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规律塑造课堂(下)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onl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1. 润泽。
  润泽,这个意思,我们大家都能体会,这个词是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中讲新课堂的,这本书每个老师都读得懂,但是我认为这里面需要领悟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因为这位学者看过几千所学校,看过数不清的课堂,他才写这样一本书。
  这种润泽,我想是强调了四个方面:
  第一,得体。一节课,给你的感觉非常得体、恰如其分、熨帖。情绪、节奏、形式都非常得体,不是太冷也不是太热。太热的课,表演的成分一定很多,太冷的课也不行。
  第二,柔和。这种气息、气味都是非常柔和的,佐藤学用了一句话,“滋润肌肤的气息”,这种柔和的呼吸能够滋润到学生的肌肤,春风拂面,这也是与得体相连的。这样一种柔和,是靠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
  我在中小学做过18年的老师。我最留恋的是做中小学老师的最后几年,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做副校长了,课上得比较少,给孩子们上课的机会不是很多,只能带一个班,但是我发现他们非常在意我去上课。我曾经说过,那个时候我就是感到心情非常舒服,因为我去上课的时候,发现孩子们都早早地坐到了教室里,特别是前面几排女孩子,一个个笑盈盈地看着你,我感到不自在,是不是我今天哪儿没有弄好?我问她们笑什么,她们说我们没有笑,我现在想起来,应该说,孩子们是一种发自内心地期盼你走进课堂。我想在座的很多老师可能都有这种体会,这是孩子们给你的最好的礼物。这种课,那种柔和的气息不仅滋润着孩子,也滋润着我们老师,多舒服啊。这就是美!
  第三,有效的应对。因为课堂是靠应对组织起来的,是以教与学、学与学各个方面的应对为中心组织的。这种应对是不是有效,如果没有效,课堂上就无法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课堂上,孩子发言,你要注意,有很多的话都是异化的,现在的孩子很聪明,察言观色,讨你好,知道你想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教师的恰当引领在增强应对的有效性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佐藤学打了个比方,就像垒球、棒球的投手与接球的人,如果你的球投得好,孩子经过努力能接到,他非常兴奋,但是有的老师投出去的球,都是臭球,有的老师上课就是让孩子跟在他后面捡球,他的球到处乱投,孩子跟在后面捡几次,他就感到没有意思,就不干了。我想,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道理。
  第四,真诚。这种润泽的氛围一定包含着真诚,有了真诚就有了自由的思想,就有了思想生长的空间。我想,今天到北小来,我就特别把孙双金校长的书拿出来看看,这里面有很多都可以拿来举例,我其实本来很想在孙双金上完课后讲,我来批判批判,现在没有这个机会,因为他在后面才上。批判是个中性词,批判包括表扬,也包括客观的评价和批评。
  他的书里有很多东西给我启发。比如他讲到开放性的时候,他说:有人说现在教学是赶鸭子,然后是灌鸭子,考试时就是考(烤)鸭子,然后学生就变成板鸭了。封闭的教学,就带来了板鸭,南京特产。
  很多老师可能都说过,润泽的课堂,让学生的思想有自由生长的空间,同样,孙双金的书中有个例子我觉得很好,2001年6月份,孙双金应邀到常熟上示范课,有一个叫黄菲菲的孩子,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时候,给他提了三个问题,如果不是润泽的,不是鼓励的,她绝对不会产生这么多问题。这孩子说了哪三个问题呢?第一,她说,课文中说我们趴在地上,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现,后面又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前面说“纹丝不动”,后面又说“扭转头一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是这个孩子提的第一个问题,孙老师就鼓励孩子,说她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发现了问题,非常有意义,他就叫别的孩子去回答,但别的孩子回答的,这个孩子都不满意,终于有一个男孩子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说这个时候敌人扔了一个燃烧弹,燃烧弹烧起来了,他扭头一看敌人看不到,所以不要紧。