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台海两岸的一场较量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点在空中
  1958年7月18日,毛泽东定下炮打金门的决策。军委会决定7月25日为炮击时间。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指出:这次作战虽然主要是使用炮兵,但焦点在空中,除非复杂气候限制,空军一定要在7月27日进入福建、粤东的作战机场。空军在此战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对金门大规模的炮击过后,国民党空军定会对大陆前沿炮兵部队及重要目标进行破坏轰炸,因此,解放军空军必须提前行动。
  空军入闽,为福建、粤东百姓所渴盼,也是中央早就机密筹划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多年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这首歌在海峡西岸却唱不响。因为福建、粤东没有空军,国民党的飞机可以随便进出,有时还在城区上空编队拉烟,搞飞行表演似的。百姓说共产党只解放了福建的土地,还没有解放福建的天空。
  可以说,没有朝鲜战争,空军早就入闽了。而在鸭绿江上空练就铁翼的中国空军已非“吴下阿蒙”,朝鲜战争结束后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尽遣猛师锐旅南下,在东南沿海上空与台湾国民党空军展开争夺制空权的较量。空军入闽行动一波三折,主要缘于夺取福建、粤东的制空权,不仅是军事问题,同时也是复杂的国际政治问题。
  1955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就发表过《美国对协防金马的态度》,文中借美国“最高级人士”的话威胁说:“中共如果进攻或轰炸金门,或攻击保卫台湾海峡的美国舰队,或故意击落戍防台湾的美国飞机,那么战争就要发生,美国也要参战了。中共如果向金门、马祖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势袭击美国第7舰队的船舰,来作为进攻台湾的显然预备行动,那么美国就要断然出头来协防金门、马祖了。”世界各国有一种看法相同:金马军事冲突,如果引起国际卷入,可能引起世界大战,最起码是地区性的国际战争。
  毛泽东对空军入闽作战极为慎重。1956年彭德怀曾策划过空军入闽行动,空军部队有的都已出动了,但临时被毛泽东否决,要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紧急召回部队。
  1957年岁末,蒋介石公开叫嚣“反攻大陆”并时相侵扰,毛泽东终于准备向这位“老朋友”出手了,于12月18日指示“请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空军入闽的各项筹备工作,迅速、紧张而又极其机密地展开。
  1958年1月,刘亚楼率南空司令员聂凤智中将、广空司令员吴富善中将等人前往福建前线,向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福州军区政委叶飞上将等负责人传达毛泽东指示,共同研究空军入闽的各项问题。
  制定作战计划,是刘亚楼的看家本领,美国军界给他加冕的“制订作战计划缜密的优秀将军”绝非纸糊的桂冠。作为空军入闽报告的主持者之一,刘亚楼把自己制订作战计划的经验和惯例融进来,发挥得淋漓尽致。“报告”如是详尽分析空军入闽行动在政治上、军事上可能产生的“不利可能性”。军事上可能产生的情况是:
  我们既然押在目前“东风压倒”的形势下进入福建不会引起世界大战这一宝,那么,美国人和蒋介石也可能反押我们一宝,即蒋介石空军轰炸我福建地区也不至于引起世界大战。甚至于美国也可能调动其第七舰队和若干航空母舰,在一定的时间内活动于福建领海线边沿区域,进行海上和空中巡逻,对我进行威胁,并掩护和接应蒋介石空军的活动,从而使我东南沿海局部地区的局势紧张起来。这是军事上可能产生的第一种情况……
  这份报告从政治到军事,从有利到不利,从进入时间到进入方式,方方面面考虑甚详,为毛泽东和军委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后面战事的发展、结局竟与报告的预测惊人吻合。如果说,炮击金门必以空军入闽为先导,那么,这个时间在年初刘亚楼与叶飞、韩先楚共同署名的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最早也要到七、八月间才行”,因为根据气象规律,“七、八月间福建地区虽然正是台风季节,但是影响的地区主要是台湾海峡和福建海岸地区……台风对我影响不大,对敌人影响却很大。”更为“配合”的是,美国、英国偏偏在这年7月入侵中东,而台湾当局也趁火打劫,借机加速所谓“反攻大陆”的行动。空军入闽也好,炮击金门也好,已是势在必行。
