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工作中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人从看到的教育问题,结合自己工作的经验分别从表扬和批评这个角度谈了教师教育工作上要适时(天时)。适地(地利)、适人(人和)地灵活运用这些教育手段,把握好度,达到良好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适时 适地 适人 教育 表扬 批评
  【中图分类号】C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21-01
  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教育问题:镇江市区某小学三年级一名班主任每天早晨站在校门口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果没有背好书,或作业没有写好,只要有一项没有完成,班主任就不让孩子进学校上课,要一直等到孩子背好书、完成作业后才能去教室,否则由家长带回家。看了之后,感触良多,总体上可以这样来说老师不应“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做了一件不合适的事。”而应当“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要注意教育的天时,地利,人和。
  表扬与批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时所经常用到的方法和手段,而就是这两种为人所熟知的手段,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运用好的。下面我结合我工作的实际,谈谈我的想法。
  1、表扬
  表扬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那么,教师怎样把表扬运用的恰到好处,把握好度,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呢?
  1.1 选择合适的时机。(天时)
  当学生在取得成绩时,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认识到其成功的价值。如果老师及时予以肯定,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学生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并使原有正确的动机逐渐消失。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要及时给学生的抗挫折的“钙质”。现在的学生“小皇帝”多,大都没有经过风雨洗礼,承受能力差,受挫折时容易出现失望,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此时,他们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找回曾经拥有的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对前途充满希望,重新树立信心。所以,表扬要适时,要及时,这样才能把表扬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1.2 选择合适的场合。(地利)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应选择恰当的场合。对成绩突出、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应面对全班同学表扬,因为这些成绩有目共睹,很有说服力,对其进行表扬可鞭策其他学生,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教师则宜私下表扬。
  1.3 选择因人而异的方式。(人和)
  对于外向型的学生,教师可多用热情的具有鼓励性的话来表扬,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送一个友好的微笑,做一个夸张的手势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感情细腻的女生。教师往往通过一张小小的信笺就能使其感觉到老师对她的重视。
  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表扬,教师都应该注意态度要真诚;表扬要适度,不能言过其实;表扬不要带有功利目的,如果让人感到你的表扬中有某种功利目的,你的表扬会毫无效果,甚至让人反感。
  表扬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卡耐基曾说过:“在你每天的生活之旅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这一点会燃起友谊的火焰。当你下次再度来访时,会惊奇地发现它留下多么鲜明的痕迹。”此话深得人际关系的奥妙,也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2、批评
  2.1 注意批评的时机。(天时)
  比如刚才说到的那位老师,说他在不合适的时间,是指在早晨上学进校时这个时间检查学生的作业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个时间,班主任老师还有许多更该做的事情要做。一天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时间,为什么非要把这件事安排在早晨呢?批评也是要注意时机和分寸的。
  2.2 注意批评的场合。(地利)
  “不合适的地点”是指在校门口检查学生的作业同样是不合适的,未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属于《义务教育法》所明令禁止的“变相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的行为,这一点其实和前一段盛传的“绿领巾事件”等有异曲同工之害。维护自尊是每个学生的正常行为。教师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即使教师的态度再诚恳,批评语言再温和,也会让学生感到难堪。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尽量的选择没有他人在场的时候。同时,小学生由于性意识的逐步成熟,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因而,教师不宜让学生在异性面前接受严厉的批评。
  2.3 注意批评的人性化。(人和)
  要化批评为期望,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又能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在硬梆梆、冷冰冰地批评,而是充满着对自己的信任。这样既保护了学生自尊,又启动了学生自我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要以己推人促反省。老师在批评学生时,首先检讨自己工作中的失误,然后引导学生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现身说法的迂回式批评方法既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能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另外切忌纠缠旧帐。教师批评学生时,不要去纠缠学生的旧帐,而应就事论理。那种“秋后算帐”式的批评,是对学生的自尊心的极大伤害,也是对他们的一次彻底否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因而不能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灵活,有度的运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手段,让我们“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而不要“在不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地点,做了一件不合适的事。”要注意教育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其他文献
【摘要】上好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是当下新课标实施之后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话题,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外高姿态,课堂低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让新课标下的语文课与众不同,最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备课 课堂 作业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11-01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课堂——作业是教
期刊
【摘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目前的中专英语词汇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由此引起的结果是学生机械地学习词汇,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该文探讨了一些有效且有趣的词汇教学方法。  【关键词】词汇 教学 趣味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19-01  众所周知,在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
期刊
【摘要】兴趣影响和制约着数学学习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通过数学史,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及趣味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培养兴趣,课堂上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巧妙引入、多媒体教学等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93-02
期刊
【摘要】在课堂改革中,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向导信息,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把情境教学看做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与标识。  【关键词】教学情境 向导信息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13-01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倡:“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综合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现状与培养目标,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应设计的教学内容,应采取的教学手段,以及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GIS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03-0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
期刊
【摘要】语文教育是一种语言艺术。所谓语言艺术就是指教师要用饱含深情的话语,富于感染性的语气和语调,运用丰富的“有声或无声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融入课堂以至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艺术。教学的途径主要靠语言,教学过程也就是语言艺术化的过程。所以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  【关键词】语言 语言艺术 肢体语言 幽默 生动 抑扬顿挫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不仅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智能的核心和重点。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力,以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思维 逻辑思维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20-01  地理学科因其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人文精神为基础综合提高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目前已成为广大导师所共同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展开初步的讨论与分析,并深入透析关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所需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以期同行朋友们参与指正。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所以充分利用好思想品德课堂对学生有针对性地、适时地进行品德教育就更加显得重要。  【关键词】思想品德 素质教育 爱国主义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
期刊
【摘要】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使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数学意识 数学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25-01  放眼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