这个孩子在孙老师的鼓励下又提了第二个问题,这个孩子现在应该跟踪去了解一下,她一定会成长得很好。她说燃烧弹烧着以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又大大地鼓励她,他用了一个词叫“由衷赞叹”,其他孩子尝试回答,终于有一个孩子想出一个主意,邱少云在下风,我和其他战士都在上风,也算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了。这个孩子又提了一个问题,说最后写,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其他人是怎么知道邱少云同志牺牲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思想就有自由生长的空间。如果不是一个润泽的课堂,怎么会有思想自由生长的空间呢?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润泽的课堂里,老师的调控,如果不是应对有效,如果不是充分的教育民主,是无法生长出这么绚丽的思维花朵的。
  我再举个例子,你要学生思想自由,你要学生在应对的时候能够有意向地应对,不仅是单向、双向,而且是多向的,要想着打开,仍然是打开,打开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应对才能到达高潮,这种思想才能真正地生长。比如,我们小学一年级一篇课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很多老师教学的时候就打不开思路,他的思维,就是要学生最后一定要回答:小松树最后怎么不好意思、怎么惭愧、怎么检讨。你站在山上,你就说你比大松树高。哪怕是教材的预设,都应该去打开,小树在山上高,大树在山下低,这里面有很多的关系,如果引导孩子打开,它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辩证思维的萌芽。
  比如,郁达夫有一篇文章叫《故都的秋》,郁达夫的文章是很潇洒的,南国之秋之于北国之秋,如同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这个老师就问,为什么说南国之秋之于北国之秋,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这样的问题,学生就非常难应对,你怎么应对?他完全可以说因为他喝过黄酒和白干,因为他不喜欢吃稀饭喜欢吃馍馍。因为郁达夫就是基于个人经验,选择了这些意向,你让学生怎么回答。有的老师建议稍微改造一下这个问题,思维就能打开,应对就会非常丰富,就能生成很多思想。比如,我问:还可以用什么比什么呢?学生就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表达,而不是到作者那里去找不可能找到的一个标准答案。
  所以,润泽的课堂要得体、柔和,要包含有效的应对,要包含真诚,让自由的思想能够生成。
  2. 美感
  这种美感有很多方面,我这里说三个方面。
  第一是适切之美。就是恰当,就是合适,这种适切之美包含哪些呢?比如形式和内容是相配的,生成和调控是有机的,师生关系是融合的。为这样一个教学内容找到一个最好的表达形式,就非常好了。老师针对孩子学习的起点,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是需要注意的。
  第二是融通之美。融合,包含课文本身不同的部分、要素、层次融为一体,通体透明。我现在看,有很多语文课,对课文的理解缺少一种融通,特别是缺少对课文理解的整体感。任何的细节、局部都是整体当中有血有肉的一部分,如果离开整体,它没有漂亮与丑陋之分。
  比如,余华有一本小说,叫《十八岁的远行》,如果你不想到十八岁的年龄特点,讲什么一定带点夸张的口吻,那么你很难读出这本小说的味道。比如,后院有两棵枣树,鲁迅却说有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不进入到整体,不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你怎么会读得懂呢?如果是你的学生写这样的文章,你也许就帮他改成“两棵枣树”了。
  融通,是着眼于整体的理解。比如,我们上次在一所学校听《番茄太阳》,那个小孩子,有一句话写她银铃般的笑声追着人们,我们老师抓住“追”在揣摩,就是立足融通,这个字在别的课文中就不好用,用了可能还不恰当。但是,因为这个孩子一家在菜市场,菜市场里人来人往,所以银铃般的笑声追着人们,这就非常有味道,这个词就用得很美,很传神。当然,我们还可以发挥,作者以后还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个孩子银铃般的笑声一直追到现在。但首先应立足于这个词产生的土壤,她如果不是在一个菜市场,而是在房间,在会场,你怎么让银铃般的笑声追呢?