  最要命的是时间
  1958年1月讨论空军进入福建的方式时,有两个预案:一是突然地一次进入福建现有的七个机场(内含汕头);二是逐次分批进入。前一方案的好处是:一次展开力量强大,使敌人措手不及,一时难于对付,一下就紧张到顶,然后逐渐缓和下来。但缺点有两条:一是对国际上的震动和美蒋的刺激太大,二是从空军部队作战起飞来看,在不出公海作战的情况下,濒海机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容易对付敌人。
  刘亚楼认为,空军如果先进驻连城、汕头机场,接着进驻漳州,尔后视情况发展,逐步进驻沿海各机场,这样对敌人刺激较小,我方在政治上、军事上均较为主动。如果能在崇安(闽北)、瑞安(浙江东南)两地再修两个机场,则在进驻连城、汕头的同时或稍后一点,东面进驻崇安、瑞安,这样更可以使空军部队东西两面互相支援,更便于纵深的机场支援。
  刘亚楼命令中最要命的一条是时间:指挥机构必须于23日前到达晋江;所有地面部队必须于24日零时前完成转场;高炮必须在25日黄昏前到达任务地区;歼击航空兵各部不能迟于27日到达目的地。
  短短几天,要完成如此复杂、庞大的地面、空中临战转场,谈何容易?何况空军是个构成和指挥极为复杂的军种,高炮、雷达、导弹等“地面部队”不算,光带翅膀在天上飞的“真正的空军”,就分歼击、强击、轰炸、侦察、运输航空兵及空降兵等多种。有人忍不住发了牢骚:时间太紧了,这不是逼命吗,只怕枪毙砍头也完不成。刘亚楼一拍桌子,骂起娘来:不是我逼命,是战争逼命!哪个没信心完成任务,就请自动辞职,哪个没本事完成任务,我找你算账!
  霸道吗?不言而喻!但他并非蛮不讲理,更不是蛮干,他完全清楚任务的繁重和艰巨性,亦清楚部队中蕴藏着的主观能动性,何况半年前他就主持精心设计了空军入闽作战的预案,并为此作了扎实、周密的准备,短期内完成转场任务的条件是具备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临战时刻,他就是要以绝对的权威伴着如山的军令形成强大高压,一级一级往下压,压着部队把潜能全部释放出来。战争古来如此,有什么样的司令员,就会有什么样的士兵。   时间就像一条鞭子,无时无刻不在抽打着空军上下的心。
  让世界震惊的“三比○”
  空军入闽作战,实际上就是要夺取福建和粤东上空的制空权,为炮击金门进行空中掩护。
  空中转场,即飞机由甲地飞往乙地的全过程。航空兵部队在临战条件下转场,是必须慎之又慎的大事。空战史上,因转场不慎、立足未稳遭敌打击,造成机毁人亡的战例不胜枚举。加之此时正值台风季节,福建遭遇30年少有的暴雨,全省冲坏大小桥梁43座,公路铁路多处塌陷,这就更增加了空转难度。何况1958年“空转”还涉及诸多国际的、政治的制约因素。
  在大战中隐蔽作战企图、给敌以突然性打击,是刘亚楼军旅生涯克敌制胜屡试不爽的拿手好戏。他把空军入闽第一步,也就是第一梯队的行动,定为暗度陈仓。为了稳妥可靠,这位沙场奇才还制定了以小进求大进的方法:后一个大队掩护前一个大队着陆,以中队为单位,分步骤推进,以站稳脚跟。
  7月27日凌晨5时许,天刚破晓,突降暴雨,天地一片灰蒙。6时是转场时间,福建前线和各机场电话纷纷催问:今天到底能不能飞?
  10点左右,气象处报告:下两个小时天气将有好转。刘亚楼抓住时机,下令紧急实施转场!以中队为单位,在云上中空高速飞行。为了行动隐蔽起见,他命令所有飞机在调动时均采取超低空飞行,并禁止所有无线电话。另外命令浙江境内衢州、路桥基地的部队连续出动,故意飞往霞浦、古田等上空,借以转移国民党军雷达部队的注意力。
  就在福建前线部队准备工作就绪、空军也准备上天时,这天上午10时,毛泽东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思维,忽然改变了主意,决定暂缓炮击金门的行动。但空军的行动照常进行。这天中午,米格战机神不知鬼不觉地降落闽西连城和粤东汕头机场,顺利开辟了福建前线空中战场。
  炮击金门时间后推,战斗首先在空中打响。
  7月29日上午,国民党空军仍按惯例派出飞机毫无顾忌地对大陆侦察袭扰,解放军空军的飞行大队早已严阵以待。在三五分钟内,4架雄鹰就在广东南澳岛上空以行云流水般的干脆利索,以3:0的大比分,击落2架、击伤1架敌机,自己除耗弹、耗油外,毫无损失。好一场漂亮的速战速决的空中埋伏战!
