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酒盏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23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俄国]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翻译|顾蕴璞
  我们紧闭着双眼,
  饮啜人生的酒盏,
  却用自己的泪水,
  沾湿了它的金边:
  待到蒙眼的遮带,
  临终前落下眼帘,
  诱惑过我们的一切,
  随遮带消逝如烟;
  这时我们才看清;
  金盏本是空空,
  它盛过美酒——幻想,
  但不归我们享用!
  荐诗|流马
  莱蒙托夫这位继普希金之后俄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在中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一方面是由于冷战时期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中国只能更多地去接受苏联文学和经典的俄国文学;另一方面,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之间,大批时代青年在经历过各种“运动”后,那种精神幻灭之感在莱蒙托夫的诗里,找到了強烈的共鸣。
  作为朦胧诗的先驱之一,诗人食指是莱蒙托夫的忠实拥趸,他说:“很多人喜欢普希金,我却格外喜欢莱蒙托夫,他的诗直面命运,只是活得太短。”北岛也承认他们那一代人,受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影响甚大。
  这首《人生的酒盏》,碰巧是我在追一部很老的电视剧时发现的。这部电视剧叫《无悔追踪》,名义上是一部反特戏,却非常细致耐心地描写了从1949年解放军入城到1988年,北京南城一个胡同的历史变迁。剧里有不少俄罗斯文艺元素,除了这首诗外,还有一首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曲《图画展览会》,都在情节推进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印象中莱蒙托夫的名字在剧中出现过三次。第一次,身为潜伏特务的主人公和情人谈论过莱蒙托夫;第二次,主人公发现女儿也在阅读莱蒙托夫的诗集;第三次是在经历数次政治运动后,主人公的女儿知晓了父辈的秘密,并接受了属于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出现的。我当时有所感慨,还背诵过这首诗。
  “蒙眼的遮带”,“遮带”指的是不间断流下的泪水,代表着对青春蹉跎的悔恨。用酒盏之空空,暗喻人生的空虚,用美酒象征虚妄的幻想,用含泪饮啜比喻忍受生活与时代的熬煎。从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幻梦中惊醒之后,随即又面临着“金钱”的捉弄。难怪那一代人会那么喜爱莱蒙托夫,毕竟他们就是被莱蒙托夫预先描写过的一代人。
其他文献
陶罐里的野菊花,引领我们走向深冬  满地的落叶,顾影自怜的模样都似曾相识  半山腰的茅屋,可以临窗望月  亦能彻夜听雨。我想要说的,无非是  ——午后空寂,余声点滴  所有的花朵正在流失  而你爱我。神也明白  荐诗/纳兰  看到诗的开头“陶罐里的野菊花,引领我们走向深冬”,被“引领”一词吸引。有引领多好啊,恰如拥有尽责的牧羊人,羊可以心无旁骛地吃草。诗人动了恻隐之心,所以看落叶,也是自身情绪和心
期刊
从小到大,外公给了我无数的感动。  外公一直住在老家,我们只有过年过节放假时才回去。走在楼梯间,就可以听见外公家“咚咚”的声响。一听到这声音,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外公的身影。外公在厨房,挥着一把坏了柄的刀,剁着砧板上的鸡。鸡的个头不大,皮色金黄,鸡头轻轻地插在翅膀窝里,一副安详的样子。外公会先将鸡腿、鸡脖、翅膀砍下来,再将剩下的鸡肉分为等大的几块。外公下刀又快又准,砍刀落在案板上的震动,有规律地伴随
期刊
