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育人模式推进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是党的建设在高校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一环。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从“党建育人模式”的实践视角对党建科学化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得知党建育人模式的创建与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相辅相成。党建育人模式应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方向、以科学的制度建构基础、以科学的方法增进动力。
  [关    键   词]  党建育人模式;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12-02
   一、研究现状
   自“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后,国内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高校作为基层党组织中培养时代新人的主要阵地,聚焦了党建科学化的研究热度。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论文检索可知,以“高校党建科学化”为主题检索得论文477篇,而以“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为主题检索仅得论文27篇。又以“党建育人”为主题检索得论文506篇,但并未发现协同研究“党建科学化”与“党建育人”的显著成果。从而得之,“党的建设科学化”汇聚了党建研究范畴的诸多力量,而“高校党建科学化”的研究尚居于初始阶段,其中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较少,在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中融合党建育人模式的研究成果更为少见。
   (一)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研究
   关于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及其目标。有学者将高校党建科学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如赵建平将党建科学化界定为: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遵循特定的规范和程序,采取多元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化技术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过程[1]。另有学者从高校党建的要求出发,如杨建军提出,高校党建科学化的本色就是从认识并掌握理论、制度和方法中,反映高校党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并使之贯穿高校党的建设全过程[2]。目前对高校党建科学化的目标要求研究较少,其中,杜玉银提出高校党建工作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等。
   (二)关于党建育人问题的研究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如何将党的建设与育人工作相结合,有效落实“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已然是热点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党建育人的内涵及功能。如宿林林提出党建育人功能反映在引领导向、渗透凝聚、约束规范和教育提高。二是党建育人面临的挑战。如朱晓倩指出高校党建育人的政治理论教育水平不高、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结合不紧密、活动形式单一。三是党建育人功能发挥的途径。如江欢、谢宏认为实现党建育人功能应优化机制、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深入社会实践。四是党建育人模式在高校中的实践。如钟凤宏对大连医科大学“三季两点一社区”的党建育人模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综上所述,现有关于党建科学化和党建育人的论述可为本文进一步研究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提供有益借鉴。同时,由于两者协同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为深入探讨留有较大空间。
   二、以党建育人模式推进党建科学化的重要性分析
   (一)完善理论体系
   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在高校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一环。在深刻把握党建工作科学化理论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党的建设进行历史考察和现实审视,从理论高度明确高职院校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含义和目标定位,并探求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历史和经验,推动高校党建理论的创新,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二)发挥实践作用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科学化建立在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实践基础上,瞄准现实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网络的广泛分布,思想多元的激烈碰撞,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从理论指导、制度建设、方法优化等多方面着手为提升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路径。
   此外,以党建科学化为理论基础和目标要求,对党建育人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研究,有利于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发挥党建育人功能。
   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党建育人模式的科学化探索
   (一)科学化党员发展制度
   2013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明确党员发展质量。2014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的总要求。以上提出的意见内容和党员发展十六字方针的总要求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科学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该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其科学化具体分为标准科学化、程序科学化和比例科学化。其中,标准科学化从申请人资格、党员培养标准、党员义务和权力的衡量三点进行检验;党员发展程序科学化可概括为:二次谈话、三次备案、四次公式和五次票决;党员发展的科学化比例为平均每班成为正式党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左右。该三者协同为该院党建工作科学化打下坚实基础,为后续的党员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科学化师生结对制度    该学院党总支常态化实施“1+1+1”党建制度模式,即党员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党员教师联系寝室制度和党员教师与困难生结对帮扶制度。该制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教师党员的责任感。在实践过程中,其特色性、创新性、时效性、可推行性得到充分展现。十余年间,该学院教工党员已有273人次联系197个班级开展结对教育活动;教师党员已有247人次与666个宿舍进行结对,他们定期走访学生宿舍,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存在的困难,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得到了全院学生的高度认可;讲师以上职称的党员教师已有100人次与233名困难学生帮扶结对,助力学生成长,效果显著。“1+1+1”党建制度模式已获得多个校级及省级项目立项,曾于2018年11月入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建特色品牌培育A类项目,于2019年1月入选浙江省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项目工程,并获《教育之江》专题报道,又于2019年6月入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批党建特色品牌项目。
   (三)科学化人才培养制度
   该学院首创“三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精英班培养学生干部、才俊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订单班培养行业人才三条途径来实现科学化金融人才培养,以思政教育、诚信教育贯穿始终,充分发挥“特长生—特长班,特色专业—特色就业”的联动效应,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该院已经组建了三届才俊班、四届精英班,并连续十一年组建了27个实体及虚拟订单班,22个人才储备班,为学生就业拓宽途径。涵盖该学院学生1148名,该校其他学院学生96人,连续9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以上。
