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联合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分析臍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5~12月出生的新生儿2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确诊为宫内细菌感染87例(感染组),临床诊断为非感染15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内外浆现象、杜勒氏小体之一)百分比、PCT值、hs-CRP值及其阳性率。
  结果 感染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11,46)、PCT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28(0.19,10.67)、hs-CRP值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2(1.7,26.3),高于对照组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3(0,10)、0.14(0.07,0.22),0.6(0.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感染组阳性率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64.37%(56/87)、PCT 59.77%(52/87)和hs-CRP50.77%(44/87),均高于对照组的7.19%(11/153)、5.88%(9/153)、3.27%(5/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灵敏度最高,达64.37%;hs-CRP的特异度最高,达96.73%;三项联合检测对宫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6.93%、78.72%和91.10%。
  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比例、PCT值和hs-CRP值能反映宫内细菌感染情况,对早期发现宫内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脐带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722.1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1.07.008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umbilical blood neutrophilic alteration, procalcitonin (PCT) and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intrauterine bacterial infecti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40 neonates born in hospital from May to December 2020. Among them, 87 cases who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with intrauterine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infection group, and 153 cases without intrauterine bacterial infection as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ic changes in umbilical blood (toxic granules, vacuolar degenera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plasma phenomenon, one of the Dullerian bodies), PCT value, hs-CRP value and their positive rat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median (quartile) of umbilical blood neutrophilic alteration, median (quartile) of PCT value  and median (quartile) of hs-CRP value in the infection group were 30 (11,46), 1.28 (0.19,10.67) and 8.2 (1.7,26.3),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median (quart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3 [0,10], 0.14 [0.07,0.22] and 0.6 [0.2,2.5]), and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The positive rate of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 cytotoxicity change in cord blood, PCT value and hs-CRP value in the infection group were 64.37% (56/87), 59.77% (52/87) and 50.77% (44/87),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7.19% [11/153],5.88% [9/153] and 3.27% [5/15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The sensitivity of neutrophil cytotoxicity was the highest, up to 64.37%, the specificity of hs-CRP was the highest, up to 96.73%, and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three combined tests for intrauterine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85.06%, 86.93%, 78.72% and 91.1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percentage of change of neutrophils toxicity, PCT value and hs-CRP value can reflect intrauterine bacterial infec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etection of intrauterine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blood; neutrophil toxicity changes; PCT; hs-CRP; neonatal intrauterine bacterial infection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对各类病原体普遍易感[1~2]。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可致脑白质受损,增加脑白质软化概率,且常引发各系统感染[3],其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却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4~5]。而细菌培养作为诊断金标准却耗时长,阳性率低,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6]。因此,为了分析脐带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检验指标是否有助于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为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宫内细菌感染87例,男47例,女40例,设为感染组,纳入标准: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或阴性,存在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发灰、周围循环差;存在呼吸、消化、心血管系统表现;肌张力下降;嗜睡等。且出生后48 h內外周血hs-CRP>10 mg/L。感染组患儿均在出生后48 h内进行了感染诊断,其中细菌培养阳性16例,呼吸系统症状67例、消化系统症状9例、凝血及心血管系统症状8例、败血症2例、脑白质损伤1例。排除宫内感染或其他感染153例,男79例,女74例,设为对照组,纳入标准:无相关的感染表现,出生后2 h内血培养阴性,出生后48 h内外周血hs-CRP正常。