  融通,有上下贯通的意思,但我在这里强调的是立足于整体的把握。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故事叫“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以为荆轲真有什么本领,他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有一天,荆轲在喝酒的时候,非常欣赏一个妃子的手,妃子在跳舞的时候,手漂亮到了极致,于是燕太子为了拉拢荆轲,你既然夸奖这个人的手,我就把这个手给你,就命人把这个妃子的手切下来献给了荆轲,还有什么美吗?因为离开了这个人,离开了整体,局部失去了原有的美感。
  所以,融通之美,是说一篇课文,不同要素、层次能够贯通,在教学的时候特别要立足于在融通的基础上把握部分。第二个是教学过程当中的不同环境,也应该融通、连贯。第三个,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就是融通了。我们说的理解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融通是整体的美,是通畅、整体的美,甚至是一种会心一笑的美。
  第三是韵致之美。要有韵致、气味。韵致之美首先强调课堂教学要形成一个情境。有了情境才好讨论韵致。我们经常在教学时围绕四个东西。一个是意义,我们传统的教学就知道让孩子去了解意义,就是主题、中心思想。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是不理解也不要紧,一定要把目标指定在理解中心思想,语文是学不好的。第二个是意思,就是基本内容。第三个是意蕴,涵咏在当中,需要反复揣摩体悟的,常常是我们回味再三的。第四个是意味,甚至有种味道,连人都有种味道。比如,季羡林先生在回忆一些前辈学者的时候,他说有两位古色古香的古大夫,就是说人都有那种味道,他说的一个是马寅初,一个是梁漱溟,有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味道,知识分子的味道。我们文章写得好,也会有一种味道。
  意义、意思、意蕴、意味,都是包含在一篇文章里的,从某种角度说,学习一篇文章,是在把握意思的基础上去把握它的意蕴和意味,这就是学语文,教语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意思是次要的,把握了意蕴和意味,它的意思也就理解了,这里就要有情境,要有形象。比如我们刚刚说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如果我们粗粗地教过去,就像有的学者现在说李清照“好酒”“好色”。“好酒”,你看,她写的很多词里都有酒,当时她才三十一岁,三十一岁的少妇,有事没事就在家喝酒,于是说她“好酒”。但是你稍微体味一下,她是“把酒”,把玩着酒杯。她如果说“干”,那可能是“好酒”,她是在把玩,是满腹惆怅,满腹思念,并没有喝,想不到喝,把玩就是借酒杯浇愁,而不是借酒浇愁。
  有的时候讲得太多,可能就没有这种韵致。我们有的老师一定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最后五分钟的内容,我现在听课非常怕听最后五分钟,因为可能“十七大”来了,汶川地震来了,张某某李某某昨天打架应当检讨来了,说多了,那就不行。就是像李清照这样伟大的诗人,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叶嘉莹这种词评家看来,已经说多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结果已经出来了,就不要再说凄凄惨惨戚戚了,怎一个“愁”字了得。把话说那么白干什么呢?说多了,韵致就没了。
  三、 怎样用美的规律来塑造课堂
  1. 明确自己的美学定位
  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的美学定位有三重角色,第一,是审美主体。你本身就是审美主体,你要发现文本的、学生的、自身的和生活的美。第二,老师是一个审美客体。老师本身就是一个审美客体,在孩子眼中是审美客体。老师就是一个非常美的形象。今天没有时间去讨论,我本来非常想讲一讲,一个老师怎么是一个明亮、优雅的老师。人家说,一个穷人发财,要成为贵族,要经过三代人,第一代,要赚钱,原始积累;第二代,是有时间去弹钢琴、打高尔夫、骑马等等;第三代就可能是贵族了,贵族就是很优雅。我们不是一种贵族的优雅,但是我们生活中,特别是教育中,非常需要有几分优雅、几分明亮。第三,还是一个审美中介。要把课文、生活的美,通过教学技巧和方法,把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2. 培育发现美的眼光
  就像罗丹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缺少的是眼光。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老师,美学世界是不一样的,首先不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高下,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也没时间讨论这个问题。我非常想找几个人讨论一下,究竟怎么解读文本,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走进教科书的美学世界。
  3. 让课堂弥漫一种温暖的气息
  就是让教学行为带有一种情感温度,润泽的课堂才会产生。这种情感的温度不仅仅指爱学生,这个温暖首先强调一种博爱、一种情怀、一种面向所有鲜活的个体,走进课堂时不是一个班的学生在等我,而是一个一个的张小军、李小明在等我,我知道他们大概有什么样的情感和知识需求。其实教学的东西从根本上还是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所以杜威说,知识是情感汪洋中的一杯水。我们讲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讲“情”。王国维说美学即情学。
  4. 寻求一种美的形式