  空战结束仅一小时,国民党“中央社”一反常态,以比共产党同行“新华社”还要快捷的动作,抢先播发了台湾空军失利的消息。为的是借此向美国提出紧急要求,提供最新式的F-100超级佩刀式喷气战斗机来对付占优势的共产党中国空军。美国合众国际社电讯称:“中国共产党的超音速飞机,昨日在台湾海峡上空进行了一次使国民党空军透不过气来的一边倒战斗。”
  7月30日,毛泽东在西郊机场对刘亚楼和吴法宪说:祝贺空军旗开得胜!毛泽东还幽默地说:他们台湾不开庆功大会,我们来开!首战三比○,可喜可贺,我看八一电影制片厂可将这次战绩拍成一部军教片,在全国公开放映。
  空军入闽初战“三比○”是出奇制胜的空战佳话,其意义不仅仅是刘亚楼打败了国民党两任空军总司令王叔铭、陈嘉尚,而且是共产党继陆战之后,首次在空中打败了国民党。
  南澳岛上空一战,使原先蒙在鼓里的国民党猛然警醒。他们压根儿就没料到福建、粤东沿海地区会突然出现如此强大的战机,通过派遣多批飞机“强行侦察”,才发觉解放军空军正在“自重霄入”。8月5日,国民党参谋总长王叔铭下令部队高度戒备,说中共空军已进驻福建龙溪,陆军也大量调进福建。翌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随时欢迎敌人来”
  空十八师首战揭开空军入闽的序幕后,战略意图业已暴露,第二梯队以何种方式进入,究竟先漳州后福州、龙田,还是三个方向同时进驻?刘亚楼和聂凤智经反复权衡,决定仍按“逐步推进”的既定方针行事,着令广空空九师先进漳州。
  刘亚楼指出:调空九师到漳州,是要在人家鼻子下边摆一把剑,要达到这个目的,但也别忘了,这把“剑”是带着“套鞘”的,就是要有高度的政策头脑,具体地讲,要遵守作战原则:不出领海线作战,战斗巡逻、航线飞行、编队训练避开金门空域。
  空九师进驻漳州一线机场,即便盘弓不发,也让对手感到一种无形压力。国民党空军连日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空防。金门军眷也开始大批撤往台湾。
  8月7日,国民党空军发动较大规模的空战。国共开始了争夺海峡制空权的战斗。解放军空军小试身手,在前线站稳了脚跟。而此时,北京的刘亚楼和蹲在罗裳山坑洞指挥所的聂凤智,正在部署第三梯队的行动,计划是:沈空十六师进驻龙田,海航四师十团进驻福州。
  刘亚楼和聂凤智分析认为,敌人可能孤注一掷,下决心乘我立足未稳实施轰炸,或乘机进行大规模空战,拼个鱼死网破,不将我逐出福建,决不罢休。
  8月13日晨,海航四师十团从衢州飞抵福州。一架架正在降落、滑行中,雷达荧屏上显示三都澳方向出现敌情,14架F-86分三批向福州飞来,紧接着又发现其后跟有多架F-100美机。刚刚落地的海航立刻重新发动,起飞应战,打得敌机屁股冒烟。这些“不速之客”知趣乖巧,于闽江口上空兜个圈子,落荒折返。
  目睹这场空战的金门炮战总指挥叶飞回忆:“那天是福州人民首次目睹我空军大显身手,兴奋异常,纷纷走出家门、商店、教室,机关干部也冲出大门,伫立街头,爬上屋顶,鼓掌欢呼。”这种感情非亲身经历是难以体会的,此前福建天天有警报,民众吃足了空袭的苦头,亟盼今后安宁。以至空军转场期间,福建群众自发出动25万余人、1500多辆车、近600只船,为机场运输抢运材料。入闽后,各机场周围群众更是全力支援空军作战。福建空域扯起了一座前所未有的立体防护罩。
  抢夺制空权,是所有现代战争交响的第一乐章,是暴风骤雨前疾闪裂空的雷电。8月14日是国民党的“空军节”。国民党空军渴盼能有一场胜仗来纪念助兴,遂出动12架F-86战斗机进袭福建,试图把一支立足未稳的共产党空军部队赶出去。   福州空军指挥所的雷达首先捕捉到了两架从马祖方向来袭的敌机,误判为F-84欲对新转场的部队实施侦察,根据其后一般有4架F-86掩护的规律,下令刚驻进龙田不久的8架飞机迎击事实上的12架敌机。战后,刘亚楼在前线空战报告上红笔批注:“以八架去打判断中的六架,也没有体现以多胜少的原则!”给指挥员以严厉批评。
