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大学英语项目教学法研究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科技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成为学生娱乐学习,打发碎片时间的新方式。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很难吸引到学生的全情参与。本文试图以项目教学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语言教学的相关理论为前提,从所研究院校国贸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运用情感过滤假说的相关理论,极力创设仿真工作情境,促进学生高阶学习,主动习得英语语言交际技能和跨文化交际策略。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项目教学法;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7-0093-02
  1 研究背景和前提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信息技术革新引发了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隨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如今获取知识的方法已经更新到新的形式——泛在学习(U-Learning)。这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生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学习。然而随着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多数大学英语的教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
  1.1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对,成就性动机不足
  以笔者所研究的国际贸易专业4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对于新的大学英语教学,70%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还有20%表示习惯了传统的面授式教学法,更想听老师讲授知识。10%因为不了解新型授课方式而表示不方便表态。虽然受制于当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焦虑感不够,能力不强,效果不佳。但是对于教学范式的创新,还是有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不自信和不确定。这一点正说明了当下高等教育模式的问题,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权威化,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本该受益的学生群体特点、需求和学习效果被长期边缘化了。
  1.2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特点、需求和学习效果得不到充分重视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2)讲授或言语教学是传播知识的主要方法,教师很少或几乎不参与教学学术研究和交流;(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只能服从;(4)教师不信任学生,学生对教师也常常有抵触和敷衍的态度;(5)教学过分强调教师和课本的权威性,忽视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缺乏兴趣,主动性不够,学习效果差。
  1.3 教学设备先进,但是得不到充分高效地使用
  在当前Wifi网络普及的时代,以研究院校为例,2014年前就达到了Wifi全校覆盖,并且在大学英语课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通过走访,发现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仍然停留在播放事先从网络上下载的相关视频和教学课件,原创的相关微课作品几乎没有。更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体和创作团队,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群体需求制作的用于教学的微课视频。
  2 基于微课的项目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和意义
  2.1 项目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能够将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跟具体内容相结合。其推广的困难主要在于:(1)学生,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会认为教师给予的帮助不够,自身学习负担加大。(2)在Fang and Warschauer 2004的报告中,教师们的参与也并不积极,原因是项目教学法与国内现行的高等教育理念和标准不符,而且需要教师投入比传统教学法高很多的时间和精力。(3)在国内大多数普通高校,项目教学法实施所需的真实语言环境很难创设。
  2.2 项目教学法对于国贸专业大学英语课的意义
  根据教育部于2001年指示,所有的大学院校都要在诸如:信息技术、金融、外贸等学科领域使用英语作为其主要授课语言。而目前中国教师群体的现状是教研分离。在这种现状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能够将不同的教师群体的优势互补,并且能够有利于学生随时整合碎片时间和课堂教学进行参与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基于微课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应着这样的时运而生,并可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高阶思维的方法。
  2.3 基于微课项目教学法之于单纯的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1)基于微课项目教学法可以允许学生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查余补缺。在网络微课时代下,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在课余的碎片时间里以微课的形式对所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强化。同时微课还可以加入相关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师生互动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以强化教学的及时反馈、增强课程的针对性。
  (2)基于微课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开展主动有效的学习。“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为“微课”,一般而言,微课教学以短视频为(5-10分钟)主要载体,基于传统课堂内容,将某一个知识点打散,结合各种草根文化、网络新词、流行语等创意表现手段,以智能手机和电脑为终端引发学生兴趣。
  3 基于微课项目教学法的语言教学范式
  根据Beckett和Slater2005年对于项目教学法支撑框架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该框架是旨在帮助学生同时习得语言、内容和技巧的工具,由工作计划表和项目日记组成。其基本流程为: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
  具体操作时分为6步:(1)学生可先自行分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结合学生的愿望,进行微调,选定项目负责人。(2)分组完毕,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传达主题内容,进行工作计划的书写。(3)学生自行观看视频后,制定项目活动计划,具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时间的安排、工作和活动进程等。(4)师生共同就项目活动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每组学生进行探讨。(5)为了使项目教学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草拟一份书面项目指导书,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评议,师生共同参与确立最终方案。(6)教师随时跟踪,通过微课视频就项目进行期间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指导、调整和评估来确保项目学习的顺利开展。   3.1 基于微课的项目教学法的课程大纲
  基于前期有关研究院校国贸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和该校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可行性研究发现,其具备基于微课的项目教学法所需要的先决条件:(1)硬件配套设施完善;(2)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师再到学生有改革的诉求和强烈愿望;(3)第二课堂活动中连续两年受到师生广泛关注与参与的微电影制作大赛让微课形式受到师生认可;(4)该校科技节、第二课堂活动及各项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创新项目的广泛开展为项目教学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像以学生自主创业的模拟市场活动等,完全可以和项目教学法进行整合。
  3.2 基于微课的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延伸实践与研究
