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多媒体课件有着直观、形象、涵盖面广的特点,它的运用给美术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推广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美术教师也大都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的方法,并使之成为美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诚然,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技术给美术教学注入了活力,可以使教学更加灵活、高效,但若过分依赖多媒体,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不考虑到美术的学科特点,不仅达不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给人“华而不实”“牵强附会”之感。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与美术教学整合的优点及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一、使用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形声并茂、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可以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创作,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我教学三年级第五册《面具》一课时: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小魔术,然后用魔方变幻出一个面具。我问:“你们知道面具的来历吗?面具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在学生的疑惑中播放视频《远古面具与图腾崇拜》,在欣赏远古人带着面具,伴着鼓声手舞足蹈进行祈福的场景中,学生被录像中的原始而又神秘的画面所吸引,很快明白了面具的作用和来历并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对面具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又问:“在历史的演变中,面具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用途是不是也改变了呢?”我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在热烈的讨论中,我又恰如其分地运用课件展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面具文化,学生通过课件了解到现代面具不仅可以装饰、娱乐,还具有很多的实用功能。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既开拓了思维,又提高了认识,积极的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与创作中。
2.启发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想象是思维的助手,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多媒体课件能创设出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视听环境,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欣赏,感悟的过程中推开一扇扇灵感之窗,提高认识能力,拓展了思维。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的展示,音乐背景的渲染,教师感染性的语言,总是能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课程需要的情境中。四年级第八册欣赏课《画家凡高》,凡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是悲惨而短暂的。而这位天才型画家在短短的十年里,却创作了大约800多件形式多样的绘画作品。他对艺术充满着激情,却不被世人所理解,甚至被人称为“疯子”,在他生前一幅画都没有卖出去,生活孤独而穷困潦倒。教师运用短片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绝望的凡高,又运用课件,以忧伤的乐曲作为背景,展示了“凡高的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心灵去欣赏感悟大师的作品,感受他绝望的内心世界和火一般热爱艺术的心。当学生在欣赏到凡高自杀前创作的《麦田上的乌鸦》时,被画面上飞得很低的黑压压的乌鸦群所撼动,每个人都感觉到很压抑,似乎也感受到画家临死前的挣扎和苦闷。在此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创设了与课堂相适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欣赏、理解了作品的美与深刻内涵。
二、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误区
1.防止对开创新思路的忽视
教育思想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新型美术教育必须体现新的教学思路和创新理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实现由“满堂灌”的被动承受向学生能力培养的转变。可我发现当前有许多美术教学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SCT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但教学模式依然是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师讲改为课件讲,教师范画改为课件展示,从课程的情境导入,教学过程的讲授,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评价展示等,每个环节都是课件在当主角,学生只是充当了认真听和临摹的角色,整节课很少有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何来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呢?我想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不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出现在课堂中,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活动中。无论课件制作得多么精美,音乐如何动听,手法多么新颖,结果都是徒劳无功的,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贯彻素质教育,让多媒体课件恰如其分地得到发挥作用。
2.防止淡漠绘画实践的体验
美术是一门需要用眼睛去欣赏,用双手去摸索实践,用经验去提高,用心去感悟的艺术。美术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不应该用多媒体替代艺术实践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只有参与到体验探究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两位美术教师在上“中国画”中,由于使用多媒体掌握的“度”不同,所带来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此课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古今优秀画家的作品以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鉴赏能力及绘画水平。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并领悟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其中一位教师为了课程的整合,一堂课课件从头点到底,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通过课件进行展示,忙得始终在电脑操控台与第一排中间活动,整节课看似热热闹闹,课件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书画大家的代表作,把中国画的绘画基本技法用录像代替,甚至是把简单地通过学生动手体验墨色变化,就能很好理解的环节也制成课件进行了展示,并配上详细的文字介绍。课件的内容量很大,可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老师忙忙碌碌,教学却浮于表面,学生创作的手法仅局限在录像中所教的技法,墨色也没有突破传统的积墨、泼墨、破墨等特点,创作出来的作品基本上千篇一律,没有创新。
而另一位教师制作的课件虽然相对简单,但却能在课堂需要的环节点上切入,导入阶段以课件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并配以动听的古筝音乐创设情境,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讲述关于中国画家“齐白石”小时学画的有趣小故事,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很容易的就被吸引到情境中。俗话说“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生活是一种体验,艺术也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出彩的作品,教师在进行讲授墨色技法环节,采用了小游戏的方式,老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了几种墨法的画法,问学生这几种墨法像我们生活中玩过的什么游戏?学生有的回答像吹墨水,有的说像巴掌印画,学生的回答无奇不有,大都是他们玩过的小游戏,所以他们很感兴趣,老师适时告诉同学们每种墨法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开创更有趣的墨法,把墨与水、颜料自由结合进行体验。学生也不负师望,创作的墨色千变万化。此时的学生情绪高涨,老师又问:“那么画家们是怎么画的呢?你们想不想看呢?他们的作品和我们的画又有什么不同呢?”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了古今有特点,不同风格的中国画作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作品进行了鉴赏,教师小结并评价了学生的发言。在作画阶段,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共同体验创作。有问题即时地指出,好的创意共同分享。在欣赏、体验创作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特点,又具有创新精神。
