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的意义和功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2003年公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层次的课程具体目标。我们认为,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很好地贯彻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关键词:微课题;研究
  G633.7
  一、“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开展“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彻底改变了我们以往那种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生、活动、社会”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不是万能的圣人,有些学生提出的课题,令教师自叹不如,例如:“水流被空气粉碎现象研究”、“从空气中获取水的实验”、“河道弯曲研究”等课题,教师是很难提出如此巧妙的课题的。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活跃、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走下讲台的教师相形见绌。通过“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我们改变了对学生的认识,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从以前单方向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过程。
  二、“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培养了创新和实践能力
  “物理微课题研究”不是无源之水,它的源头是物理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发挥和发展。例如大多数同学参与的鸡蛋”系列实验研究活动,“鸡蛋撞地球”、“鸡蛋撞窗帘”、“能弹跳的鸡蛋”、“高空徒手接鸡蛋”实践活动是动量知识的应用,“鸡蛋顶撞实验”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识的应用,“会直立的鸡蛋”是物体的平衡知识的应用,“悬浮在水中的鸡蛋”是浮力知识的应用,“广口瓶吞吐鸡蛋的实验”是气体知识的应用,“鸡蛋有多硬”、“生熟鸡蛋判断方法”是物理综合知识的应用。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内化、活化,实现了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
  物理课堂教学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这样的培养方式是间接的。“物理微课题研究”这种基于问题形的活动方式,迫使学生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的基础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生活中与物理学习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⑴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晚自修时不知道怎样安排时间,作业也是教师布置多少做多少,遇到难题就回避,考试几次失利就灰心丧气。经过“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发现了物理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方法性和科学性,也从活动的成功中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而且,在课余也不再是无所事事,他们从关心卡通、游戏、明星变为关心科普知识、科技新闻、科学动态。
  ⑵从“机械学习”变为“探究学习”
  传统的学习方式,學生的学习资料是单一的教材和几套练习资料,进行机械式的思维训练。在“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报告。尽管他们的研究是相当肤浅的,但毕竟进行了系统性的科学探究。受此影响,我们发现学生手头多了些工具书,如《中国小百科全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丛书》、《中学科技百科辞典》等,他们已经对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查证、研究。
  ⑶从“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更多的表现为个体的、封闭的、排他的学习,表现为考试成绩的分分计较和同学间的竞争,女同学表现得尤其明显。在“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有和谐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技艺、分享资源,体现出集体竞争的团队精神。作为课题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既获得知识和技能,更有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在以后的学习中,合作、交流、共享成了主流。
  参与“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更加积极、主动、灵活。我任教的两个班共有95人参加2003年浙江省物理会考,有78(占82%)人达到A级水平,有15人(16%)达到B级水平,达到A、B级水平的同学占98%,作为普通中学,这样的成绩以往是从来没有过的,最近几次高考适应性考试,他们的成绩达到了重点中学的平均水平,应该说令人满意。
  四、“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发掘了学生潜能及个性
  在“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的表现与课堂中的表现判若两人,一些课堂中无声无息的人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乃至成了课题组长,而课堂中的活跃分子成了活动的配角。我们还发现绝大多数学习成绩中的佼佼者竟不会上网,更不用说查资料了,而学习成绩不怎么理想的人,无论是查找资料、采购器材,还是设计方案、动手操作,都表现得得心应手。面对这样的反差,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太注重了什么,又忽视了什么?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强调接受、继承和积累,忽视研究、批判和创造,没有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反而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而“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为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巨大的舞台,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五、“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实现了跨学科知识整合
  在我们开展的“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的课题中,有许多课题涉及到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河道弯曲研究”、“自然界旋涡现象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地理学科的知识;“托里拆利水柱实验”课题涉及到化学学科的知识;“自然界旋涡现象的研究”、“昆虫质量和翅膀面积及振动频率关系的研究”课题涉及到生物学科的知识;“体育运动时心率变化规律的研究”、“运动员起跑训练器的研制”、“呼啦圈运动规律的研究”涉及到体育运动的知识。研究这些课题,必将把多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整合在一起,这是今后教育发展必然趋势。
  六、“物理微课题研究”活动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的日子,是我工作最艰苦的日子,但也是过得最充实的日子。我带领两个班的同学,20多个课题组,一起开展“物理小课题研究”活动,面对面地交流。
  在课堂上,无论怎样,教师都是在讲台上多,教师总是课堂的主宰者,是课堂的中心,是活动的导演或主角,是知识的传授者,站在讲台上,具有居高临下态势。而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教师离开了课堂,走下了讲台,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参与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和学生一道去探求物理本质,与学生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分担他们失败的痛苦,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障,英语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本文以一节中专英语泛读课的课堂观察,对如何优化教师课堂
报道一例Adie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示临床上除去因肿瘤、感染、外伤等引起的瞳孔强直,还可考虑瞳孔强直是否伴发自身免疫性相关疾
期刊
In this study,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α decay preformation factors,Pα,and the α decay halflives of 152 nuclei around Z=82,N =126 closed shells base
《中国社会保障》理事会于2011年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对理事会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并邀请人社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 On December 26, 2011, th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但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初中政治教学在改革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困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治教学改革的整体进程。本文在深入分析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困惑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措施,希望对推进初中政治改革進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政治;改革;困惑;对策  G633.2  随着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是一种对话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注入对话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营造对话氛围;
文章从贺州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生态旅游开发经验,提出了贺州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对策,为贺州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
与环的概念进行比较,弱环的两种代数运算的结合方式不同.文章给出了交换弱环、循环弱环、最小子弱环、弱环的理想等定义;讨论了弱环与环之间的一些关系,发现弱环有许多与环相
摘要:目前高中生物教学过分追求升学率,学生严重和生活脱离,造成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学生兴趣不足。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生物教学的现状  G633.91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中提到了以下几点,学生要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初步学会生物科
G623.5  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曾说过:“课堂教学如果摆脱不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不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如何出色,讲得如何生动直观,都无济于事’。” 学习是学生的权利,教学是教师的义务,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要求。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影响着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