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在国内应用虽然很多,也在施工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但总体来说,都不够深入和全面。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力求为以后的粱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梁式转换层
  
  1转换层概述
   由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较大,上部结构受力较小,正常合理的布置应是下部柱网密、墙多,上部柱网疏、墙少。这样建筑功能要求就与常规结构布置之间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多功能的要求,就必须在结构中设置转换结构构件,以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形式,轴线布置的自然过渡。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
   按转换层所实现的结构转换可分为三类。上、下层结构类型的转换: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上部为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化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上、下层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位置: 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
  2 模板及支架的施工
   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模板工程技术是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施工技术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这就是条件的多变性、参数的难控性和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性。追求最大程度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是技术研究的基本要求。模板工程的设计包括:模板装置(或工程模板及支架,以下同)的结构和构造设计:模板装置的设置和装拆设计及模板装置的使用和周转设计。
  2.1 斜撑的施工要点
   所有斜撑杆按小于或等于450角设置, 排距沿柱面竖向为l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设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
   梁底斜撑支架尽量与梁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 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
   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用转向扣件),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2 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要点
   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设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梁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2.3 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
   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否顶紧、钉钉子、防滑动,这是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
   (1)用中Φ48x3.5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再把小中48x3.5钢管安放在可调支托上,碗扣式钢管立柱承受的是轴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载特别大,用钢管碗扣脚于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否则损失和影响极大。
   (2)對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要检查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的变形情况。达到规定后方可使用。扣件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要求。
   (3)各级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参照公司的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法及已施工的梁式转换架体支设的经验进行施工,执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3 钢筋的连接和绑扎
  3.1 钢筋翻样与下料
   转换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 曲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几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l!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
   (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2)一般设计转换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施工难度大。可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如: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销弯锚,负筋亦不起弯,均伸至弯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
   (3)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 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5)粱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3.2 各部位钢筋连接方式
   转换层中钢筋的种类繁多,不同位置钢筋受力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各部位应综合受力情况、施工难度、经济效益等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1)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
   (2)转换层柱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宜采用电渣压力焊。
   (3)转换层上梁腰筋及筛筋、联系梁主筋、板钢筋一般采用闪光焊接。
   (4)其他受力较次要部位,如联系梁架力筋及箍筋可采用绑扎连接。
  4 混凝土浇筑技术
   转换梁混凝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块,总的浇筑时间长,又要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 此,施 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大进行,并确保混凝土的输送不问断。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一500mm。每层间隔时间1.5~2b。
   (2)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机械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插入振动器宜采用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半径1.25倍范围内。在梁柱节点处,若钢筋太密,振动不能插入,则采用钢扦插,在梁柱侧模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
   (3)楼板混凝土浇筑,除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其余均采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平板振动器依口成排进行,且排与排之间应有一定的搭接,确保混凝土不漏振,以达到其密实度。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除在柱墙筋外注有标高标志外,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控制件,用于控制板厚,以保证板厚,满足设汁要求。
   (4)泵送施工全过程除了按常规操作外,应注意以下几点:布管及拆管要严格配合施工顺序和施工缝留设要求:管泵送前,加强压送水湿润管和泵体,必要时将湿麻袋覆盖于泵管上,降低混凝土温度;泵送过程中,有泵管与溜槽配合,控制泵送冲击力,避免挠动深梁锚固筋;混凝士入模温度控制。入模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中心温升值,固而降低入模温度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士施工重要控制内容之 。
其他文献
摘要:哈市某建筑主楼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室及裙房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他地下室底板、外墙、顶板混凝土均为防水混凝土,又属大体积混凝土。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关键词:地下室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施工    一、分项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由于本工程底板上设计有多条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以后浇带为界,为保证在浇筑过程中不形成冷缝及施工缝,将采用2台地泵,按照(按后浇带分段)斜面分层的方法进行浇
期刊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其他因素也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关键词:大体积砼 无缝施工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混凝土初凝过程中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共同
期刊
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上就地成孔,然后在孔内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根据成孔工艺不同,分为干作业成孔的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的灌注桩、套管成孔的灌注桩和爆扩成孔的灌注桩等。灌注桩施工工艺近年来发展很快,还出现夯扩沉管灌注桩、钻孔压浆成桩等一些新工艺。  灌注桩能适应各种地层的变化,无需接桩,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音小,宜在建筑  密集地区使用。但其操作要求严格,施工后需较长的养护期方可承受荷载,成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国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社会上对房屋质量的投诉未见减缓,甚至有所增加,其中外墙渗漏占有一定的比例,房屋渗漏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使用,给用户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造成损失。本文在分析了房屋建筑渗漏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控制渗漏应采取的防治办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渗漏;屋面;卫生间;外墙;塑鋼窗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着屋面漏雨、墙面以及卫生间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是为了确保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加固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方法,并对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字:建筑 加固技术 纤维复合材料 钢 混凝土    一、建筑结构加固的常用技术  1、混凝土结构加固  (1)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加固,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
期刊
摘要:本文对建筑新型砌砖墙体裂缝的防治進行了论述。  关键词:墙体裂缝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近年来,各种轻质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设计与施工对砌块性能的了解不够以及生产监管力度不到位,致使墙体开裂渗漏问题较多。为此,有必要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合适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加以防治,确保工程质量。一、裂缝原因分析1、材质问题由于轻质砌块容重轻,用作非承重墙体时较红砖有较大
期刊
摘 要:我国在2O世纪年代发展起来的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新技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层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此方法适用于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及饱和性土等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搅拌桩 施工技术    1 水泥搅拌桩施工  水泥搅拌桩旌工的准备工作是:用重II型超前动力触探确定符合设计要求的桩底高程:对桩机性能做全面的检查:合理选好
期刊
摘 要:外墙渗漏是住宅工程的通病,本文对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使其得以有效防治。   关键词: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一、墙渗漏原因的分析:  1、目前的框架结构住宅工程中填充墙,基本上为非承重的灰砂砖或小型砌块。灰砂砖和小型砌块在运输与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破损,缺棱掉角等缺陷。若在施工中使用了受破损或由于设备管暗装的需要对已砌外墙进行凿打,人为地造成外墙砌体破损,也较容易在外墙砌体形成渗水
期刊
摘要:现代的混凝土结构拆模后有些会发现墙体上有蜂窝、麻面、露筋和孔洞。在不影响主体受力的情况下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对破损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动力,将按一定配比的拌和料,通过管道运输并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迅速凝结固化而成的混凝土。  关键词:喷射混凝土墙体加固  现代很多人防地下室施工都采用商品混凝土连续浇筑,拆模后会发现墙体有较普遍的蜂窝、麻面、露筋和孔洞。
期刊
摘要:本文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介绍。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    一、高性能混凝土裂缝防治的施工技术  1、技术措施  1.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原理  混凝土结构裂缝有两大类,一是因荷载引起的裂缝,与结构内力、混凝土强度、结构配筋等有关,在此不予讨论;另外一类是混凝土施工期间由混凝土水化热或混凝土失水收缩引起体积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