   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建育人功效,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该学院党总支将该三制度有机结合,并在实践中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三会一课”规范化和意识形态教育制度化。学院积极開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师生党员的“四个意识”。学院积极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服务社会,提升本领。
   四、以党建育人模式推进党建科学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建育人模式的方向
   首先,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高校师生头脑,开展主题鲜明、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学习。其次,应深入学习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概念与精神,正确认识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准确掌握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持续完善党建工作科学化的理论体系。最后,应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升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以科学的制度建构党建育人模式的基础
   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领导工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形成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提供制度保障,进而为党建育人模式的构建夯实制度基础。其次,应结合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特点和师生特点不断探索与实践实效化的党建育人制度,为党建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实践基础。
   (三)以科学的方法增强党建育人模式的动力
   首先,高职院校应以科学的成效衡量标准检测党建育人模式的实效性,倒逼党建育人模式的优化。其次,应顺应信息时代大潮,研究并落实科学的“互联网+”党建育人方法,以此为突破点,不断提升党建育人的广泛性、强化党建育人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赵建平.高校党建科学化的“三个维度”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5-27.
   [2]杨建军.高校党建科学化:理论·制度·方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37-38.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在校本科生为访谈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了解大学生对“金课”的看法。通过编码分析提取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氛围、课程考核、师生关系、课程收获8个主范畴,构建了“内容—过程—成果”的“金课”特征模型,揭示了大学生心目中“金课”的主要特征。  [关 键 词] 大学生;扎根理论;“金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实质上是一种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深挖课程内在的思政教育元素,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度融合,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升华,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标。  [关 键 词] 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思政教育元素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
[摘 要] 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中尚存的课程德育工作方面的不足,以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课程为例,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从明确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和注重课程学习全过程考核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并详细介绍了以“工匠精神”为导向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关 键 词] 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期刊
[摘 要] 2019年冬,全國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高校延期开学。以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18级光电专业的电动力学课程为例,将腾讯课堂和慕课平台混合,进行授课教学,并将经验总结、分享。  [关 键 词] 网络授课;腾讯课堂;慕课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
期刊
[摘 要] 对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以大學物理课程的一个内容作为案例充分展示这种教学模式的全部活动内容,同时对教学反馈形式与评价指标也作了说明。  [关 键 词] 线上教学;过程性评价;教学反馈;学习通;腾讯会议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56-02
期刊
[摘 要] “校企合一”是职场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可以培养出市场与社会所需人才,对学校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对“校企合一”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以供参考。  [关 键 词] “校企合一”;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50-02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要把握课程思政的内涵,就必须准确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者不是等同关系,而是包含关系。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既有区分,又密切关联。课程思政的“思
期刊
[摘 要]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本科生能力与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过程。因此,景德镇学院在长时间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制定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机制与策略,才可以保证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关 键 词]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
期刊
[摘 要] Origin软件能够精准高效地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现多用于物理、化学实验中。以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为例,对Origin软件在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介绍。经实践表明,Origin软件的数据处理具有便捷、简单、准确率高等优势,同时适用性较强,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 键 词] Origin软件;物理、化学实验;表面张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情景式PBL教学法联合形成性评价对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的本科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轮转的本科生48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运用带教老师评价和学生组内互评的方式分别对实习生的学习意愿和态度、知识信息收集、分析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和小组内参与度、讨论内容、资料收集、思维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