  8月14日这场空战,由于指挥紊乱,8号机周春富失去编队联系,在与10倍于己的敌群格斗中,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自己也被击中,跳伞于平潭海域失踪(后确定为牺牲)。战例分析,参战飞行员普遍反映:“打了一个意图不十分明确的仗。”
  国民党空军第一次打下米格机,欣喜若狂,在台北沿街鸣放鞭炮,报纸纷出“号外”。两天后,蒋介石亲自接见参战人员,勉励他们“发扬8·14光荣传统,团结戮力,给毛共以更沉重之打击”。台湾当局大肆进行所谓“8·14大捷”的庆功活动。
  刘亚楼再赴福建前线,边视察边同聂凤智等研究夺取战区制空权、防敌空袭和大规模空战的战役战术指挥问题。他以“8·14”空战为例,认为空地协同有待加强。针对空战中存在的地面指挥对空中约束过多、不适合现代高速度飞机作战特点等问题,刘亚楼专门提出了两者指挥分工的原则。
  一路视察一路思索,刘亚楼到晋江空指后,给毛泽东、彭德怀发去若干请示报告,对未来空情做出基本判断:
  估计敌人在没有弄清我军意图以前,对他那有限的空军力量是害怕过早消耗的,这可能是敌人不主动和我军进行空战的主要原因(当然也还有美帝控制的因素)。
  聂凤智在勾勒未来空军作战的战略模式时,说:我们不主动到敌人那里去,但要随时准备他来。刘亚楼把聂凤智计划中的“准备”换成了“欢迎”。
  高炮误击自己人
  国民党空军几场空战连连受挫,恐慌之余,立即收缩活动范围,不敢轻易出动。一时形成了敌在海峡上空巡逻、解放军空军在大陆上空警戒的对峙局面。福建沿海地区的制空权基本易手,为大规模炮击金门奠定了基础。
  8月23日傍晚,举世瞩目的炮击金门作战终于发起。在两个多小时暴风骤雨式的轰击中,金门守敌频频通过无线电台向台湾呼救“速派飞机支援!”然而,国民党空军在解放军严阵以待的500多架战鹰面前,仅有隔海观望之愁,未敢出动飞机对大陆炮兵阵地进行轰炸。
  炮击金门的第二天,美国向台湾大量增兵,其中部署在台湾的F-100、F-104等型飞机已达140余架。
  在美国军方的撑腰下,刚刚受到打击的台湾当局决心抚慰伤亡惨重的金门守军,挽回“面子”,振作士气,于是策划了一次空中报复行动。8月25日下午,国民党空军集中了48架F-86战斗机,飞临金门以东沿海上空,摆开大战一场的阵势。为了引诱大陆空军经不住刺激而倾巢出海,在公海上空最好是海峡中线台湾一侧展开空战,以此牵动美国神经,8架敌机飞到漳州上空充当诱饵。
  解放军空军没上圈套。在按既定的“禁令”迎战中,空九师飞行员刘维敏在没有僚机掩护的情况下,以惊人的胆量和精湛的技术与4架敌机鏖战,仅8分钟就击落2架敌机。不幸的是,当他正对另一架敌机紧追猛打之际,却被解放军地面高炮部队误射击落。
  空军大规模入闽后,已发生过数起高炮向自己飞机开火的险情。刘亚楼到龙田机场视察空十六师四十六团时,团长苑国辉曾投诉:四十六团降落时,有人差点成了地面高炮的冤死鬼。原来,8月13日,四十六团接到进驻福建的电令,到达后下降高度,突然,天空中爆点一片,原来是地面高炮在向四十六团猛烈开火。还好,地面高炮的技术不怎么样,没把四十六团打下一架来。一落地,他就找高炮算账:不是已经通知自己飞机要转场嘛,为什么还向自己人开炮?原来,一个高炮连长太紧张,一看机群到了,不识别就喊“开炮”。打一阵,想想不对,又大喊“错啦,停!”后来一查,还是冤死了一个无辜者。机场旁边一个拾粪老头,看到机群呼啦啦飞那么低,四周又“嗵嗵嗵”打炮,吓得一头栽到河沟里呛死了。
  而8月25日这次,高炮居然真把自己的飞机给打下来了!此战,暴露出空炮协同不好的严重问题。刚从福建前线回京的刘亚楼,于是又偕陈锡联同机赶到漳州。他连夜听取空军参战指挥员的汇报,刘亚楼拍起了桌子,大发雷霆:你们高炮是干什么吃的,捅出了这么大个娄子!