  除了课堂教学外,大学英语的第二课堂形式开展,涉及大一和大二学年学生的主要是竞技展示和文化拓展,比如:英语口语、阅读、写作、书法、歌唱大赛,英语配音大赛、微视频大赛,英语广告设计大赛等。旨在通过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参与语言知识的学习。除了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相对接近真实语境的系列活动,还通过系列师生共同合作的教学项目,以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为指导,打造让学生在最佳情感条件下,产生真正的语言习得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
  4 研究的不足与困惑
  即便如此,本次项目教学法的探索研究仍然有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本研究基于微课,进行的大学英语项目教学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并以此为突破口希望将大学英语教学贯穿于学生的大学四年,尤其希望也能顾及到在校外实习期间的学生,因此,如何能有效地通过微课和项目教学法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成就性动机,进行高阶的创造性学习是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本研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惑:(1)用于教学的微视频制作的专业性、艺术性水平上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规范,这样的规范应该由什么样的人和机构来制定;(2)对于专业的熟悉度需要跨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这样的培训投入大,对教师的职称提升相对作用小。如何刺激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全情投入。
  5 结语
  在与学生就学习效果方面进行的沟通发现,几乎所有的受访学生认为在用英语沟通的过程中开始留意用语的使用场合正式与否,开始有意识地区分书面语和口语体。同时80%的学生承认会在网络和课外资料中主动收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特定表达,同时在实际语言沟通中注意学习英语语言的沟通策略,此次教学法的探讨与创新显然已经帮助学生开启了英语语言学习方面的深入思考,接下来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继续完善和提高依然需要师生双方以及校方、全社会的积极投入,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且坚持围绕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方针不变。
  参考文献
  [1]Barron,B.J.S.(1998).Doing with understanding: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problem-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J].Journal of learning Sciences,7-271-311.
  (編辑:杨梅)
其他文献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体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宝贵的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发扬,魏县蓝印花布作为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南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折射,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因此,本文从设计角度、艺术审美角度、创新应用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设计,让更多人重新重视这些伟大而
摘要:概要寫作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笔者以为概要写作可分为概要 写作,即Summarize Write( paraphrase)。  关键词:概要写作;概要 写作即Summarize Write( paraphrase);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3-0074-
摘要:属性词是从传统词类中脱离出来的一类词。我们在了解前辈时贤的分类研究基础上,根据属性词的语法功能与传统词类部分契合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分类依据。本文主要从属性词概述、前人已有的分类研究现状、以及我们自己的词类偏向性分类依据进行论述。  关键词:属性词;非谓形容词;区别词;分类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5-0000-00  1 属性词概述  
摘要:《我不是潘金莲》是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 范冰冰领衔主演,影片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被丈夫污蔑为“潘金莲”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诉中,坚持不懈为自己讨公道的故事。《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严肃的现代“官场现形记”,明线是李雪莲的上访,探讨的其实是官司背后的生活逻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律的理性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让人们重新思考法律对人性恶的限制。  关键词:法律;《我不是潘金莲》;行为;
摘要: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等,调研共青团服务青年的载体、途径,评估学校共青团服务的现状,把握当前学生的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当代青年现状;团组织改善;服务青年途径;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1-0000-00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摘要: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与否、乡村振兴战略各项目标任务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在农村全面实现,最主要最关键的要看农村是否有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农村干部队伍。要建设一支为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所需要的农村干部队伍, 必须大力提高这支队伍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内在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素质;农村干部;提升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和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校企合作落到实处是关键。厦门市海沧区职业中专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在产教融合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利用UG软件设计一套简单的工装夹具,解决了加工企业产品中的实际问题,也让学生从中收获了日常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  关键词:产教融合;夹具;UG  引言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政府、
摘要:就国内外目前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状况来看,整体上还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但儿童文学的相关翻译对于我国儿童的阅读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就儿童文学给予更多的投入和研究。而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融入接受美学理论,可以充分考虑儿童读者这一特殊的群体,最终使得儿童文学翻译适应儿童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接受美学;儿童文学翻译;张白桦;《格林童话》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神思》篇是刘勰创作论的首篇,其针对艺术构思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叙述,为当代大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及写作状况,并结合《神思》篇的观点对大学生的文学创作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大学生的写作有实践指导价值。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思》;艺术构思;大学生;写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物理知识给学生,而是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以“传感器的应用”教学为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传感器;教学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物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