还记得最初学习语文的情境吗?字组合成词,词再连缀成句。每一个汉字是语文最基础的元素,一笔一画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  仪,篆书作“儀”。《说文解字》说:“从人。义声。”显然这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又说:“仪,度也。”这样看来,“仪”是“人之义”,即作为人该有的法度,既不能偏,也不能倚,要恰到好处,唯有如此,才是美的、好的。
期刊
好的文字如同恒星,穿越浩渺的空间与无垠的时间,仍能熠熠发光直至永恒。若你有足够的感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热爱中长篇小说创作,这里将是你发光的舞台——让你的小说如银河星系般铺展,你会被证明是新生的未来之星。  3  当天幕黑得像是冬日里的木炭时,满天的繁星才会发出钻石般夺目的光芒。为什么人们看着满天的星星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呢?也许是因为看着它们,就能想象出另外一个美好的世界,在那一瞬间,可以忘记一切的
期刊
在北京开车,时常能见到这样的奇景:本来笔直通畅的道路,中间突然会无端横亘出一棵大树。这些大树不知树龄多长,但想必年头都不会小。修路的人尊重它们的存在,有意把道路弯折,为树留出一块余地来,来往的车辆通过,都要动一动方向盘,以此向这年长者致敬。  即便是高架桥也躲不开被树“劈开”的命运,天宁寺桥下,一棵大树屹立中央,适得二环路改了道。为了保护它,高架桥面特意专为这棵老树开了个大口子,它的根还扎在桥梁底
期刊
9  黑体是指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反射与投射的物体,太阳近似于黑体。在太阳系中,似乎太阳是至高无上的君王。承接来自各个星球的仰视,睥睨一切。月球只不过是反射太阳的光线,也能被世人仰视,爱慕。而数亿万光年以外的星球,默默地燃烧自己,也只不过是众多繁星中的一颗,没有任何特别。  运动会持续了两天。  第二天是周二,乔方要做值日。她在八点前赶到了学生会办公室,办公室里只有刘小媛部长。
期刊
《说文解字》里说:“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从页从火”,表明这是个会意字,可是,是怎么会意的呢?看看这个字的篆体吧:燥。原来“页”表示人头(上边画着个人头的正面像,下边用“人”特别突出一下),加上“火”,当然就表示头脑发热如火烧。  有一本很别致的解字之书,叫《白鱼解字》。从头到尾都是手写体影印的。是诗人流沙河先生的功夫之作。这里头说,耳朵发烧是“耿”,脸发烧是“赧”,那么“烦”呢?古时往往指
期刊
我们看历史,会发现古代帝王的一举一动,无不包含着烦琐而盛大的仪式:登基时有登基大典,每年春耕前有耕耤仪式,军队凯旋后有献俘典礼,祭天,早朝,封禅……每一项都声势浩大,花费甚巨。且不说皇帝出行,就是县令巡乡,也是“肃静”“回避”两边排开,一阵一仗,让人陡生敬畏。  这些仪式竭力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规定了权力的边界,主要目的是使“威仪不可侵犯”。民族国家借用这套方法,在国庆、升旗、咏唱国歌时来激发
期刊
“烦恼”这个话题实在有些宽泛。它存在于我孩提时代还能回忆起的几次号啕大哭,存在于我让家长头疼无比的青春期,还必将存在于我生活的某处。若数得仔细,烦恼无时无刻不在。与它的磨合还塑造了我的点滴习惯——它将不屑、皱眉和发脾气变成了不易察觉的微表情,将患得患失变为处之泰然,或者说通俗一点,将我最喜爱的饮料从可乐变成了黑咖啡。回顾我的人生轨迹,这个塑造的过程叫“成长”,但让人烦恼的是,成长中的“烦恼”却令我
期刊
导演:黄进  编剧:黄进/陈楚珩  主演:曾志伟/余文乐/方皓玟/金燕玲  类型:剧情  片长:101分钟  前些日子在电影院看了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检票进场后,偌大的厅内只有我一人,而当电影播放完之后,场灯亮起,影院工作人员进来,我却瘫坐在椅子上无力站起。这部电影是《一念无明》。  当记者的朋友介绍,去年4月份,他因一部商业喜剧电影去采访了曾志伟。问到他近期的工作计划,他说刚刚帮一位香港新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