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动规律在高中体育课上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师,每天工作压力很大,体育课要教不难,但是要教的好不容易。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耕耘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专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学校体育的改革,从学校体育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到教学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整个体育教举体系,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中体育课上如何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积极性,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有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作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看到,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正在作各种活泼的游戏,一场激烈的精彩的足球赛在进行着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要求,即直接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满足了暂时的需要之后,就会消失。
  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还要要求学生把锻炼身体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启发他们为实现“四化”而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
  但是,正如我们在实践中看到的那样,我们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
  注意是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心理过程,是对事物的感觉、思维的反映。例如:学生注意老师指挥学生做操而发出的口令,就是学生对刺激物的反映。
  注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在体育活动中,如果心不西焉或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掌握好所学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或伤害事故。
  注意分被动与主动两种,被动注意是属于本能的,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去努力,它由条件刺激或个人爱好所产生。例如:上体育课时,新奇的道具,显目的标志,宏亮的口令,都能引起学生们的被动注意,而主动注意则由意志去指挥,带有强制的意思,往往学生对某些事物并不感兴趣,只是由于某种需要才去注意。譬如:有的同学对长跑这个教材并不感兴趣。但由于“长跑”是“达标”的一项指标,而“达标”又是评“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当“三好”学生的愿望而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上好“长跑”课了。
  在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的时候,要向学生讲明锻炼身体的意义,每节课、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尽可能利用那些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因素,把学个从被动注意引导问主动注意上来。例如:教纵箱分腿腾越时,先可在纵箱的远端贴上胶布一条,作为明显的标志,引起学生的被动注意,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有了肌肉感觉,知道了手必须撑到箱的远端,才能完成好这个动作。因此,引起了他们的主动注意。
  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提示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例如:教学生“前滚翻”时,可通过提示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口令,引起学生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合理分配的注意,使之取得好的效果。
  兴趣是个人对事物所持的选择态度,它是属于感情和情绪的状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源泉,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
  我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专心专意去做。注意也能引起兴趣,(但有时集中了注意的事物,并不都能引起兴趣。)若经常注意某一事物,也能引起对该事物的兴趣。例如:当学生听到自由体操那种悦耳动听的伴奏音乐时,引起了他们对表演的注意。当看到运动员那种优美、惊险的动作时,便逐渐对体操发生了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教师的目光暗示,表扬、鼓励与批评,及时纠正错误,正确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游戏、竞赛、直观教具等。
  总之,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最近几年以来,网络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网络游戏也随之吸引了更多的网民进行参与。文章通过对现代教育里建构主义理论,把网络游戏的成功理念运用在建构主义的教育过程里,为了形成全新的并且更加实用的教学方式和构建出对于学生非常有吸引力的全新教育方式给予支持。  【关键词】网络游戏思想 计算机教育 全新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被普遍应用,各种形式的网络游戏犹如春草般孕育而生,很多网络游戏都成功
在中国,于漪的“目中有人”观,钱梦龙“三主”教学观,魏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无不折射出一代语文教学大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理念早就形成共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理念往往成为一个口号,成为一个标签。教师急功近利,包办代替。他们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
摘要:学习是实现幸福的重要路径,追求幸福是生命的本能,成就幸福人生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但传统的文化思想,现行的教育体制,家长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使得小学生幸福感普遍缺失。要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需要心育老师带着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刻苦学习心理专著,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帮助提升家长的素养,上好心育活动课,做好学生的个案辅导,寻找多种渠道,积极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智力,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关键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中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
【摘 要】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研的方法,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结合本人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对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 学习 生物教学 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研的方法,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和小
【摘要】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从自己本身的教学方法上来进行改进,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听、唱、想、说的参与以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等教学手段来改进课堂欣赏教学。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陶冶小学的情操,开启小学的智力,促进小学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何谓快乐习作。  “快乐习作”,指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心境自由,敢于创新,乐于表达”。这既是小学生习作训练取得成功的一种良好的积极心理状态,又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所应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所应追求的至高境界。《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强调的也就是写作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
【摘 要】小学说明性文章的教学中过多受教学目标的控制,对于学生阅读而言,极不情愿地接受一些说明方法和事物特点的学习。开展一种拓展教学,遵循学生的“兴趣、质疑、探究、分歧”需要,创设丰富的拓展平台,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发展自己的阅读情感、阅读方式和阅读探究。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这种探究的必要性会越来越强。  【关键词】小学 说明文 拓展教学    谈及说明性文章,略有“
【摘要】综合性学习的知识框架就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效载体.综合性学习最终的目标就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课堂;应用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 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生物教学中如何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找准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关键词】教学 培养 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生物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