3.防止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无论是传统美术课堂还是多媒体整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依旧是无可替代的。虽然说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有着很强的优势,但美术教学是艺术教学,无论是欣赏、探究学习及艺术创作、技法示范讲解都是离不开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情感目标的培养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生活、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要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决不能顾此而失彼。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合理、高效、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掌握好度。让多媒体成为新型美术课堂的催化剂,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让美术课上的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卫岗小学)
一、使用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创设形声并茂、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可以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创作,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我教学三年级第五册《面具》一课时:首先,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小魔术,然后用魔方变幻出一个面具。我问:“你们知道面具的来历吗?面具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在学生的疑惑中播放视频《远古面具与图腾崇拜》,在欣赏远古人带着面具,伴着鼓声手舞足蹈进行祈福的场景中,学生被录像中的原始而又神秘的画面所吸引,很快明白了面具的作用和来历并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对面具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又问:“在历史的演变中,面具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用途是不是也改变了呢?”我请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在热烈的讨论中,我又恰如其分地运用课件展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面具文化,学生通过课件了解到现代面具不仅可以装饰、娱乐,还具有很多的实用功能。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既开拓了思维,又提高了认识,积极的参与到下面的学习与创作中。
2.启发想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想象是思维的助手,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多媒体课件能创设出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视听环境,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欣赏,感悟的过程中推开一扇扇灵感之窗,提高认识能力,拓展了思维。
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的展示,音乐背景的渲染,教师感染性的语言,总是能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课程需要的情境中。四年级第八册欣赏课《画家凡高》,凡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他的一生是悲惨而短暂的。而这位天才型画家在短短的十年里,却创作了大约800多件形式多样的绘画作品。他对艺术充满着激情,却不被世人所理解,甚至被人称为“疯子”,在他生前一幅画都没有卖出去,生活孤独而穷困潦倒。教师运用短片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了绝望的凡高,又运用课件,以忧伤的乐曲作为背景,展示了“凡高的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心灵去欣赏感悟大师的作品,感受他绝望的内心世界和火一般热爱艺术的心。当学生在欣赏到凡高自杀前创作的《麦田上的乌鸦》时,被画面上飞得很低的黑压压的乌鸦群所撼动,每个人都感觉到很压抑,似乎也感受到画家临死前的挣扎和苦闷。在此课的教学中,多媒体创设了与课堂相适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欣赏、理解了作品的美与深刻内涵。
二、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误区
1.防止对开创新思路的忽视
教育思想的改变,才是真正的改变,新型美术教育必须体现新的教学思路和创新理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出发,实现由“满堂灌”的被动承受向学生能力培养的转变。可我发现当前有许多美术教学虽然使用了多媒体课件,SCT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但教学模式依然是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师讲改为课件讲,教师范画改为课件展示,从课程的情境导入,教学过程的讲授,重、难点的突破,教学评价展示等,每个环节都是课件在当主角,学生只是充当了认真听和临摹的角色,整节课很少有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何来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呢?我想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学生不能作为一个旁观者出现在课堂中,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活动中。无论课件制作得多么精美,音乐如何动听,手法多么新颖,结果都是徒劳无功的,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认真贯彻素质教育,让多媒体课件恰如其分地得到发挥作用。
2.防止淡漠绘画实践的体验
美术是一门需要用眼睛去欣赏,用双手去摸索实践,用经验去提高,用心去感悟的艺术。美术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不应该用多媒体替代艺术实践在课堂上的重要地位。只有参与到体验探究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两位美术教师在上“中国画”中,由于使用多媒体掌握的“度”不同,所带来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例如,此课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古今优秀画家的作品以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鉴赏能力及绘画水平。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并领悟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方法。其中一位教师为了课程的整合,一堂课课件从头点到底,所有的教学过程都通过课件进行展示,忙得始终在电脑操控台与第一排中间活动,整节课看似热热闹闹,课件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书画大家的代表作,把中国画的绘画基本技法用录像代替,甚至是把简单地通过学生动手体验墨色变化,就能很好理解的环节也制成课件进行了展示,并配上详细的文字介绍。课件的内容量很大,可收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老师忙忙碌碌,教学却浮于表面,学生创作的手法仅局限在录像中所教的技法,墨色也没有突破传统的积墨、泼墨、破墨等特点,创作出来的作品基本上千篇一律,没有创新。
而另一位教师制作的课件虽然相对简单,但却能在课堂需要的环节点上切入,导入阶段以课件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并配以动听的古筝音乐创设情境,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讲述关于中国画家“齐白石”小时学画的有趣小故事,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很容易的就被吸引到情境中。俗话说“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生活是一种体验,艺术也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出彩的作品,教师在进行讲授墨色技法环节,采用了小游戏的方式,老师先在黑板上示范了几种墨法的画法,问学生这几种墨法像我们生活中玩过的什么游戏?学生有的回答像吹墨水,有的说像巴掌印画,学生的回答无奇不有,大都是他们玩过的小游戏,所以他们很感兴趣,老师适时告诉同学们每种墨法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开创更有趣的墨法,把墨与水、颜料自由结合进行体验。学生也不负师望,创作的墨色千变万化。此时的学生情绪高涨,老师又问:“那么画家们是怎么画的呢?你们想不想看呢?他们的作品和我们的画又有什么不同呢?”接着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欣赏了古今有特点,不同风格的中国画作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作品进行了鉴赏,教师小结并评价了学生的发言。在作画阶段,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共同体验创作。有问题即时地指出,好的创意共同分享。在欣赏、体验创作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特点,又具有创新精神。
3.防止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无论是传统美术课堂还是多媒体整合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依旧是无可替代的。虽然说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有着很强的优势,但美术教学是艺术教学,无论是欣赏、探究学习及艺术创作、技法示范讲解都是离不开教师及时正确的引导。情感目标的培养是美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爱国主义情感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都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对生活、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同时,也要明确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决不能顾此而失彼。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合理、高效、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优化教学,但也要注意掌握好度。让多媒体成为新型美术课堂的催化剂,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让美术课上的更加精彩。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卫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