同课异构”给教师们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在不同教学方式的相互切磋下,教师对教学有效性能够有更深刻的感悟,进而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有幸观摩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两位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