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令人向往的数学课堂应是在“简约”中彰显出“深刻”。在本文中,就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初步探究,通过对小学数学灵动课堂的目标定位,呼唤理性回归,坚守简单、真实的教学,追求简约而有效,让学生学得更实在,从而获得不简单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灵动课堂;简约;不简单
  一、 引言
  通过一张纸,比如A4纸,让学生进行形状的认识,从正方形和长方形中,对形状有基本的了解后,通过快速和正确的思维分析,对正方形的周长,及长方形的面积等问题,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在这一教学中,学具很简洁,这种高效重复利用一张纸的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张。“建模”环节是一堂数学课的最主要部分,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设计时要力求简明灵动。
  二、 情境创设,力求简洁实效
  在新课前,通过简单的“创”,达到深入浅出、以少胜多之境界。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联想,这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如一位教师在课前,拿出一张纸,问:“在数学里,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师再问:“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里有长方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争相回答,有人说,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也有人说,黑板的面是长方形的……在七嘴八舌中,课堂气氛被进一步的调动,这就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继而,在学生热情高涨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的周长。简简单单的教学材料,生动的课,这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彰显了课堂的灵动性。可见,教学情境创设贵在实效。
  三、 质疑中探究,温故知新
  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在质疑中,对问题有所分析,才是小学数学研究的精神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框架,进一步在大脑中被调动,就可以在解题中,温习旧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有所加深。这个过程中,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极为关键,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质疑——探究——温故知新,来实现对问题的进一步解答。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刚才的数学计算题简单吗?学生回答说这个题目非常简单,老师接着对学生们说,大家不能骄傲、吹牛的,在互相打趣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变得异常的轻松。在此过程中,教师拿出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白纸,将这个白纸对折,原来的正方形纸变成了两个长方形。此时,教师设置问题:对折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细致的分析和思考中。教师在此时适当启发,学生可利用C=(6 3)×2=18求得,因为对折后的两个长方形相同,而且每个长方形的长和正方形的边长相同,宽则变成了正方形边长的一半。这个过程,就是对问题质疑的过程,也是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和温习,通过问题分析获得真知。
  四、 几何应用,锻炼发散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中,会涉及最为基础和简单的几何图形,几何图形的应用,也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作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几何图形应用能力的训练很重要,要在教学中,采取一定合理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例如,在学习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教师拿出一张A4纸,告诉学生们,我们一起给这张纸做个小手术,通过课件的演示,问学生得到的这个图形像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像鞋子、像小凳子、像台阶……教师可以在接下来提问学生,对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大家是否都有解题思路呢?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就有了想法,根据他们的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通过割补的方式,将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同时也渗透了“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会将这种解题策略进行储存,运用到以后的解决问题中。同时,教师巧用素材,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这样不仅可以去除繁琐,还可以给学生留出了富足的弹性区间和动态生成。
  五、 拓展思维,增强创新力
  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这个非常关键和重要,教师利用一张纸,轻松教学,让学生觉得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灵动和简单,却又充满一定的趣味性,在教师的手中,一张纸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或者是不规则图形,教师也可以变幻新的花样,让纸瞬间变成学生的名字牌。学生看到教师手中的纸,可以灵活的变化,就会觉得有魔术的魅力一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各种周围事物的变化,都是充满了好奇心。在折出学生名字牌后,教师可以乘胜追击,向学生提问,这样的一个名字牌,它是由多少个长方形组成,一些学生就会回答,可以计算出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乘3就是这个名字牌的面积。如此一来,一个小小的名字牌,就成为了学生眼中神奇的代表,教师在学生眼中,俨然就是一个魔术师,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就打开,有了在课堂的创新意识的增强。用简朴、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出有“数学味”的课,那才是教师“化腐朽为神奇”专业水平的体现。
  六、 觅求简洁评价,及时反思
  教学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個无声的手势,对学生也是一种肯定。教师要淡化评价形式,丰富评价内涵,以淡墨无痕、润物无声的真诚的评价换取学生的真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教学的结果来说,学生从心理的舒适,和教学的最终结果紧密相连。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要注重对学生的感受的了解,问问学生是否在新课中,感受到了快乐,让学生就自己的课堂体验,还有课堂的收获,进行一定的讲述。学生在感受到课堂的多彩中,对提高学习效率而言也有一定帮助。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全方位的反思,对授课进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七、 总结
  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在不断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数学教学逐步回归到本质——简约。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扩展的需要。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教学中需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丰满,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去开辟生动、富有个性的有效教学研究之路。
  参考文献:
  [1]谭劲,李光树.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8):58-63.
  [2]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1):79-85 114.
  作者简介:
  郭海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在展开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特点,引入更加科学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得到更好的积累和发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学生语文感悟和综合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读-写-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近年来,我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等均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素养的提升尤为关键。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然后对素材积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进行阐述,最后探究素材积累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语
摘 要:语文古文教学承载中华文明的精髓,古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文教学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更能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古文教学诵读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华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对于传统文化和古文教学的认识,提高古文教学诵读的比重,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古文教学诵读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文阅读;文化素养  在近几年的中学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