  1.2 仪器与试剂
  迈瑞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6800及配套hs-CRP测定试剂盒;梅里埃全自动荧光酶免疫分析仪VIDAS-PC及配套PCT测定试剂盒;湖南湘仪高速离心机;OLYMPUS-BX51双目光学显微镜;采血针、干燥管及EDTA-K2血液抗凝真空管(广州阳普公司);瑞氏-吉姆萨染液Ⅰ,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仪器都定期校准,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室内质控均在控。
  1.3 方法
  1.3.1 新生儿脐带血采集
  在分娩后的10 min内,抽取婴儿脐带血2 mL注入EDTA-K2血液抗凝真空管,混匀,取3 mL注入干燥管,离心机3500转离心10 min后取血清。
  1.3.2 实验室检查
  EDTA-K2抗凝血使用迈瑞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C-6800测定hs-CRP值,以CRP>8 mg/L为阳性。取5 μL推片,用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瑞氏-吉姆萨染液染色,计数1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毒性改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20%为阳性。使用梅里埃全自动荧光酶免疫分析仪VIDAS测定血清PCT值,以PCT≥0.5 ng/mL为阳性[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比例、PCT值和hs-CRP值比较
  感染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比例、PCT值和hs-CRP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2 两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PCT和hs-CRP的阳性率比较
  感染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阳性率、PCT阳性率和hs-CRP阳性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2.3 相关指标诊断价值
  以临床诊断感染为标准,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PCT值和hs-CRP值分别诊断宫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见表3。
  2.4 联合诊断的效能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PCT值和hs-CRP值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以任意一项结果阳性则视为阳性),统计得出联合检测对宫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6.93%、78.72%和91.10%,联合检测对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表现出较高的诊断效能。见表4。
  3 讨  论
   新生儿宫内感染主要由于病原体经阴道侵犯羊水、胎膜、胎盘,从而导致胎儿早产、各系统感染、败血症等,进而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7~8]。故而早干预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但临床上常对有明显感染危险因素的新生儿采用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不合理用药,可能引起抗生素滥用而导致继发感染、抗生素耐药、菌群失调等并发症的发生[9]。因此,早诊断或排除新生儿宫内感染十分重要[10]。
  PCT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们在正常人体内含量极低,在非细菌感染疾病中浓度也相对较低,而当机体发生细菌感染早期的6 h内快速升高,又随着炎症的消退很快下降,因此是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11~15],而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吞噬和杀菌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包括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内外浆形成、杜勒氏小体等)在细菌感染时出现,较为特异[16~21] ,对诊断细菌感染具有辅助作用。   新生儿出生后72 h内许多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PCT)呈生理性增高,PCT在出生后逐渐升高,48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72 h后才降至0.5 ng/mL以下[22~24] ,会干扰临床判断。而脐血是新生儿获得的最早的血液样本,方便安全又无创伤,可避免新生儿出生后PCT生理性增高。
  本研究显示感染组脐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PCT、hs-CRP值或者异常率均显著升高,其中hs-CRP对感染的诊断特异度最高,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灵敏度最高,联合检测对宫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6%、86.93%、78.72%和91.10%。
  综上所述,由于脐带血容易获得,无创伤,且新生儿脐带血中性粒细胞毒性改变百分比、PCT值、hs-CRP值联合检测能反映宫内细菌感染情况,对宫内细菌感染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因此,以上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刁志英,刘天鉴,钱爱民,等.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诊断新生儿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4):84-86.
  [2]  杜小雨,艾亮.NLR、CRP及PCT在脓毒症新生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1):110-112.
  [3]  赵欢,王强.脐带血降钙素原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6):49,51.
  [4]  馮欢欢,刘晓亮.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12):1729-1731.
  [5]  周玉福,张莉梅,吴亦农,等.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及应用[J].重庆医学,2017,46(22):3088-3089.
  [6]  刘素粉,江莲,曲凡,等.120例新生儿感染实验室相关指标临床意义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8):867-870,875.
  [7]  夏伟桃,乔萍,陈少丽,等.脐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20,41(1):175-176.
  [8]  刘尊杰,邹丽颖.宫内感染的预测诊断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2):1238-1241.
  [9]  陈茜娜,蔡小核,陈清,等.脐血PCT、CRP水平对具有感染高危因素晚期早产儿早发感染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17,39(6):478-479,481.
  [10]  郝肖伟,曹华琳.CD64、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31-132,144.