  炮兵指挥员一声不吭,他们理解刘亚楼的愤怒,也深为自己的错误而羞愧。
  也难怪空军飞行员对高炮有一肚子意见。解放9年来,福建上空只有国民党飞机活动,前线的高炮部队一直处于单兵种对空独立作战,见飞机就打已成习惯。空军入闽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敌我飞机都在空中活动,战斗已经转入高炮与空军协同作战了,但有些愣头青高炮指挥员并没有树立以歼击航空兵作战为主的思想,仍然习惯于“见了飞机就开炮,打不着也吓他屙一裤兜尿”,因此造成误击事件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在前线,一个高炮的小连长就有开炮权,能拿他怎么办?气得飞行员看见高炮兵就骂脏话:下回,看准了,是自己的老婆再睡觉……
  这次会议,空炮两家取得共识后,“捐弃前嫌”,纷纷就协同作战问题献计献策。通过连续两天总结经验教训,拟定了著名的“空炮协同作战四项原则”。此后,空炮协同走上正轨。
  毛泽东突出奇招
  1958年9月24日上午,国民党空军出动300架次飞机,分三批飞离桃园机场,先后窜到闽南泉州上空骚扰,机上挂载有美国刚研制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空对空武器——“响尾蛇”导弹。国民党空军由于在闽粤沿海连连受挫,企图用它进行报复。在汕头、连城、漳州、福州等机场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米格战斗机,立即升空应战。
  按规定的指挥方案,解放军空军运用的是打“时间差”的战术。应该是这批飞机来,那批飞机走,以保持空中连续的力量。没想到,起飞的时间没有搞好,各个机场的飞机几乎同时到了泉州上空,一下子把敌机团团围住,打乱了敌机的队形,使其没有发射导弹的机会。敌地面指挥看上下左右都有米格战机,以为解放军早有准备,布下了口袋,连忙命令撤退。在另一空域,海航飞行员王自重的飞机因失控而掉队,在追赶编队途中,突然与企图偷袭解放军飞行中队的12架敌机相遇。1:12,情况万分危急!但为了保证战友的安全,王自重毅然从下方楔入敌机群,在连续击落2架敌机后,被“响尾蛇”从背后击中,血洒长空。
  这天是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导弹,台湾当局并未占便宜。
  “响尾蛇”导弹初试身手,击落了解放军一架飞机,但同时也暴露出红外线灵敏度不高、没有敌我识别系统的弱点。刘亚楼建议有关部门据此尽快制定防范措施,使“响尾蛇”在今后的空战中难以发挥作用。他还提请国防部五院把3枚落地未炸的导弹作为研制空对空导弹的绝好样品。几年后,“霹雳一号”空对空导弹研制成功,其机制与“响尾蛇”极为相似。
  台海空战,开创了震撼世界的导弹时代的空中战争。
  两岸空军频频交手,互有死伤。台湾方面对战死的飞行员几乎从不公布与张扬,大陆方面的周春富、王自重、杜凤瑞,则成了响遍全国的英雄。
  10月6日,毛泽东突出奇招,亲笔起草了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揭露美国政府的不良居心,公开声明停止炮击,并建议两岸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从而使金门之战作为一场奇特的战争载入史册。
  台湾当局对大陆文告“不予理睬”,于10月10日出动飞机400多架次,对大陆进行挑衅。在国共双方最大规模的这场空战中,解放军取得击落敌机3架的胜利。
  国民党空军一位参战飞行员忆述:中共空军在韩战中曾创造过有名的“米格走廊”,1958年它们又在闽浙粤一线成功构筑了一道“米格墙”。这堵空中的“米格墙”从未推出过大陆领地,更未延伸至海峡。所以,空战的发生,多为台方主动对大陆的“墙”发起突袭,但总是无法突破,撞墙而回。
  迭遭打击的国民党空军,被逐回台海中线,1958年11月后再没出动大机群与解放军空军照面过招。台湾海峡的形势也逐步缓和下来。
  金门炮战总指挥叶飞后来称:“我们能把炮兵阵地摆得那么开,那么密集,在厦门前沿就部署了一个炮兵师,主要就是因为空战的胜利,我们掌握了制空权。”
  (作者系文史学者)
其他文献
台湾名导侯孝贤的电影《童年往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主人公阿孝去打台球却遭退伍军人痛斥,双方大打出手。退伍军人并非无缘无故找阿孝麻烦,因为当日是陈诚辞世之日,从大陆撤来的老兵哀恸万分,自然见不得毛孩子不分场合的贪玩。  陈诚去世不仅是1965年台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1949年后台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身后可谓极尽哀荣。蒋介石手书挽匾、挽联,刊登于台湾各大媒体。挽匾为“党国精华”,挽联为“光复志
期刊
广东中山 谭清平(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民进中山市中专支部主委)《同舟共进》在坚持自己定位中发扬特色,在发扬特色中变出色。厚重而不失灵动,拂去层层历史尘埃,用历史启迪当下、烛照未来。踏稳现实热土,关注热点问题,反映民众呼声,无香艳的猎奇垃圾,只留思想智慧之瑰宝。广东政协之影响力,可见一斑。但杂志的封面设计尚不够大气,没有自己的特色,配图可更多元化,比如增加手工绘图,可让杂志的艺术气息更浓厚。(2