  形式,也是一种观念。比如用不用多媒体,用得好肯定体现现代教育观念。形式在某个角度上看,也是一种内容。你这种形式,某种程度上就带给学生这种学习方式、方法。在今天也需要很好地讨论形式的问题,尤其是从美学的角度。你看文学史上留下的东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所以,我们今天研究哪些最佳的形式、最合适的形式,研究怎么在改革以后,有相对稳定的形式,同时又是在打开的课堂中出现的形式,那将会非常有意义。
  5. 追求教学风格
  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要有自己的声音。马上要听两位特级教师的课,我们在学习借鉴中一定要有超越的意识。这就是为什么强调用教科书教,强调要超越教材,超越编者,超越自己,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新的声音。
  我听一个老师做报告,说了一个笑话非常有意思,说有一个人,和一个鹦鹉一起坐飞机,这个人已经不怎么会说话了,鹦鹉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空姐走到他面前问他喝什么,鹦鹉说,要啤酒不要可乐,他也跟着说要啤酒不要可乐,小姐笑盈盈地倒了两杯啤酒;小姐后来又问,鹦鹉说我要矿泉水不要啤酒,他也跟着鹦鹉说;第三次,小姐就想你这次总要讲人话吧,就凑近了问他,先生,你究竟想要什么,鹦鹉听到了,一下调过来,我要可乐不要矿泉水,他也跟着后面重复。空姐生气了,就打开窗户,把他和鹦鹉都推出去了。然后,鹦鹉笑他,你看看,现在你出洋相了,我有翅膀,你没有。
  纯粹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是非常悲哀的。美在哪里,很重要的就在创造中,在教学个性中,在卓尔不凡的教学个性当中。我想,在座的都是我们省很优秀的老师们,我非常期望,我们能给我们的孩子,包括听课的老师以更多的美的创造。谢谢大家!
  (杨九俊:研究员,中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本文系作者在江苏省名校名师小学语文主题观摩研讨活动上的报告,由周彦老师根据录音整理)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社会通讯信息技术的跳跃式发展,通信行业对员工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绩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企业对员工创新的诉求就是能够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氛围营造等来激发员工的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竞争者不断加入到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来,中国紧固件市场的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面对强大的外国竞争对手,面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低成本制造的竞争模式正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国内大型钢铁冶金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和强大的竞争对手。着眼于整个供应链的建设,积极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实施物流整体外包
目的 比较异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6例,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
围绕党的基本路线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党的队伍中共首钢总公司委员会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改革以来,首钢党委始终围绕党
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话语沟通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本篇文章从师生互动话语沟通这一课题入手,进一步介绍了它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格局和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层次不断提高,从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和文化竞争。在饭店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的普及,电子商务浪潮席卷全球各地,网上购物这一新的购物形式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相比网下交易,网上C2C交易的第一个优势是因特网减少了信息收集
旅游形象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众多研究表明,旅游形象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这么说,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旅游形象的
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治理在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某些市场机制缺失或者疲软的新兴国家,特别是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存在明显的转轨经济特征。出于规避市场规制、攫取公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