  [11]  王雪,阎丽华,张艳艳.NICU重症感染患儿血清PCT、hs-CRP、PLT水平及其感染状况[J].海南医学,2019,30(15):1975-1977.
  [12]  谢丽明,蔡晓龙,朱林强,等.PCT、CRP、WBC计数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检测对早期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18,45(5):16-18.
  [13]  王刚,郑平,陶梦婕.PCT、CRP和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1):1937-1938.
  [14]  李汉超,庄泽吟.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类计数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18):120-122.
  [15]  陆文峰,张洁,方成志.多种指标在新生儿重症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8,33(7):612-615.
  [16]  赵冬,杨晓琳.儿科疾病诊断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重要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8):59-60.
  [17]  冯月华,赵万建,李军华,等.中性粒细胞在医院感染性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9,41(24):3762-3765.
  [18]  龙彩云,刘基铎,龙麒卫.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9,30(8):19-21,29.
  [19]  杨青.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在发热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A3):202-203.
  [20]  贺姝慧,赵巧莲.白细胞形态结合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对感染诊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1,32(20):2674-2675.
  [21]  杨璇.外周血白细胞形态联合CRP、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168-170.
  [22]  王智灵,蔡江云,王丹虹.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9,13(5):421-425.
  [23]  何旭,冯婧.脐血和0~24 h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3):62-64.
  [24]  张莹,石永言,富建华.脐血降钙素原对新生儿宫内感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9,34(5):378-384.
  (收稿日期:2021-04-29 修回日期:2021-06-24)
  (编辑:潘明志)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10年前后复发高血压性脑卒中新入院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分析患者健康知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08年9月—2009年12月和2018年9月—2019年12月,选取广州市3所三甲医院的复发高血压性脑卒中新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SKQ)进行调查。10年前后的2个阶段分别发放问卷120、130份,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09、116份,有效回收率为90.83%、8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护理领域研究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年份设置为2000年1月—2020年10月,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结果进行可视化、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2 352篇文献,心力衰竭护理研究发文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8年发文量最高。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Tiny Jaarsm,发文量最多的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辅助沟通的相关文献,总结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沟通障碍的特点、沟通不良所导致的影响以及辅助沟通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存在沟通障碍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提供适宜的辅助沟通系统,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负性心理情绪,从而减轻照顾者负担。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临床师资队伍建设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全面检索国内相关文献,总结国内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队伍的现状、核心能力、准入标准、培训要求等研究进展,探讨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带教师资建设提供参考。
腹直肌分离常见于产后女性及肥胖人群,严重者可影响腹壁肌群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膨隆、腰背部不适等。目前关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手术指征等方面研究较少,且尚无统一结论。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腹直肌分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手术指征等相关内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院前救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41例予以综合院前急救,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及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到院时间、候诊时间、到院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01);观察组急救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为PICU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2—11月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初步构建各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10个地区不同三级甲等医院的26名具有儿童重症工作背景的护理专家进行3轮咨询,完成指标筛选与构建、确定权重,确立PICU护士岗位胜任力分层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3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
目的调查老年区域联动机制下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现状及影响护理员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方法于2019年12月在上海市宝山区老年区域联动中心,使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区内8所医疗机构的159名护理员使用岗位胜任力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沟通调节3个维度评价护理员的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护理员共157名,年龄(50.9 ± 5.4)岁。岗位胜任力(73.21 ± 14.26)
目的探讨外周血维生素D、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表达率以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在多发性硬化(MS)青少年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MS的38例青少年患者作为MS组,同期的38名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液相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实施的效果。方法基于前期研究构建的《ICU患者身体约束循证实践护理方案》,对护士进行培训,将证据引入临床进行应用并评价方案应用对护士层面、患者层面以及组织系统方面产生的效果。结果对照组ICU患者身体约束时长为[41(14.25,166.50)]h,干预组为[37(16.75,107.5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1.71,P<0.05)