期刊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自然想到张云乔和他1933年创作的大型油画《血战宝山路》,自然想到15年前已90岁高龄的他重绘多幅《血战宝山路》的往事。  张云乔,是1981年2月23日广东省政协四届三次全会前增补的广东省政协委员。1999年夏天,我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工作后我们才相互认识,从此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他的斐然成就和高尚人格,让我肃然起敬,并成为我人生
期刊
我真是一个抗战老兵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武汉市石门峰纪念公园率先筹建武汉抗战纪念馆,并且于7月7日举办小规模文物展览,纪念卢沟桥事变,即抗战爆发78周年。我与家人应邀前往参观,看见陈列文物中有一件手摇警报器,孙女乐乐非常好奇,我为她详细讲解、演示,并忆述当年日机狂轰滥炸的罪恶情景。不料几家本地媒体已经摄入镜头,并于次日以“抗日老兵章开沅摇响防空警报”标题刊
期刊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包括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也包括城市治理的现代化。二者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广义的社会治理,应是指一个群体的公共性事务安排的机制以及公共性事务本身,其中包括公共权威生成机制、公共权威运作机制与公共事务活动系统本身。这里讲的群体,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国民,也可以是社区居民或村落居民。  治理的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现代”标准。总体看,人类从
期刊
广东广州 梁展新(荔湾中学副校长)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长办公室的桌面上发现了贵刊。老实说,现在的资讯渠道这么多,其中不乏垃圾信息,一般的杂志已不容易引起兴趣,我当初只是随手翻了一下,不想觉得内容还不错!于是继续看下去,越看就觉得有看头。我较感兴趣的是政史类文章,特别是力图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题材,我感到贵刊在这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贵刊吸引我的地方。期望贵刊今后能继续为读者提供内容真实、可
期刊
葛剑雄,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导,本刊编委。  缺乏实证调查,容易使人走极端  《同舟共进》:2015年“两会”上,葛老师提到了语言粗俗化、粗鄙化现象,在今天的公共言论空间,还有一种语言暴力化现象也十分突出,论辩双方稍有不和,便火药味十足,很多争论往往是“气胜于理”,用气势压倒对方。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葛剑雄:造成语言暴力的现象
期刊
山东青岛 甘南(老干部,曾任专职理论教员)杂志保持了敢讲真话的风格,不单知识分子爱读,其中不少史料,老干部也很爱读,因为读者可以从这些材料中纠正以往的误传、偏见。从贵刊一如既往的办刊风格可见,你们的编者、作者和读者都是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希望你们能秉持这种品质,不断奋进。贵刊2014年第11期的专题“近代广东的历史经验”,应该很受广东人欢迎。在青岛广东商会的领导层中传阅后,反响热烈,认为“粤商的历史
期刊
800年前的1215年,欧洲西部岛国英格兰诞生了一部旨在限制君主权力,保护贵族、教士及普通自由民权利的伟大法律《大宪章》。尽管这部法律的实施过程历尽千辛万苦,出现诸多反复,但它最终保证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和有序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成为后世文明社会争相效仿的典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大宪章》的出现,人类世界可能还在黑暗中摸索。  80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大宪章》
期刊
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大师,是资深的两院院士和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对中国科学技术与国防建设的贡献,无人望其项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博学多识,除了在航天科学领域的贡献以外,在系统科学、控制论、思维科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亦有重要建树。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20世纪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得益于那里自由、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从自己成功的经历,深切感知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